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彦兵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也称职教20条,开宗明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在更高的层面对职业教育进行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明确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开启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新征程,更表明了国家落实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信心和决心。纵观历史,不难发现国家的方针政策作为政治因素会影响个体或同一群体在时代变迁中的发展,稳定繁荣的政治环境对职业教育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职教20条提出,“逐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和地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适时组织清理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推动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1]这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和制度保障明显给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社会阶层带来利好,从国家层面为职业教育正名,通过改善技术技能人才的用人政策和待遇保障,提升职业行业类别的社会尊严和社会地位,这无疑是技术技能人才生命历程的关键事件,将深刻影响他们的生命历程,甚至改变其生命轨迹。
生命历程理论最早由美国芝加哥社会学派提出,其代表人物是威廉·托马斯,代表作是《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与F.W.兹纳尼茨基合著)。托马斯通过研究波兰移民从乡村迁移到美国都市芝加哥的生命过程,根据生命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个体角色(或地位)在经历了时空、场域、生活方式等重大的生活变迁后的社会阶层定位,进一步研究生命历程中,历史环境、社会结构、政策制度等因素对个体或特定群体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发生作用,如何改变个体或特定群体生命历程的发展轨迹。[2]
从已有的文献资料中能看到生命历程理论形成了两条传统的分析路线:一是站在历史的视角分析同龄群体的生命历程,二是站在社会文化的视角看待同龄群体的生命历程。[3]同龄群体作为历史和时代的产物,受历史和时代影响的痕迹比较深,他们经历共同的历史时间、社会变革、重大事件,并随着时空变迁形成各自的角色定位和生命时间序列。历史视角将年龄作为群体生命历程的分层基础,同龄年龄拥有相同的时间界定,例如到了某一年龄,就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生活机会、个体权利等;社会文化的视角会根据年龄分层,提供一份可以参照的生命历程社会标准时间表,即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社会文化交流和社会参与,社会中的同龄群体因此有固定的社会标准时间表的指示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并依据社会标准时间表发展自己的生命历程,例如,一定的入学年龄(相差上下几年属于正常时间节点)的节点,6岁上小学,12岁上中学,18岁高考,22岁大学毕业,或继续学习或进入社会工作;20多岁婚恋,然后结婚生子等。生命历程理论通过研究个体或特殊群体的生命时间变化,生命事件的先后顺序揭示历史、社会因素对个人生命轨迹的影响。[4]
生命历程理论支持的生命是由一系列时空转换构成:入学、成年、毕业和获得第一份工作,独立生活,退休等。它跟随人的一生,如实记录这些时空转换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这些记录形成了个体或特定群体的生命轨迹,同时也反映了个体或特定群体的生活经历与时代互动的丰富性。在个体或特定群体的生命历程中会有许多重大的变化或选择,按其对生命历程的影响视为生命历程中的转折点或关键事件,持续周期不一定长,但影响力深远。
在技术技能人才生命轨迹中所经历的事件中,18岁之前他们的生命历程与其他孩子别无二致,都是完成了基础教育的过程;而18岁之后其基本轨迹可再分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角色(工作前)、岗位上的技术技能人才(工作中)两个阶段。也是从18岁以后,该群体的社会标准时间和其他群体产生了方向上的分支,该群体进入高职高专学习,完成职业教育后达到学历的“天花板”,而其他群体的社会标准时间则为进入本科学习,之后或者还有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等。
由此可见,接受职业教育无疑是该群体的重要选择和生命历程中的关键事件,接受职业教育后一系列的生活转变对于他们的个体发展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并决定之后生命历程的走向。完成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进入社会,该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和社会生活状况则受历史环境、社会认可和个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环境具体包括:社会因素,如历史成因、经济环境、制度因素、社会保障、户籍等;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婚姻、背景、收入、受教育水平、综合能力等。这些决定着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态度和社会地位。
技术技能人才是指在以职业为导向,以职业教育为主培养面向市场、面向应用的职业型技术人才,涵盖中等职业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等多层次、多类型的技术人才。
在技术技能人才生命历程发展中,职业教育阶段成为其生命轨迹的关键事件,这一关键事件也定位了他们在历史、社会和阶层中的关系。完成职业教育后他们的社会角色是从学生转变为技术技能人才,使前期几十年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行为最后得到固化,完成该群体的社会标准时间表。例如,个体或群体的出生、入学、毕业、婚恋、生育等的时间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年龄或范围。又例如,城市从业者的毕业、就业、婚恋、退休等时间,也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样板。这在生命历程理论中称为社会标准时间表,不同的群体都有相对稳定的社会标准时间表。简单地说,社会标准时间表就是根据年龄级别或序列出现的具有明显时间特征的公共意义或社会路线。[5]从这个角度看,社会标准时间表有明显的时间节点和约束性,在家庭、教育、职业等种种社会文化领域方面,这种时间的约束性得到明显的体现,这诸多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该群体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
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时间表在结束职业教育之后,一部分人可以通过自考、成人教育等方式完成本科学历的提升,但绝大多数人只能遵从城市工人的社会标准时间表,其社会指引和导向也将随着社会化这个转折点发生变化,而城市工人的身份决定了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知识与科技越来越受到推崇和重视,高学历与高职位、高薪酬往往成正比,学历也日益成为人才选拔、就业晋升的敲门砖,而这种差异决定了学历不高的技术技能人才在社会群体中的弱势地位,他们期待学历的进一步提升,但是在生命历程出现转折点后,失去了可参照的社会标准时间表,尽管升学意愿强烈,然而升学现实残酷,理想的阳光难以照进现实,他们不得不定位在城市工人、蓝领阶层,无论在薪酬待遇、职业认可和社会地位上都存在角色困惑。[6]
从生命历程的追求看,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期待社会的价值认同,这种认同无疑需要通过社会地位和价值获得体现。技术技能人才同样追求人岗匹配的高职本科教育。显然高职本科教育是该群体职业能力可持续提升的应然追求,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延续,本科教育是一个知识运用的贯通过程,通过进一步学习,技术技能人才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原来头脑中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有利于牢固专业思想,有利于稳固充实专业知识,有利于培养娴熟的专业技能,从而具备良好的职业胜任力的专业素质。同时本科教育也能进一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包括: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创新进取、活泼开朗、真诚善良、幽默诙谐、平易近人、情绪稳定、温文尔雅、朴实庄重等思想品德素质和文明素质。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技术技能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愈来愈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实践教学则使该群体走向广阔的实践天地,融身于集体之中,心境必然为之开朗;技术技能人才能更深刻领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有更好的能力与大国工匠交流沟通,体会实事求是、精益求精、锐意进取的工匠精神,并内化为个人的人品和修养,当真正置身于社会生活后可以更文明更体面地融入城市生活。可见,技术技能人才对职业能力的应然追求和其他群体别无二致,他们对本科及以上学历提升的机会充满期待,以期获得更公平的机会、更平等的地位以及更好的价值体现。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沿革,不难看到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困境,国家的高考制度对学生一生有重大影响。高考是一种选拔制度,高考成绩成为选拔的重要标准,通过高考筛出了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学生群体,一般而言,成绩不好的学生进入高职教育阶段的学习,三年学习结束,获得大专毕业证书,即进入社会工作,不再有本科学历提升的社会标准时间及制度,这已经成为该群体的社会标准时间。也正是在这样的选拔制度下,社会、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处在较为尴尬的地位。尽管技术技能人才也叫人才,但由于受到学历限制,该群体的实然现状是就业领域大多在蓝领产业技术工人的层面,在非国有企业相对较高、劳动密集程度较高,报酬相对较低、就业保障度较低、就业稳定性较差、专业技能有待提高、职业晋升困难多,自主创业难度大。
从技术技能人才的生命历程看,其生命轨迹的大事件主要有以下阶段: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教育前的中小学生)、高职高专阶段(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后进入社会)。其中有部分学生是中职教育升学到高职教育的,职业学习的经历更长,他们在初中毕业后即进行了学业分流,进入中等职业教育,而不是普通高中。无论怎样,职业教育阶段在他们生命岁月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和关键事件,进入高职学习后的一系列的生活转变对于他们的个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形成他们生命历程的一个拐点。站在生命历程理论的视角,在生命历程中出现拐点,生命历程的后期走向将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即个体是否能够发挥自身能动性,克服外在环境的不利因素,构建自主的生命历程;二是社会的外部因素,即社会与历史环境是否能提供有利的外部因素,赋予他们更多政策和制度保障,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提升路径,以便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有更好的认知,可持续的发展,拥有更强的职业能力适应职场。通常而言,外部因素对群体的影响和意义更大。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一步一步向前发展,进入到现代社会以来,我们看到政府的治理能力影响民众的生活体验,卓越的治理能力使民众获得越来越多的公平与福利,提升生命体验的幸福指数。这也启示我们,稳定的社会发展时期,政府政策的力量和引导作用往往非常强大。例如,职教20条的出台为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正向促进,并为该群体学历上升通道的建立提供了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撑。近年来,政府权力在技术技能人才的生活境遇的改观上所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物质利益大幅改善,政治利益稳步提高。职教20条第五大项第15条明确指出:“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1],从人才政策、社会地位、职业认可、薪酬待遇、职称评定、职级晋升、落户就业等方面给予了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此外,国务院会同人力资源等相关行政部门,提出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努力推行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政府的主导作用足以形成强大的推动力和影响力,以保障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权益的不断改善;也只有政府率先做出创造一种支持的环境和宽松的氛围,出台与技术技能人才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形成一个个有利于他们之间互动成熟的治理团体,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和扭转社会、历史、家庭等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和偏见。可见,职教20条出台后,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教改革的推进,技术技能人才保障举措的到位,职教体系的搭建,职业教育地位的提升,职教改革的成果必将成为该群体生命轨迹中的重要因素,并惠及该群体的生命历程发展。
技术技能人才在完成高职阶段的学业后,有一定的技术技能,文化水平也相对较高,对工作要求不高,也因此较容易找到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群体如果不进一步学习,其岗位胜任力会下降,持续发展的动力会出现不足,因此,进一步提升职业胜任力就非常重要。高职阶段的学习获得技术技能,更多的是解决他们的岗位问题,职业胜任力能让他们可持续发展,例如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正是因为这些职业胜任力的缺失,导致很多高职学生走入社会后,在职场中受挫,在岗位上停滞不前。可见,对于技术技能人才而言,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技能培养阶段,更重要的是培养起学生职业胜任的能力,包含专业技能、核心技能和职业精神。因此,给该群体提供增加学制或进入本科阶段的再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技术技能人才生命历程标准时间的形成过程,从中学生到高职学生,从高职学生到技术技能人才。从学校到职场后,随着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改变,该群体角色的社会化,也完成了社会标准时间的阶段。职教20条出台,提出构建中高本衔接的人才培养上升通道,政府主导通过职教改革重新建立生命历程指引,打破了学历教育的天花板,将重新调校技术技能人才的生命历程社会标准时间。
新城市主义倡导者、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格莱泽在其颠覆性的力作《城市的胜利》一书里大声为备受误解的城市正名,他认为城市是最健康、最绿色、最富裕、最宜居的地方,属于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和最美好的希望。城市要变得更好就必须要依靠教育。“教育成为预测城市发展的最可靠的指标……如果一座城市的文化素质比较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就会随着城市地区的规模而急剧地提高,反之亦然”。[7]城市和学校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育政策在城市的成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技术技能人才本身有着旺盛的学习需求和复杂的教育期望,相比他们旺盛的教育需求,止步于大专层次的学历远远不够,更要从国家层面、从顶层设计进一步予以保障,才能解决宏观社会影响力的问题,而宏观的社会影响力所起到的主导作用极其重大。从城市管理的技术角度讲,政府出台涵盖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政策,尤其是现代职教体系建构和完善,重新调校了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标准时间,使得该群体有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的机会,保证了人才质量,更是保持了城市的竞争力。
在技术技能人才的生命历程中,自我成长非常重要,有机会实现自我成长是必备条件,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提升职业胜任力是自我成长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打破大专层次的规划和构建,能够让该群体强化学习活动,把学知识、学技能、学做事等诸多学习事项融为一体,在提高高职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改善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培养和提升职业胜任力,技术技能人才更容易获得相对稳定的技术工作,获得相对固定的经济来源。伴随知识的增多和经验的积累,有利于增进与他人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有利于该群体学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减少摩擦和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随着国家政策制度的保障,将进一步把技术技能人才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从教育和行企的角度出发,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包含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住房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外,技术技能人才当上“大国工匠”“全国劳模”,随着身份、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的不断转变和提升,该群体的价值获得感不断增强,不断加强生命的正向体验,这也标志着社会一步步迈向公平与文明。
职教20条的出台,职业教育成为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和日趋成熟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提升到类型教育的高度,这种重大变革势必深刻影响国家、社会、家庭、个体对职业教育的再认识、再定位。职业教育的变革也将深刻影响技术技能人才的生命历程。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具有良好职业胜任力和文明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将日益成为新型应用型人才群体的中坚力量,终将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