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恬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1]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 通过开展 “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24365 校园招聘服务”“春暖花开 国聘行动”“千校万岗”等线上招聘活动,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多举措、多办法统筹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各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文件,就责任落实、在线招聘、渠道拓宽、升学扩招、基层就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 各高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云上招聘,举办“空中双选会”招聘活动,开展线上就业辅导,利用网上招聘APP、官方微信公众平台、QQ 微信群组等新媒体平台来发布岗位招聘信息, 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和政策落实,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多重服务和保障[2]。
本文结合高校毕业生工作实际,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服务、就业指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对疫情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进行了较深入的调研。 现就新冠疫情下大学生就业创业之形势、疫情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困境产生之原因和相应之对策论析如下。
由于主观、客观多方面的原因,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出现了如下状况:
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个体工商户面临诸多困难和风险,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疫情管控而用工人数减少,面临停工、停产困境,大部分企业调整了招聘用工策略,部分企业缩招甚至裁员。 受疫情影响,现场招聘会、跨地区劳务协作、人力资源培训、供需对接会等聚集性活动被迫暂停,以致社会就业人数下降、失业率上升,毕业生选择余地明显收窄。
在疫情影响下,部分行业岗位需求减少,而另外一些行业却随之产生和兴起,如医疗行业、生鲜物流、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行业异军突起,用人用工需求及岗位数量急速增加。 这便打破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传统模式,也打乱了较多毕业生的就业计划和就业方向,毕业生随之面临就业形势突变的挑战。
受疫情影响,一些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存在消极、被动等不同程度的心理。 高校推迟开学、校园封闭式管理、 暂停线下招聘活动等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加之毕业论文尚未完成、实习实践推迟或取消,以及疫情影响带来的交通、交际等其他方面的巨大就业形势变化,使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恐慌心理不断加剧[3]。 不少毕业生对线上面试迷茫和不自信,于是产生了就业求职信心不足,甚至不愿就业等心理焦虑。
特别是疫情严重人员流动受限地区和信息化通信不便地区的毕业生,只能居家做好防护,这就更加滋长了学生们的焦虑心理。 一些有条件的毕业生养成了刷手机、打游戏等惰性习惯,对就业创业缺少明确方向,缺少积极主动性。 另外,受考研复试延期、公务员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延迟、线上就业知识缺失等诸多不利因素多重叠加影响,不少毕业生产生了“慢就业”“等就业”的心理,以回避就业的精神压力[4]。
疫情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困境产生之原因较多,既有社会原因也有毕业生自身原因:
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就业创业形势严峻。 据统计,2020 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874 万人,比2019 年增加了近40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加之疫情影响,很多学生居家时间较长,缺乏学习的主动性,2020 届部分毕业生处于无业、 待业状态, 进一步加大了2021 届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另外,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社会新提供的工作岗位的增速,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
疫情发生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虽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和措施,但部分大学生知之甚少。 尤其是边疆地区,信息获取渠道单一,“线上”经济还未形成一定规模。 因此,在疫情防控的现实背景下,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就业创业观念。 另外,有些少数民族毕业生因其语言原因和信息获取渠道不通畅, 对政策解读理解不到位,对其自身就业创业产生较大影响。
为推动就业工作,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多项创业优惠政策,如在贷款、税费与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便利与优惠条件。 但是,在实践中,由于部分大学生对于政策理解存在偏差以及缺乏创业理念,大学生创业群体不多、规模不大。
线上招聘虽然简单易行,但也存在一定制约性和局限性:一是大学生参加线上招聘,无法精确了解企业、用人单位整体情况,远远达不到面对面沟通的良好效果。 二是大多数毕业生虽然通过多种平台投递简历,但是由于用人单位未及时查阅、回复,双方互动不足、不畅。 三是个别平台对企业、用人单位资质、 资历以及用人需求等招聘信息把关不严,存在一些虚假信息, 毕业生不能有效判断其真实性,使就业工作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疫情缓解后, 复工复产复学工作虽然渐渐得到了恢复,但是不少线下招聘的流程较为繁琐,部分地区疫情解封后,用人单位招聘时间较为集中,面试扎堆现象较为突出。 学生在参与线下面试时,通常需要准备绿色健康码、核酸检测报告等多种材料[5]。 另外,毕业生参加跨地区面试时所需之行程码、 健康码等证件因各地疫情防控要求不统一, 对人员流动的限制措施不统一, 也导致部分毕业生放弃了异地面试的机会。
大部分毕业生专业知识有限, 应变能力不足,他们虽然经过四年的学习和实习实践,但是专业知识水平依然有限,求职经验和社会经验欠缺,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6]。 有的学生甚至连一份合格的求职简历都做不好,有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眼高手低、不愿意到基层一线工作的现象,有的学生对找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生活散漫,无明确生活目标,不积极主动参加线上、线下的招聘会、求职会,有的学生不愿到企业去,而积极报考事业单位、公务员,但是又不认真备考,最终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
新冠疫情下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对策可分为以下三个大方面:
一是政府要加大政策扶助力度,稳定中小微企业,使其创造、增加毕业生就业岗位。 制定有关政策,从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优化提升服务、稳定员工队伍和生产经营支持等5 个方面给予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以支持和扶持,帮助他们渡过生存难关、增强发展后劲。 为促进更多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应积极采取减负、稳岗和扩大就业等政策,激发企业活力和拓宽企业发展动力,形成全方位、全社会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合力[7]。
二是发掘抗疫鲜活育人素材,因势利导推动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疫情阻击战期间,广大医护人员,特别是“90 后”“95 后”主动请缨,到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去,上演最美“逆行”,彰显奉献精神。 用抗疫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激励更多毕业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如积极实施“特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 应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疫情时期”促进经济复苏政策,在政策上向这些领域和地区倾斜, 在当地扶持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大学毕业生。
三是政府要强化对贫困边远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和援助。 进一步加大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补贴,政府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进行首次创业或就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创业就业补贴力度,对于家庭困难(低保、建档立卡、孤残、特困家庭)的应届毕业生,给予毕业求职补贴。
一要主动适应后疫情时代新的就业创业工作模式,加强“线下”“线上”的联动,拓宽就业渠道,利用高校网络新媒体平台,增强网上服务能力,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高校要主动出击为毕业生寻找工作岗位、收集招聘信息,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创造实习实践机会,千方百计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8]。 积极拓展就业基地,建立就业“绿色通道”,扩建创业孵化基地,结合当前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积极建立“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辅导”三支队伍,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灵活培训和帮扶,为毕业生提供优惠的校园商铺租赁和校园创业补贴,鼓励毕业生在高校周边创办服务型小微企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二要不断提升就业指导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提升毕业生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将就业创业指导课贯穿大学四年学习全过程。 高校要更加精准地提供指导服务,要全面掌握毕业生就业状态、就业心理、就业意向,摸清底数,建立就业动态台账。 加强特殊群体精准帮扶,全面掌握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少数民族等毕业生情况,实行分类帮扶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就业台账,有针对性地提供岗位信息、求职技巧培训和心理辅导,确保有就业愿望的困难学生就业。 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健全并完善中央、地方和高校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持续关注毕业生就业动态,同时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作为大学生要调整心态, 积极参与 “线上”学习、面试等活动。 良好的心态是成功就业创业的关键,毕业生应多看正能量的书籍、文章、短视频,增强自身内涵,提升自信心,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 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向老师、家人、朋友寻求帮助,一起渡过困境。 毕业生要有自知之明,量力而行,确立就业定位,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9]。
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渠道,主动争取就业机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 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要全面发展自己,多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职场精英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 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沟通、组织、应用文写作能力,为下一步抓住就业创业机会、开启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 此外,未就业毕业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不能只将眼光放在稳定、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上,要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去,到国家建设一线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实现价值,为实现中国梦出力流汗。
综上所述,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认清就业形势,提升内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个人的就业竞争力。 高校、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部署,坚持把毕业生的就业作为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有关的重大问题来抓,积极应对疫情给就业工作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拓宽渠道、增加岗位、优化服务,努力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