高娜 赵博 杨晨 卢锡华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8)
颅内肿瘤好发于老年人,常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1〕。开颅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很高,术后镇痛不足会刺激交感神经,继而增加颅内出血甚至死亡的风险〔2〕。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功能多发生退行性改变,且常合并一些基础疾病,发生上述风险的可能性更高。而良好的镇痛可以避免与疼痛相关的直接或间接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SNB)进行开颅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但镇痛持续时间较短〔3~5〕。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具有镇静、镇痛、抗交感等作用的高效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作为佐剂已经广泛应用于区域神经阻滞〔6~8〕,可以显著延长镇痛作用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9〕。本研究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SNB对老年开颅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入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开颅手术的颅内肿瘤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60~75岁,体重50~75 kg。排除标准:①拒绝行头皮神经阻滞者;②患有严重心肺疾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者;③长期服用镇静药物及吸毒史者;④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者;⑤局麻药物过敏史者;⑥有开颅手术史者;⑦严重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者;⑧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罗哌卡因头皮SNB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SNB组(B组),每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禁饮食,未给予术前用药。患者入室后常规开放外周静脉通路,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无创血压(NIBP)、心电图(ECG)、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局麻下行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测有创血压,超声引导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麻醉诱导:丙泊酚(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规格:20 ml∶0.2 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60089)2 mg/k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1 ml∶50 μ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4171)0.4 μg/kg、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 ml∶10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0025)0.05 mg/kg、苯磺顺阿曲库铵(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 ml∶10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183042)0.2 mg/kg,待BIS值降至45~55时进行气管插管。插管完成后,连接麻醉机,调整呼吸参数,进行机械控制通气,术中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35~45 mmHg。麻醉维持:采用Graseby3500T输注泵靶控输注丙泊酚(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规格:50 ml∶500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50661)及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1 mg,批准文号:H20171275),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置为 2.5~4.0 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设置为3~5 ng/ml,术中根据BIS值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丙泊酚、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使BIS值维持在45~55,间断使用苯磺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术毕患者带气管导管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待患者达到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当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1 mg/kg氟比洛酚酯(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规格:5 ml∶50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508)进行补救镇痛。所有手术由同一组外科医生完成。
1.3阻滞方法 麻醉诱导完成后,根据手术切口部位,A组采用0.5%罗哌卡因(AstraZeneca AB,规格:10 ml∶100 mg,批准文号:H20140763)选择性阻滞眶上、滑车上、耳颞、颧颞、枕大及枕小神经,B组采用0.5%罗哌卡因混合0.5 μg/kg右美托咪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 ml∶200 μ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248)选择性阻滞上述神经。进行神经阻滞时常规消毒铺巾,①眶上神经阻滞:于眶上切迹处进针,注入局麻药液约2 ml;②滑车上神经阻滞:在鼻背根部与眉弓相交处进针,注入局麻药液约2 ml;③耳颞神经阻滞:在耳屏前约1.5 cm,颞浅动脉搏动后方进针,回抽无血后,注入局麻药液约4 ml;④颧颞神经阻滞:在耳屏与眶上切迹之间连线与颧骨相交处进针,注入局麻药液约4 ml;⑤枕大神经阻滞:在乳突和枕骨外隆突连线外侧1/3处进针,注入局麻药液约4 ml;⑥枕小神经阻滞:在上项线与枕大神经阻滞点相交处外侧2.5 cm进针,注入局麻药液约4 ml。所有麻醉操作由同一位高年资的麻醉医生完成。
1.4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切皮(T1)、锯颅骨(T2)、术毕(T3)时平均动脉压(MAP)和HR。②记录两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和补救镇痛次数。③记录两组拔管后2、12、24、48 h各时点VAS评分,0分代表无痛;1~3分代表轻度疼痛;4~6分代表中度疼痛;7~10分代表重度疼痛。④记录两组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1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比较 在T0、T1、T2、T3各时间点,两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比较
2.2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补救镇痛次数比较 B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补救次数比较
2.3两组VAS评分比较 A组在拔管后2、12、24、48 h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4两组术后48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48 h,A组〔8例(26.7%)、9例(30.0%)〕比B组恶心呕吐及术后躁动发生率〔2例(6.7%)、2例(6.7%)〕更高(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
开颅手术后患者常会出现中重度疼痛〔2,10〕。术后疼痛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儿茶酚胺水平升高,血压、脑血流量、脑耗氧量、颅内压等升高,进而发生颅内出血及死亡等风险增高。老年患者生理功能多发生退行性改变,且常合并一些基础疾病,发生上述风险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对于老年开颅手术患者必须要采取恰当的麻醉方法,以免发生与疼痛相关的直接或间接的并发症。
罗哌卡因是一种酰胺类局麻药,通过抑制钠离子进入神经纤维细胞内,继而可逆性阻滞沿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头皮神经阻滞通过阻滞眶上、滑车上、耳颞、颧颞、枕大及枕小神经等来实现镇痛,但单纯用罗哌卡因进行阻滞,镇痛持续时间较短〔11〕。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效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12〕,有镇静、镇痛、抗焦虑、预防恶心呕吐等作用,静脉注射一般不会产生明显呼吸抑制,在作为佐剂进行外周神经阻滞时可以明显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镇痛作用持续时间等〔13〕。Brummett等〔14〕在罗哌卡因中加入右美托咪定用于大鼠坐骨神经阻滞,结果发现镇痛持续时间延长约75%,这可能是通过阻断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电流来延长镇痛的持续时间。Marhofer等〔15〕研究发现,当把20 μg右美托咪定加入0.75%罗哌卡因时,超声引导下尺神经阻滞镇痛持续时间显著延长约60%;而将20 μg右美托咪定静脉滴注时,镇痛持续时间延长仅约10%。Sarotti等〔16〕研究右美托咪定对狗脊髓麻醉的影响,结果发现右美托咪定显著延长了感觉阻滞的持续时间,而没有延长运动阻滞时间或增加心动过缓事件。Vallapu等〔17〕研究发现,在布比卡因中添加右美托咪定进行头皮神经阻滞,可以显著延长开颅手术患者镇痛作用持续时间,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发现,采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SNB的患者术中全麻药用量更少,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原因可能是右美托咪定缓慢吸收入血后,通过激活外周神经α2A受体与阻断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电流产生镇痛作用。B组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低,原因可能是右美托咪定作用于外周和中枢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产生了镇静效应〔12〕;右美托咪定通过作用于蓝斑核上产生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元细胞膜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去甲肾上腺素的产生减少,从而减少恶心呕吐〔18〕。本研究结果提示0.5 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应用于老年开颅手术患者安全性较好。
综上,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SNB可以有效减少老年开颅手术患者术中全麻药用量,延长镇痛作用持续时间,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开颅手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