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婚姻观和生育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021-02-01 12:54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婚姻观婚恋生育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是直接影响男女选择、家庭生活和婚姻稳定性的主观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普及等诸多外部环境因素对当代青年的婚姻观和生育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众多婚姻与家庭面临各种重大问题与挑战,初婚年龄不断推迟,离婚率不断提高,同居率上升,生育率持续走低,不婚族、丁克家庭、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婚姻家庭关系呈现多元化格局,变得日益复杂。因此,加强对当代青年的婚姻观与生育观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1 当代青年婚姻观研究现状

截止到2020年10月,在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网站上以“青年婚姻观”为主题词进行专著检索共有510条,内容十分丰富。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数据平台以“青年婚姻观”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共有82条,内容涉及到婚姻观念、择偶标准、婚恋观、性观念、家庭观念等方面。目前,我国关于对青年婚姻的研究资料比较丰富,能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关于对青年婚姻观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1 关于青年婚姻观概念的研究

关于婚姻观的概念,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方面是侧重将婚姻观作为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来探讨的,例如韩倩茹(2017)认为,“婚姻观是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集中在婚恋家庭等领域的具体看法和观点,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另一方面则是侧重从婚姻观的具体内容来界定的,而根据婚姻观的具体内容又分为二维、三维、四维、五维甚至更多维度。王平一(2012)认为,婚姻观主要包括择偶观和性观念两个维度。胡素云(2011)认为,“婚姻观包括恋爱择偶观、婚姻家庭观和性爱观三个维度。 ”[2]吴鲁平(2013)认为,婚姻观包括择偶观、恋爱观、离婚观、性观念、财产观念等四个维度。还有学者认为,婚姻观包括择偶标准、恋爱目的、婚姻基础、离婚观念、婚外性态度等五个维度。

1.2 关于青年婚姻观现状的研究

关于当代青年婚姻观现状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特定的青年群体婚姻观的研究来进行的,研究的对象也大体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中国青年整体、农村青年、城市青年、进城工作的流动青年、大学生等高学历青年。关于中国青年整体婚姻观的研究:王飞(2015)认为,“大多数青年追求稳定健康的恋爱关系,恋爱观比较积极向上,两性观念比较开放,对婚姻的质量要求较高,但单身青年的比例较高,青年中存在着不少消极悲观的态度和认识。”[3]关于对农村青年婚姻观的研究:魏红梅(2018)通过对陕西农村青年女性的抽样调查,认为“陕西农村的青年女性家庭和社会地位都有了提高,婚姻比较自主,结婚标准重视经济水平,性观念在结婚前较为开放,结婚后要保持忠贞,生育孩子的观念趋于理性。”[4]秦琛(2015)通过对山西壶关县的个案分析得出,农村留守青年妇女的婚姻自主意识增强,对离婚的态度更加趋于理性,生育观念呈现合理化的趋势,功利取向在婚姻中较为明显,性观念较为开放。关于对城市青年群体婚姻观的研究:李建升 (2019)认为,“城镇化下的青年群体初婚年龄逐步提高,晚婚现象较为普遍。”[5]关于对进城工作的流动性青年婚姻观的研究:段爽园(2019)认为,“进城务工的青年婚姻观念问题较为严重,婚恋较为困难,家庭结构失衡问题较为突出,价值观念较为扭曲,家庭离婚率较高。 ”[6]袁霁虹(2016)认为,“新生代的农民工的婚姻观内卷化现象严重,使得他们处于不上不下、进退两难的婚姻状态,对婚恋规划没有设想和安排。”[7]关于对大学生等高学历青年婚姻观的研究:何方琦(2014)认为,“当代大学生婚姻观存在三个重要趋向,即以自我为中心倾向、道德弱化趋向、唯利价值趋向。”[8]李佳(2014)从爱情与婚姻、结婚意愿与目的、婚姻的维持等三个方面对女研究生婚姻观做了分析,认为 “当前大部分女研究生把爱情看作婚姻的基础,也有一部分会把现实因素考虑在内,并认为结婚是爱情发展的结果,少部分人认为是为了搭伙过日子,而维持婚姻需要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基础。”[9]

1.3 关于青年婚姻观影响因素的研究

关于青年婚姻观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经济影响因素、文化影响因素、家庭影响因素、个人影响因素和技术影响因素。关于经济影响因素的研究:张再林等(2014)认为,“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当代青年男女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愈来愈现实和功利,许多人将金钱作为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10]朱磊(2014)认为,“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生存竞争压力,‘门当户对’的传统择偶标准对于经济条件以及家庭背景方面的压力等诸多压力,造成了当前大龄青年未婚的现象。”[11]关于文化影响因素的研究:刁龙(2013)认为,“就现今中国社会而言,中国的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西方文化等共存,这种多元文化形态的并存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盾和冲突,使得中国社会的婚姻出现了种种危机。”[12]关于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张婕琼(2014)通过对大学单身女研究生婚姻观的分析,认为“家庭期望过高,女儿被动适应是造成单身的重要原因,女研究生家长们深受传统‘男强女弱’配偶观的影响,一心希望女儿找一个能在各方面胜过她的人,心里才能平衡,因为条件过高最终导致单身。 ”[13]左红梅等(2015)认为,“家庭对大学生婚恋观提供最早最基础的教育。然而,大部分家庭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基础教育不力。”[14]关于个人影响因素的研究:朱小芳(2018)认为,女大学生因为自身的不自信以及强烈的不安全感,以及缺乏真正独立的行为和理性的指导,导致她们对婚姻有着强烈的恐惧,在选择对象时也非常犹疑,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关于技术影响因素的研究:杜鹃(2016)认为,“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造成了婚恋动机的随机化、婚恋观念的多元化、婚恋行为的开放化和婚恋道德意识的薄弱化等问题。”[15]

1.4 关于树立青年正确婚姻观的措施研究

关于树立正确婚姻观的措施研究主要体现在家庭、学校、个人等三个方面。关于家庭方面的措施研究:龚晓洁(2012)认为“父母必须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重视孩子的人格品德方面的教育,引导子女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念,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16]关于学校方面的措施研究:闫京华等(2013)认为,“首先,学校要深化对爱情的理解与加强爱的能力教育,其次,还要强化婚恋道德教育,加强婚恋行为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和婚恋道德的人格教育。”[17]关于个人方面的措施研究:孙梦琪(2019)认为,“个人应适应时代变化,树立自强意识,对待感情应有一定的把控力,特别不应在利益中迷失,要学会正确处理婚恋与利益的关系,树立健康的两性观念。”[18]

2 当代青年生育观研究现状

截止到2020年10月,在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网站上以“青年生育观”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有110条。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数据平台以“青年生育观”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有32条,内容涉及生育观念、生育意愿、性生活、性态度、优生优育、传统生育观念等内容。可以看出,我国关于青年生育观的研究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研究。关于对青年生育观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2.1 关于青年生育观概念的研究

关于对生育观概念的研究,目前学术界也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方面是将生育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从宏观整体上给生育观下定义。例如国家人口和计生委认为,生育观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人们在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对生育问题的看法、态度和倾向,是人们对生育问题以及其与其它关系的整体价值取向。慈勤英(1997)在其研究中提出,“生育观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人们对生育问题的基本看法,是世界观、人生观在生育问题上的表现。”[19]另一方面则是根据生育观应包含的具体内容对生育观进行概念上的规定,其中根据其所包含内容又划分出几个维度。穆光宗专家(1993)认为,“生育观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生育的主观喜好,二是生育动机。”[20]顾宝昌(1992)把“生育观划分为三个维度:生育数量、生育性别、生育时间。”[21]朱国宏(1992)认为“生育观包括四个维度,包括生育的态度、生育的性别取向、理想子女数量以及对子女的期望。 ”[22]杨婧(2015)则认为,“生育观要包括五个维度,即生育动机、生育数量、生育质量、生育性别和生育时间间隔。”[23]除了这两个主要方面的划分外,社会学家将生育观划分为广义生育观与狭义生育观。广义上的生育观不仅包括人们在生育问题上的看法和态度,还包括对婚姻与避孕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而狭义上的生育观则与国家人口和计生委对生育观所讲的概念基本一致。

2.2 关于青年生育观现状的研究

关于对青年生育观现状的研究,目前学界主要集中在三个大的群体中,即城市青年群体、农村青年群体以及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高学历青年群体。关于对城市青年群体生育观的研究:刘琦(2015)通过对城市青年女白领阶层的调查研究,得出“白领女性阶层往往将自己的职业发展放在首位,认为生孩子会对自己的事业造成不好的影响,倾向于在事业有所成就时再考虑生育问题。”[24]杨孟思(2017)通过对鹰潭市城镇家庭生育意愿进行调查研究,认为“鹰潭市城镇生育观已经在向现代生育观转变,生育目的多元化;虽然理想孩子个数为两个,但实际往往会有偏差;更加注重孩子质量,无明显性别偏好。”[25]关于对农村青年群体生育观的研究:刘士榕(2017)对江苏淮安市农民工生育意愿调研后,得出“农民工对生育年龄界定较晚,各胎之间的生育间隔在延长,注重生育质量,在生育数量与性别取向上还有一些传统思维存在。 ”[26]王涛(2011)认为,“农村青年妇女的生育状况呈现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趋势,生育目的上主要是为了享受天伦之乐;生育数量虽然倾向于两个,但大多只有一个;生育年龄大部分都是晚育年龄;生育性别偏好已经不明显,反而是更关注孩子质量。”[27]关于对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高学历青年群体生育观的研究:洪秀敏等(2017)认为,“高学历女青年有较高的生育期望,性别喜好上偏向于女孩,但是考虑现实因素后往往实际呈现低生育倾向,存在理想与现实相冲突的现状。”[28]路曼(2016)对河南大学在校生的生育观进行研究,认为“绝大多数学生倾向于生育二孩,无明显的生育性别偏好,在生育年龄上有一定的延迟性,男性的生育观带有明显的传统色彩,认为生育是为了传宗接代。”[29]当然,除了从城市青年群体、农村青年群体以及高学历青年群体这三个大的群体研究之外,还有学者从其他群体角度进行研究。例如专家穆光宗(2020)就从整体青年角度出发,认为“现阶段中国青年群体生育观趋向于 ‘被动型晚婚晚育’、‘选择性独生优生’,甚至还出现了极端的‘恐育’心理。”[30]

2.3 关于青年生育观影响因素的研究

关于生育观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关于影响生育观的经济因素研究:关于影响生育观的经济因素主要分为宏观经济因素和微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因素主要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而微观经济因素则主要包括家庭或个人的经济收入状况以及生养孩子的经济成本。冯立天(1992)认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生育率越低,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性。”[31]张世琨(2002)更直接提出整体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们生育观念的决定因素。谭雪萍(2015)通过实证分析,认为“生养孩子的成本对青年群体的生育观有重大影响。”[32]关于影响生育观的社会因素研究: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因素、职业歧视、社会资源等。郑真真(2004)对农村外出务工妇女的生育观调查后发现,生育政策和实际生活条件是造成她们生育欲望低的最主要原因。朱洪翠等(2020)认为,“女性的就业不公问题和职业发展的诱导问题导致许多女性职业者为了其职业生涯不受影响,最终放弃生育。”[33]林立(2016)通过对湖南居民二孩生育意愿调查时发现,“社会资源的匮乏,例如幼教托管服务以及婴幼儿相关产品的质量问题,也是导致二孩生育意愿下降的重要原因。”[34]关于影响生育观的文化因素研究:影响生育观的文化因素主要包括传统生育文化与现代生育文化。汤兆云(2005)在其专著中提到,中国人敬拜祖先,注重传宗接代,生育观念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烙印,一直影响到现在。李忆春(2008)提出,人们的生育孩子数量意愿与社会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社会文化程度越高人们意愿生育孩子的数量就越低。朱文婷(2017)认为,高学历青年受到现代生育文化的影响,在生育问题上有了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从更长远的角度出发考虑生育问题。关于影响生育观的家庭因素的研究:影响生育观的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结构、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郑世艳(2011)在对四川省会理县黎村妇女的生育观做调查时发现,“家庭结构和关系的转变是推进农民生育观转变的重要因素。”[35]周剑(2014)在著作中提到,“父母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导致对孩子受教育的期望程度不同,来自城镇的学生往往要比来自农村的学生受教育的期望程度高。”[36]关于影响生育观的个人因素研究:尹勤等(2007)对影响生育观念的个人因素做了一个总结,包括城乡区域、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袭德华(2009)等认为,个人因素是影响生育意愿的最低层次因素,具体内容包括个人的健康状况、户口性质、文化程度、年龄、性别、职业等。

2.4 关于树立青年正确生育观的措施研究

对树立正确生育观的措施研究,学界主要是从以下五方面进行研究:经济方面、社会方面、文化方面、家庭方面、个人方面。关于对树立正确生育观的经济措施研究:杨孟思(2017)认为,要塑造现代化的生育观念就必须要发展经济,提高家庭的经济收入,为他们生育孩子奠定物质基础。冀玉琪(2015)认为,“推进农民生育观的现代化首先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为生育提供经济基础。”[37]关于对树立正确生育观的社会措施研究:朱文婷(2017)认为,要扩大优质公共资源的供给,保证孩子出生后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刘琦(2015)从改善白领生育意愿出发,建议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出台保证女性职业正常发展的相关政策。关于对树立正确生育观的文化措施研究:肖竹(2020)提出了宗族性地区生育观的引导方式,建议建立相关的制度以加强对宗族生育文化的引导。兰庆庆(2017)认为,“传统的生育文化具有两面性,要充分挖掘传统生育文化中的优质因素,为树立现代化生育观注入合理内涵。”[38]关于树立正确生育观的家庭措施研究:卢珊珊(2018)认为,“要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避免与上一辈在生育问题,包括生育目的、生育数量、生育质量、性别偏好等方面的冲突;也要处理好夫妻之间性别角色的冲突。”[39]关于树立正确生育观的个人措施研究:刘惠芳等(2009)认为,要妥善协调好生育与自身事业、户口、年龄以及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要学会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3 研究现状与展望

综合上述,我国学界对于当代青年婚姻观与生育观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系列基本共识,为人们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当代青年婚姻观和生育观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也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研究基础。但同时也要注意到,目前关于当代青年观和生育观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关于当代青年婚姻观与生育观现状的研究上,采取的是抽样调查的方法,而样本的选择往往局限于地域、职业、户口、学历、性别等单一角度,并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不能很好地反映当代青年婚姻观与生育观的整体现状。关于树立青年正确婚姻观的措施研究在整体上比较单薄,研究也都集中在家庭、学校、个人等三个视角,较为局限,并且每个视角下的具体措施比较模棱两可,实际操作性并不强。在树立青年正确生育观的措施研究上,虽然研究的视角比较全面,但仍然缺乏可操作性。

学界关于青年婚姻观与生育观的未来研究方向应主要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关于当代青年婚姻观与生育观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现状方向,要加强问卷设计,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务必使问卷能够反映出青年整体的婚姻观与生育观现状。其次,是关于树立青年婚姻观与生育观的措施研究,要针对问卷所反映出来的现状,对当代青年婚姻观与生育观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尝试从更加丰富、更具有针对性、更可实行的角度提出解决措施。

猜你喜欢
婚姻观婚恋生育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青年婚恋现状数据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从电影《蓝色茉莉》和《赛末点》看两性的婚姻观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医改和生育 两大重点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