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轩瑜 付泽雯
(1.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1;2.绥化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s)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1943年美国精神病医生Leo Kanner发现11例ASD患者并首次提出ASD这一概念,其核心症状是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和兴趣狭窄、重复刻板的行为[1]。学前孤独症儿童通常具有以下特征:刻板的行为方式、认知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沟通交往能力差、语言发展迟缓、感觉统合失调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由于孤独症儿童存在上述特征,既造成了自己的不良适应,也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研究选取一名4岁自闭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该儿童存在重复刻板的吃手行为,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IEP)是为了落实个别化教学而编拟的为某位学生提供的最为适合其发展、给予最恰当教育服务的文件,是该学生在一定期限内的学习内容[2]。由于特殊儿童个体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不同个体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均有所差异,所以为每位儿童制定并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就尤为重要。刘佳男、于松梅指出,个别化教育计划依儿童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它能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及服务[3]。于素红教授通过对IEP的分析指出,IEP是满足特殊儿童个别需要的教育方案,是促进家长、教师等不同人员进行沟通的工具,还是评价学校与教师教育绩效的重要依据[4]。同时,对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实施早期的个别化教育,在取得良好教育和康复效果方面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开展基于评估的个案研究,探讨更佳的IEP实践模式,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以下简称《评估表》)由中残联康复部组织有关专家编订,于2009年正式颁布试行,该量表主要针对0-6岁孤独症以及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使用,主要用于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诊断与康复。《评估表》的制定和实施,目的在于对机构内在训的孤独症儿童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孤独症儿童的发展特点,制定个别化教学和康复训练计划,促进孤独症儿童身心健康发展[5]。具有以下作用:
(一)全方位细致评估,呈现发展现状。《评估表》作为发展性量表,含有较为广泛的内容,包含感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与沟通、认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情绪与行为等8个领域的评估内容,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儿童的整体发展水平,为教育与康复提供依据,以促进儿童的整体性发展。同时,各领域的评估项目均较为量化,便于教师日常使用评估。
(二)评估与教学衔接,明确教学目标。使用《评估表》进行评估,可将各领域的评估分数在剖面图上呈现,明确儿童发展的优劣势,能有效提高教育与康复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同时,各领域具体项目的评估结果均采用P(通过)、E(中间反应项)、F(不通过)、X(不计分)或A(没有)、M(轻度)、S(重度)、X(不计分)表示,“中间反应项”即“E项”作为儿童即将获得的能力,可直接作为儿童教育与康复的训练内容,评估结果能与日常教学有效衔接。此前,王雪梅学者指出《评估表》具有“评估与IEP的制定能较好衔接”这一优势[6]。
(三)动态检测与诊断,实时调整教学。《评估表》采用发展性的评估结构,针对0—6岁孤独症儿童发展较为迅速的特点,进行动态发展评估,评估过程较为连贯。可定期或根据干预情况进行下一次评估,量表可保留多次评估的数据,有助于比较具体评估项目的变化与整体能力的改变。附带的《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效果评估表》便于教师制定教学与康复计划,实时把握康复训练动态,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与方法。同时,可以实时了解儿童的发展概况,为下一阶段教育与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参照。
(一)教育诊断评估。
1.个案基本情况。方XX,男,4岁零8个月,父母均为商人,无家族病史,家庭环境良好。2岁时确诊为孤独症,随后进入绥化市XX自闭症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经XX自闭症康复中心评定,该患儿为中度自闭症。
2.实施评估。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个案基本情况,如:生长史、疾病史、教育史等,为评估提供有效信息。详细阅读《能力评估手册》,了解评估注意事项,同时准备评估所需材料,制定评估计划。根据评估计划,使用量表对个案各领域的相关能力进行评估,多方协同诊断,广泛收集信息,确保评估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初评结果:感知觉领域(共55项),通过36项,中间项为13项;粗大动作领域(共65项),通过44项,中间项为16项;精细动作领域(共63项),通过43项,中间项为11项;言语与沟通领域(共76项),通过47项,中间项为20项;认知领域(共40项),通过26项,中间项为7项;社会交往领域(共45项),通过32项,中间项为10项;生活自理领域(共62项),通过32项,中间项为20项;情绪与行为领域(共52题),A(没有)20项,M(轻度)23项,S(重度)9项。
评估结果显示,该生的优势领域分别是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基本能够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动作;认知与社会交往能力相对落后,主动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劣势领域集中体现在生活自理能力和情绪与行为问题,严重影响了日常学习生活与社会参与,急需干预。
(二)拟定实施计划。首先,召开IEP会议。特殊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参与,通过召开IEP会议,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了解儿童的整体情况,实现相互理解与信息互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的整体性发展。此次IEP会议的召开,家长反映个案穿、脱衣物的能力有所欠缺,给家长的日常照料带来了负担;班主任表示个案的吃手行为严重干扰了课堂教学秩序,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
其次,制定长短期目标。张文京教授曾指出,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教育目标主要来源于课程评量、学生特质、对学生现有学习水平的预估、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7]。长短期目标的制定,通常是以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新问题,以及该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依据。此次长短期目标的制定,是以评估结果的优劣势为依据,同时结合家长和各位教师的意见,将评估的具体项目转化为长短期目标。经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个案在生活自理领域的穿脱衣物项目和情绪行为领域的特殊行为项目得分较低。因此,针对这两个领域提出相应的长短期目标。
生活自理领域的长期目标是提高穿脱衣物能力,情绪与行为领域的长期目标是矫正吃手行为。两个领域的短期目标分别是,能独自脱外套、能独自穿外套;在一堂课中,吃手行为次数少于10次、在一堂课中,吃手行为次数少于5次。通过提出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长短期目标,可以为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以目标为导向,提升儿童的劣势领域,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
1.干预方法。代币制(Token Economy),又叫做标记奖酬法,它是一种基于强化原理,利用代币进行行为矫正的一种干预方法[8]。通常采用象征性的代币作为条件强化物,并制定代币的获得与兑换规则,在兑换实现自己愿望的过程中,达到二次强化的效果。在此次干预过程中,采用班级常用的小星星作为代币,根据自编《强化物调查表》的调查结果,选择“玩小汽车五分钟”“看图画书十分钟”“一颗奶糖”等项目作为兑换强化物。
2.干预过程。干预实施前,由个训教师和班主任一同观察,分别观察记录个案在不同情景下吃手行为的次数,观察地点包括感统室、个训室与教室,确定个案吃手行为的发生频率为平均每节课12次。随后开始实施干预,根据个案的行为表现,及时制止个案的吃手行为,引导并强化个案不吃手的良好行为,及时发放代币并公示在计分板上,每周五中午放学之前进行交谈并予以兑换。同时观察记录个案在单位时间内问题行为发生的次数,并根据定期评估的结果对训练目标、内容、策略做适当调整,以保证训练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在干预明显有效的情况下,逐步减少代币发放的数量与次数,同时逐步减少兑换强化物的量,降低个案对代币的依赖程度。
1.干预方法。链锁法(Chaining)是帮助儿童学会一种新的良好行为的行为改变技术,系统地通过对刺激进行控制从而帮助儿童形成刺激-反应链[9]。在特殊教育领域,链锁法主要用于复杂行为的学习,链锁法根据行为链的顺序可分为正向链锁和反向链锁,此次干预采用正向链锁法。
2.干预过程。首先,对穿、脱外套的行为进行任务分析,形成正向行为链,尽可能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安排训练时间。随后,开始对个案的穿外套行为进行训练,训练时间为下午即将放学的最后一节课,在完成每一小步骤之后,及时予以强化,同时穿插热身活动和互动游戏,以减少学生的疲劳感和厌倦感。对每次练习需要辅助的次数进行记录,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学习效果对训练策略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训练能顺利进行。实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协同进行家庭训练,并以此训练模式为基础,进行脱外套行为训练。
(一)教学再评量。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后,应用《评估表》进行第二次评估,并以该量表的评估结果为依据,探究实施效果。
复评结果:感知觉领域(共55项),通过40项,中间项为9项;粗大动作领域(共71项),通过47项,中间项为13项;精细动作领域(共66项),通过48项,中间项为7项;言语与沟通领域(共79项),通过49项,中间项为18项;认知领域(共55项),通过30项,中间项为10项;社会交往领域(共47项),通过33项,中间项为8项;生活自理领域(共67项),通过36项,中间项为16项;情绪与行为领域(共52题),A(没有)28项,M(轻度)18项,S(重度)6项(注:随着个案年龄的增长,应当习得的能力增多,评估项目依据量表的参考年龄增加)。
复评结果显示,个案各领域的能力均有所提升,发展状态良好。生活自理领域的评估结果显示,在“穿、脱外套或衬衫”这两个评估项目中,个案已经能够通过该项目的测评,评估结果由E(中间反应项)转化为P(通过)。情绪与行为领域的评估结果显示,在“没有固执或重复的行为”这一评估项目中,个案已无明显不适行为,评估结果由S(轻度)转化为A(没有)。
(二)IEP的实施效果。
1.吃手行为的干预效果。在此次干预之前,个案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行为——吃手,其吃手行为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个场景,不利于个案的学习发展。干预实施前个案吃手行为的频率为平均每节课12次,通过此次干预,个案吃手行为的频率为平均每节课2次,且基本能够在老师的提示下不吃手,干预效果保持良好。此外,差异性检验表明,个案在基线期与干预期的行为次数存在极显著差异(F=7.461,P<0.01),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吃手行为次数均明显减少。这一不良行为的改善,既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生活自理能力的干预效果。在此次干预之前,个案完全不能独立穿、脱衣物,生活自理领域存在的问题,给家长和教师带来了严重的负担。通过此次干预,个案穿、脱衣物的能力均明显提升,从最初完全需要家长和教师的辅助,到最后基本实现了独立穿、脱衣物,虽然在完成部分动作时仍需要辅助,但有效地减轻了父母日常照料的负担,实现了家长的期望。通过对家长、教师和机构领导的访谈显示,此次IEP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此类干预模式还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的教学。《评估表》在IEP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便于学校评教与管理。
(三)IEP的调整与修订。IEP实施一段时间后,应用《评估表》及时对IEP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及时发现现有个别化教育计划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有计划的不足,及时调整与修订。同时针对评估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总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通过评估发现,IEP短期目标的设置还不够量化,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个案是否达到该目标的判定产生了分歧;在下一阶段IEP制定过程中,应当根据评估所反应出来的问题,进行适当调整。
《评估表》与IEP结合的运作模式,有利于学校管理与教师教学,能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与实施的不同阶段,分别产生不同作用:
(一)教育诊断评估阶段,《评估表》能够起诊断作用,确定个案的障碍程度与发展现状。
(二)IEP的制定阶段,《评估表》的应用有助于明确优劣势、发展现状与教育目标,有利于确定长短期目标。
(三)IEP的实施阶段,《评估表》起导向作用,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重要参照,有利于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评量。
(四)IEP的评估与修订阶段,《评估表》的应用,有助于了解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成效,及时调整与修订IEP的不足之处,同时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依据。
(一)评估结果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教育评估作为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的前提条件,通常可分为筛查性评估、诊断性评估与发展性评估,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无论选用哪一种评估方式,均能为实际教学提供大量可参照的信息。此次研究充分利用评估所包含的信息,以评估内容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以评估结果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以复评结果为重要参照进行教学评价。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评估与教学实际的联系,更加高效、精准地开展日常教学工作。
(二)灵活设置并应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目标。《评估表》作为发展性量表,包含整体性的评估内容和长效性的评估机制,可以为IEP的制定提供便捷地操作程序。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特殊儿童个体差异巨大,需要参照评估结果灵活设置教学目标,以免让程序化、标准化演变为刻板化、单一化。刘全礼教授曾指出,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措施包括集体教学中的个别辅导、连续集体教学、课外的个别教学、家中的个别教学[10]。所以,长短期目标的应用范围不应局限于固定领域的教学,应当体现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保持教育效果的一致性,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此外,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协调不同学生的发展目标,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的同时,开展分层、个别化教学,满足孤独症儿童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将量表与IEP结合的模式应用于日常教学与管理。《评估表》与IEP结合的运作模式,能为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提供便利与依据,学校领导可以根据IEP的实施情况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依据,有利于学校评教管理。评估结果的中间反应项可作为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阶段目标,剖面图能呈现受试者的发展优劣势,同时可保留前后相继的评估数据,可以有效解决IEP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过程复杂、操作性差的问题,有效减轻教师日常教学的负担,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目前,应用《评估表》进行IEP实践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应充分重视该量表的优势与实践价值,也期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研究验证该实施模式的有效性,探究更佳的IEP实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