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燕
(海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海安 2266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教育部等七部门先后制定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与《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第一、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都明确提出将促进融合教育发展,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作为重点任务。
促进融合教育发展,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是尊重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只有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然而,什么才是最适合残疾学生的教育?如何提高特殊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近年来,在普特融合背景下,海安市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以生活教育为抓手,开发合适的生活教育内容,采取适宜的生活教育策略,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在推进融合教育发展、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之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哲学观,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要义,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1]。特殊儿童生活在学校中,也生活在家庭、社区和社会中,他们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生活技能的过程。特殊儿童的学习特点与普通儿童不同,他们学习的目的性较差,不易理解教师和家长教授的言语知识,往往是在操作、感受、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因此,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观,对特殊儿童而言,具有丰富而鲜明的现实意义。特殊儿童只有基于生活,通过以“做”为主的系统训练,才能掌握生活技能,进而实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目标。
融合教育是一种渗透人文主义精神,促进普通儿童和有特殊需要儿童共同发展的教育思想[2]。普特融合背景下特殊儿童生活教育,是指在特殊儿童生活历程、社会环境中,为特殊儿童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以“做”为核心,在实践中习得生活技能,并运用于生活,目的在于培养特殊儿童良好的生活态度、向特殊儿童传授基本的生活知识、帮助特殊儿童获得生活能力,最终提高特殊儿童的生活质量。
海安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以生活为导向,在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区生活、健康安全、休闲生活、自我决定、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常识、职业生涯十大领域选择与确定特殊需要儿童生活教育的内容。以诊断与评估为抓手,推进县域特殊儿童生活教育开展。具体流程如下:诊断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选择与确定生活教育内容→实施生活教育→再次评估→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实施教育。海安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指导县域内各校教师从满足特殊儿童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特殊儿童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常识、健康安全、休闲生活、自我决定六大领域教育内容融入义务教育各年级段。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区生活三大领域教育内容主要在低年级教育阶段实施,目的是帮助特殊儿童获得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中年级阶段,在学校、社区、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内容与开展的活动紧密联系,活动开展与知识传授相得益彰,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等。职业生涯为高年级阶段必备的教学内容之一,为特殊儿童未来的职业生活做准备。
(一)理论学习,把握生活教育核心内涵。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指导特殊教育学校全校教师率先学习《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等理论知识,学习《残疾人教育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等政策法规,并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讨活动。以海安市特殊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海安市融合教育专题研讨、海安市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等活动为契机,对全市各镇区分管特殊教育工作的教研员、各中小学校长(或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资源教师进行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有力促进了海安市特教工作者深入理解生活教育内涵,把握特殊教育趋势,提升特殊教育专业素养。通过学习,特殊教育工作者深刻体会到特殊需要儿童的学习不仅需要物理物质环境的支持,更需要有一个民主平等的能为他们提供积极情感支持的心理环境[3]。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推进生活教育,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
(二)与时俱进,实现思想观念两大转变。海安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于2018年,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兼任指导中心主任,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人员以及骨干教师承担巡回指导等工作。自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以来,全体成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迅速转变管理思想。一是拓宽服务对象。将生活教育对象从特教学校内特殊儿童的教育拓宽至在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以及需要实施送教上门服务的所有特殊儿童的教育。二是团队施教,精准服务。逐步实现了从单一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施教,拓宽至包括各乡镇教研员、巡回指导老师、专(兼)职资源教师、社区卫生部门人员、康复机构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以及特殊儿童家长等共同组成的团队支持力量的集体施教与服务。在两年多的特殊儿童生活教育实践中,海安市实现了特殊教育零拒绝,特教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三)构建网络,坚持特殊教育统筹推进。海安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构建了从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各镇区特殊教育教研员→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负责人→各学校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人员→特殊儿童所在班级班主任→特殊儿童所在学校学科教师这一由上而下的立体网络,明确了各级负责人的工作职责。以特殊儿童生活教育“一人一案”的管理为例,由上而下的工作职责分别为:指导中心负责策划并实施对所有适龄特殊儿童生活教育“一人一案”的规范化指导工作,完成所有疑似未入学特殊儿童学籍建档指导工作;各区镇特殊教育教研员负责管辖镇区内特殊儿童生活教育指导与上下级相关部门的工作衔接,以镇区为单位,全面把握各区镇一人一案的建设情况与疑似未入学儿童的建档指导工作;区镇中心学校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全校特殊儿童生活教育“一人一案”现场建档指导活动,同时,在区镇教研员的领导下,将工作流程等内容辐射至全区镇其他学校;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巡回指导教师到各区镇中心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各学校特殊儿童所在班级班主任以及学科教师具体负责班级内特殊儿童生活教育与建档工作。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还建立了规范的“海安特教QQ工作群”、“海安特教微信工作群”,特殊教育学校全体专任教师、各区镇教研员、普通学校专(兼)职资源教师等加入工作群。线上工作群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县域内特殊教育工作的效率。特殊儿童生活教育等工作均在海安市教育体育局基教科的领导之下开展,指导中心具体组织组织实施,活动结束后,仍在教育体育局基教科的领导之下实施考核。
(四)诊断评估,开辟生活教育长效之路。筛查与评估可以为特殊儿童个别化服务提供一定的依据[4]。生活教育诊断是指分析研判会影响特殊儿童生活能力的任何生理问题、心理过程或行为表现原因,以便为进一步的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策略选择及辅导、干预提供依据。其主要任务在于判断是否存在生活适应障碍,障碍的程度如何,了解原因并记录现有发展水平,分析判断目前存在的问题,预测未来发展状况,提出干预措施。
海安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推进特殊儿童生活教育实施的研究之路上,以教育诊断与评估为抓手,在实践中前行。行动研究,方案指引。为了有序推进特殊儿童生活教育实施,海安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明确了生活教育指导工作的重点与具体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各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以海安市南莫镇中心小学为试点,首先开展诊断评估的活动,然后在梳理、总结、改进、提升的基础上,由点到面,在区域内全面铺开,逐步实现了对全市所有特殊儿童生活教育的指导与服务。海安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为每一位特殊儿童确定责任教师、责任学校、辖区管理责任人,组织签订了特殊儿童教育责任书,对各学校生活教育诊断评估工作进行指导,在不断改进与逐步完善的基础上进行推广,指导各校制定个别教育计划,推介使用相关生活教育教材,指导建立较为完善的特殊儿童生活教育“一人一案”。在实践探索与不断改进的基础上,海安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研制的《特殊儿童生活教育诊断与评估表》在县域内得到推广使用,取得较好效果。
海安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组织专业人员从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区生活、健康安全、休闲生活、自我决定、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常识、职业生涯10个方面对特殊儿童进行诊断与评估。以自我照顾为例,根据学生自我照顾教育训练的长短期目标进行评估。评估的长期目标为饮食、穿着打扮、如厕、个人清洁四个方面,每个长期目标由若干个短期目标构成。饮食的短期目标包括进食基本能力、餐具使用、具有饮食常识以及餐饮礼仪。评估者通过观察、访谈、测验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儿童自我照顾能力发展水平、喜恶、要求和其他能力的发展情况。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诊断评估表等,通过诊断评估来了解特殊儿童的体能、智能和自理能力的现有发展水平,预测未来的发展,并提出发展目标。
(五)考核评价,促进生活教育质量提升。在《特殊儿童生活教育诊断与评估》表推广使用之后,海安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以此为抓手,加强了学期初特殊儿童生活教育诊断与评估,特殊儿童个别教育计划制订,特殊儿童生活教育实施过程中生活教育目标达成情况的检查与考核。海安市教育局开展的一年一度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估活动中,将各校的特教工作列为检查的必备内容。高标准、严要求的检查与考核,增强了各校特教工作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有力促进了生活教育质量提升,推动了全市特教工作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海安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以生活教育为抓手,在推进融合教育、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一些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