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疫精神与大思政课”理论研讨暨学习交流会议综述

2021-01-31 23:53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政课大思抗疫

任 艳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四史”教育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6月19日,由中宣部理论局、教育部社科司指导,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伟大抗疫精神与大思政课”理论研讨暨学习交流会召开。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中共湖北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孔祥恩、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出席会议并先后致辞,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壮海主持了开幕式。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高校思政课教指委专家、全国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负责人、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专家、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建设负责人,以及部分中央主要媒体理论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期刊联盟刊物、重点新媒体负责人等约200人参加会议。

韩进在致辞中介绍,武汉大学一直致力于“大思政课”的探讨与研究,打造以“互联网+跨学科+思政课”为特色的思政融合品牌,打破学科壁垒以整体合力为“大思政课”提质增效,开设一系列思政选修课,进一步拓宽“大思政课”教育的课堂渠道。他指出,举办这次交流会,一是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二是通过交流,促进全国高校在思政课建设上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一、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新要求

会议认为,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取得长足发展,各项工作也迈上新台阶,同时,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围绕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指出,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举措上要扎实推进,着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讲明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深讲透,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评价体系建设,坚持从内容、形式、方法上改进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教育教学。

围绕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指出,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在思政课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应从提升管理水平、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以及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关系等方面抓好落实。

二、“大思政课”的内涵外延和建设思路

与会者认为,要从政治高度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办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

对“大思政课”核心要义的理解,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核心要义是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用于思政课建设,思政课一定要与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这进一步拓展了思政课建设的视野和格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的本质要求,为新阶段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他还指出,要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以及各种革命精神,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统一起来,调动各种资源,突出实践教学,既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把理论讲深讲透,又要走出校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现场教学,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确保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工作不断取得明显成效。

关于“大思政课”建设思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王易,分享了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在疫情防控期间上好思政课的做法和经验。她提出,要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建设,持续探索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助推思政课教学改革,持续推动共建共享格局的体制机制建设,从大平台里找突破,从大数据中找规律,从大展示中找质量,从大协作中找力量。

在分论坛环节,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代表第一分论坛总结发言,将讨论中达成的共识概括为五个方面,“大思政课”建设非常必要,建设要有问题意识,教学内容应当具有综合性,教师应当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教学手段应当多样化。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代表第二分论坛总结发言,提出正确理解“大思政课”之“大”应该把握四个“大”,即课程之大,时代之大,实践之大,学术之大。“大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应紧密结合现有思政课体系,同时应建设拓展型的新型思政课选修课程体系。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占峰代表第三分论坛总结发言,如何做好“大思政课”,首先要做大先生;其次,“大思政课”要汇聚大资源;再次,“大思政课”要开展大练兵。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前峰代表第四分论坛总结发言,指出社会是校园教育的延伸,“大思政课”就是要把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行业课堂结合起来。同时,“大思政课”的建设思路,一定要贴近实际,与行业对接,开展职业思政,拓展资源凝聚平台。

三、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思政课”

与会者一致认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大思政课”的重要资源。会议交流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成效经验。

围绕武汉抗疫就是一堂“大思政课”,中共湖北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孔祥恩指出,2020年抗疫历程,气壮山河感天动地,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时代强音和远航灯塔,这正是湖北100多万在校大学生最鲜活最生动最深刻的思政课教材。湖北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系列工作有新进展,学科平台有新优势,队伍建设有新提升,教学改革有新成果,抗疫大课有新探索。

围绕在时代中创新思政教育,湖北省教育厅思政社科处处长赵耿指出,湖北省教育厅思政社科处积极推动各高校以故事讲述为契机,组织129所高校收集本校师生的抗疫故事,让每一名师生都能成为书中的主角,让每一个人的抗疫行动都能成为鲜活的教材,形成人人宣讲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同时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打造出武汉大学“伟大抗疫精神”首门省级本科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并积极倡导“一堂思政课就是学校的一张名片”,推动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等建设工作。

围绕“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壮海指出,讲好“大思政课”一定要关注鲜活的实践、生动的现实,这是青年大学生的理论之源、信念之基、是非之度、情怀之根。“善用之”的根本要义在于理论与实践的贯通、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国与世界的贯通、学校与社会的贯通、小我与大我的贯通,核心关钮在于围绕问题展开对话,基本路径在于以波澜壮阔的实践为课堂、引生动鲜活的实践进课堂。最后,他还介绍了讲好抗疫“大思政课”的武大探索,把抗疫战场变为现实课堂、把抗疫故事用作教育素材、把抗疫元素融入文化建设、把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教学。

四、“四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

会议认为,以习近平总书记就“四史”教育和“大思政课”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切实将“四史”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与研究,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

围绕一个深得人民拥护的强大政党是如何炼成的,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一级教授韩庆祥指出,历史是教科书、清醒剂、是最好的老师,要把“四史”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学,其中党史是重点,要结合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来学习。他还用“十条路径”阐释了一个深得人民拥护的强大政党是如何炼成的,即强调并坚持党的初心和使命,强调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本质,强调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强调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发展道路,强调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和体制,强调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强调并坚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强调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强调并坚持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强调并坚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培训。

围绕加强“四史”学习之间相互联系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中欧东亚研究所原所长吴恩远指出,通过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才能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运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运史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发展实践,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可以阐述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以“习近平‘湘江战役之问’的深刻启示”为题进行“大思政课”案例分析,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有“三尺讲台、万里江山”的大襟怀,“大思政课”要把握大时机、运用大课堂、提炼大主题。他梳理了党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百年奋斗史和丰富经验。他提出,新的征程要继续弘扬传承长征精神和湘江战役精神,要战胜新的重大风险挑战、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胜利,就需要把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党的伟大精神作为“大思政课”的灵魂和主线。

围绕“三史合一”的百年辉煌,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陈锡喜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是苦难辉煌,是社会革命、自我革命、理论创新的“三史合一”。围绕不同阶段社会革命的任务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用自我革命造就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障社会革命任务的实现,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需要有马克思主义指导和理论创新,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实践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的百年社会变迁,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新生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百年变迁,建立起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形成以追求公平正义、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基本结构。可以看到,新冠疫情的暴发,我们能够做到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完善和发展社会基本结构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本次学习交流会是中宣部理论局和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指导的有关高校举办的“大思政课”系列学习交流会之一,通过与会专家学者的深入研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增强了行动自觉,确保“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

猜你喜欢
政课大思抗疫
新媒体视域下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路径探析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画”说抗疫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疫情之下线上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