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相生平及其方志著述考略

2021-01-31 01:14郑彩云
上海地方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蓟州州府四川

郑彩云

熊相,明代著名的方志学家。他先后纂修了正德《瑞州府志》、正德《四川志》、嘉靖《蓟州志》等,是三地现存最早的方志。鉴于三志在地方史研究中的价值以及整个地方志中的地位,已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而熊相本人则少有人重视。一些著作或书刊对熊相的记述存在讹误或不够准确之处,因此,很有必要对熊相的生平、著述和他的方志理论等做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

一、熊相生平事迹

熊相,字尚弼,号台峰,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明代江西瑞州府高安县斜溪人,今高安市村前镇龙桥村委会斜桥村。生卒年不详,笔者曾多次深入斜桥村查找关于熊相的史料,希望能搜到熊相的墓志铭或行状等文章。可惜该村保存的民国族谱在“文革”时付之一炬,后又保管不善,基本缺失,仅剩谱头部分,存有熊相的零星记录。而建国后历修族谱,均未发现熊相的相关资料。《明史》也未有其传,同治《高安县志·人物志》中略有记载,现摘录于下:

熊相字尚弼,号台峰,斜溪人,正德戊辰(三年)进士。授临海知县,行取河南道监察御史,方正不阿,百僚严惮。奉敕清军四川,激扬兴革,风裁丕著。巡按山东,题表靖难忠臣胡子昭。刷卷南京,荐理学名臣吕枏。密云之役,前后荡平巨寇以数百计,累赐金帑。升福建廉使,致仕。为月旦,所重事利桑梓者,力任不辞。正德间,重修郡志,皆相所裁定。①(清)孙家铎修,熊松之纂:同治《高安县志》卷十四,高安市史志办公室、高安市档案馆重印本2010年,第348—349页。

此外,在明代关于监察御史的专书——《兰台法鉴录》中亦载有其简介:

熊相,江西高安县人,正德八年进士,十一年,由仙居知县,进河南道御史。十三年清军四川,十四年巡按山东,十六年刷卷南畿。嘉靖元年升山东副使,致仕。②(明)何出光,陈登云等撰:《兰台法鉴录》卷14,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部,书目文献出版社,第359页。

然而《兰台法鉴录》中的记录不仅简略,而且讹误较多。如“正德八年进士”,当为正德三年,查诸熊相自编的《瑞州府志》亦记曰:“正德甲辰(三年)吕枏。”①(明)熊相:正德《瑞州府志》卷八,高安市史志办公室手抄本1981年,第三册,第9页(以下版本同)。另外“仙居知县”亦误,当是临海知县。据《临海县志·秩官志》记载:“熊相,字尚弼,高安人,正德六年以进士任。后升监察御史。”②(清)洪若皐等纂修:《临海县志·秩官志》卷四,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影印,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第275页。另外,“嘉靖元年升山东副使”也系讹误,应升为福建副使。

由于史料缺失,熊相的家世、家族世系很难考证。不过,在熊相自纂的《瑞州府志》中有关于其父的事迹:

熊杰,字贵显,斜溪人,相之父。性谦谨,作文字不苟。成化中,以太学生通判保宁府,廉明简易。尝按豪恶母文信狱,竭诚感奇梦,论死者四十三人,上司减其半,羁传舍以配徒。一夕火发,尽死,蜀人神之。松茂运梗,设法隄备,饷足而民便。尤能礼士大夫,善僚友。张绵吉守任仪来瑞,诣墓拜曰,为我保宁人谢公也。著有《守斋集》。③(明)熊相:正德《瑞州府志》卷八,高安市史志办公室手抄本1981年,第三册,第112页。

其父熊杰,字显贵,成化间贡生,曾担任四川保宁府通判。在熊相眼中父亲非常谦逊严谨,写得一手好文章。在保宁府为官时,廉洁奉公,简明执法,深得百姓爱戴。而且优待士大夫,礼贤下士,与同僚、朋友关系也非常融洽,是一位忠厚、可敬的长者。

从上述熊相的简历中了解到,熊相中进士三年后才授临海知县,后升任河南道监察御史。任上刚正不阿,僚属忌惮。正德十一年至十三年(1516—1518年)任四川清军御史。时少数民族大势荆蛮发动叛乱,“聚众三万余人,杀人祭旗,僣号设官,攻陷城邑,流劫乡村”④佚名:《熊氏时公族谱》(永思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修,卷首。,后被迅速剿平。据巡抚四川副右都御史马昊奏报,在这次战役中,“熊相,纪验有方,军威远振,合该升赏”⑤佚名:《熊氏时公族谱》(永思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修,卷首。,因此加俸一级。不久,叙州谢文义等作乱,熊相也积极参与平乱。直到嘉靖元年,朝廷才派员查勘论功,经四川御史苏恩查实,熊相等系协剿主谋官员,灭贼有功,各赏银十两。

此后,熊相又转任山东巡按御史。在此期间,他上奏朝廷建议为靖难忠臣胡子昭平反。他还参与平定匪乱,当时,“淄川强贼李琪聚众二千余人,流劫地方”,叛乱者打家劫舍,为害地方,熊相配合左佥都御史王珝一起派兵镇压,他俩“先机知谨,指授有方”⑥佚名:《熊氏时公族谱》(永思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修,卷首。,很快便将叛贼李琪等捉拿归案。嘉靖改元,熊相升任整饬密云等处兵备副使,刚一上任便出现多股盗贼聚众作乱。史料记载:“大势强贼聚众,白昼入城纵横杀人,为患地方,事内称强贼马锡等一百六十余人,各骑马披甲,张打旗号,攻城劫狱,据敌官兵,杀人放火”⑦佚名:《熊氏时公族谱》(永思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修,卷首。,不久又发生巨匪国良等骚扰乡里、攻击官府的严重事件,给民众及地方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由于熊相指挥有方,很快将叛乱者绳之以法,因此也深得朝廷信任。时人赞叹说:“(熊相)以宪副兵备蓟州,佐巡抚孟公以御边且二年,狄人不敢犯。其有平贼之功,数获上金币之赏!”⑧(明)熊相:嘉靖《蓟州志》//《刊〈蓟州志〉序》,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以下版本同)。对他给予高度评价。巡抚都御史孟春也认为熊相功勋卓著,“以操纵之才,当繁剧之任,到任未久,前后督获过强贼一百三十七起,共六百二十五名,今地方宁谧,而人心已安”⑨佚名:《熊氏时公族谱》(永思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修,卷首,,并请朝廷予以封赏。

熊相的功绩再次受到朝廷褒奖,升任福建副使。然而此时熊相疾病缠身,未能到任,径直告老还乡。回乡后,关注家乡发展,积极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闲暇时,著书立说,著有《台峰集》一书①黄廷金:同治《高安县志》卷十四,高安市史志办公室、高安市档案馆重印本2010年,第611页。。

二、方志著述

熊相为官二十余年,政绩颇著。为政之余,他还热衷于纂修地方志。其同僚卢雍曾说:“同官瑞阳熊君尚弼,以清戎命与雍同事地方。君按治,暇阅旧志,病其记注多遗错,乃更为裁定。”②引自刘洪元,《正德瑞州府志考略》,赣图通讯1983年第2期。平时若有闲暇,则翻阅旧志,或有缺漏,亲自裁定,先后主持纂修了正德《瑞州府志》、正德《四川志》、嘉靖《蓟州志》等地方志。

(一)正德《瑞州府志》

由时任瑞州知府邝璠、通判段泰等为提调,熊相主持纂修,胡镇、傅朝等参与。于正德八年(1513年)议修,越两月而成编,正德十年付梓③熊相:正德《瑞州府志·重修府志序》,第7页。。《明史·艺文志》著录此书,标为十四卷,《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同。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介绍,明正德刻本藏于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存有胶卷本④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85年,第495页。。其中天一阁藏本已是海内孤本,1981年原高安县新县志编纂办公室据该刻本抄录一部,1992年上海书店也是据此藏本影印,收入《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

正文共十四卷,十六目,五十一子目。卷之一天文志:分野、次舍、丽属、占候,地理志:建置、郡名、疆域、山川、形胜、风俗;卷之二地理志:城池、坊市、厢都、水利、桥梁(津渡附);卷之三财赋志:物产、户口、贡赋(田粮贡献、课程均瑶、岁办杂役附);卷之四宫室志:公署(亭库附)、学校(书院社学附)、铺舍、台榭,群祀志:坛遗、祠庙,储恤志:仓储、养济苑、义塚、漏泽园、桑枣园;卷之五秩官志:封爵、历官(本府);卷之六秩官志:历官(州县);卷之七秩官志:名宦、制帅监司、州县、儒学、郡属、流寓;卷之八选举志:科第、岁贡、荐辟、勋戚、应例、吏员;卷之九人物志:将相、侍从、方面(幕属附)、守令(幕属附);卷之十人物志:文学、孝义、贞节、遗逸、方伎、仙释;卷之十一恩例志:封赠、尚义,古迹志、寺观志、灾祥志、遗事志、考异志;卷之十二至十四词翰志:题咏、纪述(一)、纪述(二)。

正德《瑞州府志》系沿袭旧志的基础上重修而成,熊相说:“参以旧志,摭以新闻。”⑤熊相:正德《瑞州府志·瑞州府志序》,第一册,第2页。他“爰访旧志,仅得一二册于民家”⑥邝璠:正德《瑞州府志·重修府志序》,第一册,第6页。,通过搜集散落于民间的旧志,依据《大明一统志》体例尽量有增无损,重新纂修。据该志凡例介绍,凡元至治二年(1322年)前史事,皆因元学正杨升云所纂旧志,新志只不过是“特修其文,间有增损”⑦熊相:正德《瑞州府志·凡例》,第一册,第13页。,所采用材料截至明正德九年(1514年)。该志卷首有熊相《瑞州府志序》、邝璠《重修瑞州府志序》、杨升云《瑞阳志序》,参与修志者的职务籍贯名称、修志凡例、目录,并附有五幅图,即瑞州府舆地图、瑞州府城池图、高安县舆地图、上高县舆地图、新昌县舆地图,以及郡县表。

正德本是现存瑞州府最早的府志。总体而言,正德《瑞州府志》体例完备,内容较为充实。由于它是在旧志的基础上加以增修,所以保存了大量旧志的原始材料;同时又有所增益,补充了一些新资料。这是研究瑞州府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重要的第一手史料。据有关学者研究,在以下几方面史料价值最为显著:其一,关于物产、户口、贡赋方面的经济史料;其二,关于华林农民起义的斗争材料;其三,有关地方政治人物及人物传记的历史资料①刘洪元,《正德瑞州府志考略》,赣图通讯1983年第2期。。可见,作为最早瑞州府志,正德本无疑具有突出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二)正德《四川志》

熊相纂修。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刻、嘉靖增补本。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所示,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有明代正德年间熊相纂修的《四川志》,四川大学和四川图书馆则藏《四川志》抄本,即是根据中大本影抄的②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85年,第737页。。根据中山大学陈修纮先生研究,除正德十三年所刻熊相纂修的《四川志》三十七卷本外,尚有三种,即嘉靖二十年刘大谟修、王元正等纂的《四川总志》十六卷本,万历九年所刻虞怀忠修、郭棐纂的《四川总志》三十四卷本,以及万历四十七年刻的吴之皞修、杜应芳纂《四川总志》二十七卷本,并推断中大本为明正德十三年 刻、嘉靖十六年增补本③陈修纮:《明正德〈四川志〉版本小识》,广东图书馆学刊1981年5月。。此志为四川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种省志,纂修于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年),并于翌年刻成④陈修纮:《明正德〈四川志〉现存孤本版刻年代辨疑》,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6月。。

此志正文分属三个部分:本布政司,各府、州,通志。其中本布政司凡十四目:图、历代年表、建置沿革、疆域、形胜、城池、贡院、藩封、公署、镇巡三司、名宦、分野、灾祥、财赋;各府、州共二十五目:建置沿革、疆域、形胜、山川、城池、风俗、土产、公署(卫所附)、学校、名宦、流寓、人物、科第、烈女、水利、财赋、储恤、关津、邮驿、台榭、陵墓、古迹、祠庙、寺观、仙释;通志四目:经略、遗事、考异、诗文。其中布政司与各府州有少数门类名目相同。书首附总图三幅,于四川之舆地、疆域绘制较详,乃迄今所见四川最早的舆图实物。

据熊相称,关于此志的修纂是在沿袭天顺旧志的基础上完善而成。他在目录前所记:“四川旧志,天顺庚辰(四年,1460年)布政马君显,聘提学佥事、眉山黄君明善所纂也。余特正其文与误耳。”⑤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总志·附录·旧志序、跋、凡例选〉》,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3页。对原志进行增删、补充、正误,更正了部分官职、沿革记述错误,订正了一些修志术语或与官方颁布的条例相抵触之处,尽量保持旧志原貌。明代正德以前历次纂修的四川志,均未见流传下来,而正德本《四川志》将天顺以前的史料保存至今,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此志距今已五百余年,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纪述完备、详细,无疑具有重要的文献和学术价值。如对于当时四川境内七府六州、十九个土官衙门的历史沿革、疆域、山川、古迹、民俗、人物、文词等记载甚详,无一不备。历代年表中,对于四川的沿革变迁记述尤为详尽,达三卷约3.5万字。这对于研究四川及邻近直辖市、省、区古代历史地理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各土官衙中,则对西南地区各少数氏族部落的历史沿革、山川疆域、赋税土产、民俗风物、民族习性(包括藏、彝,苗、羌、回、土家等)做了详细记载,是研究四川古代少数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一部较早较完整的史料。

(三)嘉靖《蓟州志》

熊相纂修。嘉靖二年(1523年)始修,次年完稿。嘉靖三年(1524年)刻本,全志十八卷。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记载,北京图书馆存一至十四卷(缺文章志),并存有胶卷;上海、南京图书馆皆存胶卷;天一阁仅存一至四卷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85年,第24页。。

嘉靖《蓟州志》是在已经亡佚的由汪溥所编的成化《蓟州志》九卷基础上重新纂修而成的。分为七纲三十八目,共十八卷。卷之一地理志:分野、建制沿革、州邑名、疆域、山川、形胜(关隘附)、边防、风俗、城池。主要记述建置沿革,州名、邑名的变化;卷之二:公署、邮驿(铺舍附),记载粮仓、边防、卫所的情况;卷之三:乡社、学校、坛庙、桥渡、古迹(陵墓景致附)、坊市,有关明代的学校、祭祀、街道等;卷之四国赋志:户口(军总数附)、田赋(课程军屯粮草附)、土产、兵制、马政、徭役、惠政,记录了明代蓟州及附县的户口、赋役、兵制等;卷之五:草场,记载了蓟州境内草场的面积、方位等;卷之六秩官志:历任;卷之七名宦志:名宦(巡抚)、名宦(总兵)、名宦(户部督粮郎中)、名宦(工部铁厂郎中)、名宦(整饬密云等处兵备山东按察副使)、名宦(马兰谷营分守参将、蓟州遵化等城守备)、流寓,主要记述了蓟州的历任名臣简历及事迹;卷之八选举志:科第、贡荫;卷之九至十一人物志:汉至唐、宋元、本朝烈女;卷之十二:杂略、经略、灾祥、仙释、寺观、考异;卷之十三至十六文章志;卷之十七至十八诗。

关于嘉靖《蓟州志》的纂修,据熊相介绍,“予初莅蓟时,官民之讼,有当质之志者。既而无所于质此,谓之详,可乎?乃取而尽阅之,或私或伪,或滥而怪,谓之谨,不可也。”①熊相:嘉靖《蓟州志·重修〈蓟州志〉后序》。当时蓟州官府判案即是以府志案例为主要依据,但是旧志或伪造或不合实际,既不详细也不严谨。其后,熊相应顺天巡抚孟春的多次邀请,负责主持志书的纂修志,“于是取旧志而编次之”②熊相:嘉靖《蓟州志·重修〈蓟州志〉后序》。。

嘉靖《蓟州志》是现存最早的蓟州志。志书中有吕枏蓟州志序、汪溥志序、熊相重修蓟州志后序、凡例、州境图、州城图,且附有蓟县总图、明朝蓟州州城改成图、三千五军神机营草场全图。熊相修志时,仿照《大明一统志》的体例,充分利用成化戊戌(1478年)时汪溥所纂实事,对旧志略做正误、补遗、删繁,并且适当增加,搜集完善了很多资料,丰富了内容,篇幅也有所扩大。该志保存了诸多有关明代蓟州的地方史料,如草场、马政、兵制、徭役、土产等内容,后志多失载。另外,从此志尚可得见已佚的明成化《蓟州志》大概。这对于研究明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方志理论

熊相在纂修地方志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志学理论,以下几点值得尤为关注。

一、修志的功用在于“有裨于世教”。熊相修志时,十分注重方志的教化功能。如在《瑞州府志》所修凡例中,他曾提到:“事之有关政治风化,不可以类从者,别为遗事于后,庶官守者有考焉。”③熊相:正德《瑞州府志·凡例》,第一册,第14页。若所采材料有碍于民风教化的,但又与时局不相合,则另记于后作为“遗事”,待后来为政者参考并纠正。在修《蓟州志》时,他也指出:“荒唐之说,所以传惑,故旧志所载有裨于世教者存之,否则一切删去。”④熊相:嘉靖《蓟州志·凡例》。他认为荒唐的言论,将会蛊惑民众,有伤教化。因此旧志中那些有利于世风教化的章节予以保存,否则一切删除。

二、实事求是的直笔精神。中国史学的优秀传统历来倡导“不虚美,不掩恶”,不隐瞒、不夸大,即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熊相撰修方志时,严格遵循史学传统。在甄别人物志中秩官志、名宦志入选名单时,他多次强调:“秩官,贤而去任者,然后传之。亦有不传者,在任浅而政未成也耳。见任者虽贤不传,避嫌也。去任者虽不贤,厚之道也。”⑤熊相:正德《瑞州府志·凡例》,第一册,第13页。入选秩官志、名宦志的首要条件是“贤”,并不是凡曾任、现任官吏统统列传,这在修《蓟州志》也是按照这一惯例。而对于一些可疑或与其他志书不一致的则详细说明。在《瑞州府志》“凡例”中就说:“旧志及邑志所载与史传不合,及凡事有可疑者,别为考异于后。”①熊相:正德《瑞州府志·凡例》,第14页。这无不体现熊相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史家精神。

三、方志体例的继承与创新。方志体例是方志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部分,在保持传统修志的前提下,熊相十分重视方志体例的创新。他不仅对旧志的内容进行了补订,而且对纂修体例也做了较大改变。《四川志》开首他即指出:“尝观各布政之全志多矣,而司之该志者及附见于各府之下,似未有安。今《志》为四川作也,故首为《司志》,先以二图,全蜀西番之境,一阅可知。次《历代年表》,郡邑职官,《建制沿革》备矣……”②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总志·附录·旧志序、跋、凡例选〉》,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3页。卢雍在序中也说:“君(熊相)按治暇阅旧志,病其记注多遗舛,乃更为裁定,先立年表,总书本省及郡县官制,建制沿革以统之,后则分注本省及诸府卫事,类以属之,表以括注,注以实表,所以辨纪纲、合异同也。”③引自陈修纮:《明正德〈四川志〉版本小识》,广东图书馆学刊1981年5月。这种修志体例与明末和清代以后之省志大为不同,乃是先按地区分列,各地区之中再列门类,突出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猜你喜欢
蓟州州府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从方志看明代广东地震的时期分布
从州府到乡村 这里走出过云南大学的首任校长辉煌之后的寂寥 云龙宝丰村
2016—2019年天津市蓟州区非职业性ACOP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野外视频监控系统在蓟州区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
蓟州区观星
婴儿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