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实践教学创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路的拓展

2021-02-01 04:57:04阳,程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教学

李 阳,程 陈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当代的竞争主要体现为人才的竞争,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明确高等教育的核心和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在课程思政的格局影响之下,高校思政教育要实现新的创新与进步,因此乡村实践教学对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针对乡村实践教学创新对高校思政教育思路的拓展开展探究有较强应用实践意义。

1 乡村实践教学创新对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意义

在高校现有教育体系中搭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需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核心,并将高校教学中深入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内涵,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广泛应用社会实践教育,能够实现对现有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的无限延伸,并拓展现有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群体将思政教育中所学到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学以致用和创新与探索,全面检测自身学习成果,同时高校也可以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作为衡量现有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

现如今我国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广泛实施,很多地区的农业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和升级,在现有的乡村发展新形势下开展乡村实践教学,能够全面提高高校学生对于乡村的了解,体会现如今农村农民和农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以乡村实践教学为根本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其具体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尤为凸显。大学生群体是现代化社会中的主要人才力量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储备力量之一,因此高校不仅仅需要教授学生专业能力与知识,同样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当前时代和社会所发生的变化,了解我国最广大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为未来的学业开展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 乡村实践教学创新对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2.1 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的需要

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正着力实施教学改革,通过乡村实践教学的形式能够让不同专业的教师。同思想政治课程教师一同带领学生团队来到乡村地区进行实践活动,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够有效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要求,也能帮助高校教育体系实现多元化育人的新型模式。在进行乡村实践教学中,可以在现有教育和理论的影响之下,充分发挥不同课程以及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内容,实现理论与乡村实践的有效结合,并帮助学生在乡村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个人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和能力。除此之外,在开展乡村实践教学中,可以对现有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应用,将实践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传承有机结合,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的重要价值,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的乡土教育素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效果和价值引领作用。

2.2 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实施多年,再加上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推行,农村广大农村地区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之下,高校的教育工作也实现了新的革新与使命发展。高校在教育体系和引领之下,需要为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强而有力的人才保障,思政教育与乡村实践教学的紧密融合,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乡村,并明确当前乡村地区发展对于多种专业学科的实际需求,提高价值观引领,同时也能让高校在教育方面为乡村培育更多的人才,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缓解乡村发展人才不足的主要问题。

2.3 进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

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和各类信息媒介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大学生群体受到各类信息浪潮的影响较多,特别容易被不良思想所影响,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着力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作用,以乡村实践教学的形式夯实思政教育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探索和思考,帮助其进一步激发学习和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与态度,同时也能让学生提高对乡村的了解、心系乡村发展和建设问题,并学会应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进行问题解决。通过这样的形式,既能保证学生在乡村实践教学中提高理论的应用实践效果,也能助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乡村实践教学创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同样也能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升,帮助大学生群体成长成才。

3 高校思政教育中乡村实践教学创新路径思考

3.1 全面夯实乡村实践教学理念

近年来无论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还是社会实践教学,在整体教育方法等方面始终开展了激烈的探讨,在课程思域的视角之下,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出来,以思政教育为核心,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以此作为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要素,需要始终夯实乡村实践教学以及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

首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在开展乡村实践教学中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对于很多高校师生队伍而言,其最主要的矛盾和问题在于乡村一系列的落地项目,这也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发挥能力和专长,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和乡村实践之中,并在实践过程中善于发现各类问题、解决问题,在此期间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自身沟通交流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等全面提升,但是也要特别注意乡村实践教学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明确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在进行乡村实践教学和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各类价值观的引领和乡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性。

其次始终坚持乡村振兴理念。乡村振兴是我国广大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理念要素,因此在进行高校思政教育和乡村实践教学时,要注重对乡村地区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影响,让学生真正离开校园走向乡村,实现智慧助农和文化扶贫。通过系列的社会服务活动和项目为乡村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也会让乡村实现教学的整体效果不断凸显,在乡村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强化团队合作的作用和效果,进一步夯实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在文化传承理念中,我国很多地区的乡村有其独特的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因此乡村实践教学的开展,也能帮助此类乡村走向更加广阔的平台,实现新的传播和发展。在开展乡村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乡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并提高思政教育效果,让学生开展乡村实践教学时,能够形成文化自觉,夯实文化自信心。

3.2 筑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切实强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并以此作为思政教育和乡村实践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思政课和乡村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与此同时也要推进乡村实践教学实现创新,这也代表了需要站在新的视角下,对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实践论的观点进行更加深层次的领会与学习,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之中越发贴近实际,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之中养成优秀品格,如自律、自强等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文明习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与此同时,在高校应用乡村实践教学进行思政教育时,学院方面要特别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各类理论,将其融入乡村实践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乡村实践了解乡村地区的巨大变化,切实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高校思政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3.3 理清乡村社会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在开展乡村实践教学时,难免会遇到较多问题,例如在高校思政教育以及乡村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意义以及如何真正参与等多种方面需要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讨论,另外需要针对乡村实践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关注热点话题进行着重强化。很多学生对于乡村实践教学心生排斥,其最主要原因在于不了解很多老乡说的方言,或是怕自己的日常生活与乡村格格不入等等,这样的问题可以在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或其他通识课堂中进行有专业性的解答,帮助学生缓解乡村实践教学的紧张感,同时也为接下来的乡村实践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认知基础,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参与乡村实践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

另一方面,在乡村实践教学中,要切实凸显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这也需要众多高校教师在乡村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明确思政教育的内涵价值,并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研讨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除此之外需要进一步优化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根据乡村实践教学的发展需要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革新和变化,避免在高校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出现走弯路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3.4 强化乡村实践教学中的点面辐射作用

以往很多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大多存在教学方式单一,以课堂授课为主的问题,其实有些思政教育课程是以实践教学的形式进行开展的,但是也始终难以提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很多学生在参与高校思政教育时,往往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已,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无法针对思政教育促进个人能力与水平,以及品德等多方面素养的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在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中,哲理非常丰富,特别是各类名人典故等能够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用乡村实践教学的形式进行创新,能够有效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并加深理解,可以强化IP化运营,也就是以思政教育为具体的教学点,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并切实搭建乡村实践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连接面,为思政教育理论体系的创新与教学内容革新实践教学,开展开辟更多的实现路径。总体而言,在思政教学开展过程中,要避免走上以往与其他学科各自为政的老路,要在教学方法形式等方面积极借鉴其他类型学科,让教学内容源自于实际生活,特别是在乡村实践教学,如生物、植物、地理、社会、经济、电商等诸多领域中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理论知识的有效融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3.5 在高校思政教育和乡村实践教学中着力推动创新

为了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实现乡村实践教学创新需要从各个维度推动教学创新,实现全面的探索与考量。

3.5.1 积极与乡村进行对接

在开展高校乡村实践教学和思政教育时,需要提前与乡村实践教育基地进行对接,明确此次思政教育和乡村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现有乡村实践教学基地的情况,规划思政教育以及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针对实践教学过程当中的诸多问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对策指定,特别是围绕思政教育进行可行性探索。

3.5.2 开展集中文化传承学习

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传承有较强的联系,因此在进行乡村实践教学创新之前教师可以根据乡村的相关情况和乡土文化,收集此类著作、论文等必要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乡村实践基地的主要文化价值和乡土文化底蕴。在现有乡村实践教学中凸显思政教育的价值,实现隐性结合与显性教育,与此同时也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为学生进行专题授课,为乡村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开展奠定良好文化基础。

3.5.3 开展专题研讨

乡村实践教学的有效创新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实践中学生和教师能够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定期开展研讨,学生可以从思想政治理论的角度和立场对现如今乡村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进行全面的分析,在交流中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

3.5.4 鼓励全员积极参与

在乡村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高校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开展,并且乡村实践教学需要涉及较多的学科和领域,其总体不变的在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指导思想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因此在乡村实践教学创新过程中可以打造思政课程教师、专业课教师、通识课教师等共同配合,强调协同发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在进行乡村实践教学中进行资料收集、田野调研等相关工作,并根据现有乡村项目进行课题项目优化,在丰富大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在参与乡村实践中逐渐掌握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5.5 针对乡村实践进行科学评价

乡村实践教学的效果需要应用良好的教学评价进行检验,因此在开展乡村教学和思政教育之前,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教学任务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等确定阶段性完成任务,明确思政教育与乡村实践教学的融合点。通过乡村实践学习,鼓励老师带领学生团队,积极参与乡村实践,完成相关乡村实践项目的落实,并根据具体实践成果完成开发报告、策划报告、实践总结等等。在项目完成之后,需要集中开展展示,并交由全体村民进行检验,可以将村民的满意度效果作为乡村实践教学以及思政教育教学开展效果的检验依据和标准。除此之外,在乡村实践教学中,也要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融入性效果,因此可以根据高校思政教育的情况和具体内容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和考量。

3.5.6 促进乡村实践学习成果转化

乡村实践教学创新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较多,但是为了凸显教学效果和创新效果,需要根据乡村实践学习的情况进行成果转化,并大力宣传学习成果和乡村实践教学的先进经验,旨在进一步推广乡村实践教学创新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和优秀教学成果。

4 总结

在现如今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影响之下,高校思政教育逐渐探索新型教育模式,以乡村实践教学创新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开展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乡村实践教学创新对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意义和必要性,最后深入探索高校思政教育中乡村实践教学创新路径思考,要全面夯实乡村实践教学理念,筑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理清乡村社会实践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强化教学中的点面辐射作用,在诸多环节中着力推动创新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助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