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刘志山(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刘志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8月14日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所以必须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在何方?教育部印发的《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指出,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推广在线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重视学习反馈与评价,促进慕课迭代,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度和教学质量的保障度。同时,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也指出,要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可见,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政课,创新思政课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因应这一趋势和需要,本栏由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刘志山名师工作室组稿五篇,聚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创新和教学模式改革,主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实践及其优化路径,以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