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玲
(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215600)
“共生”式教学就是在日常教学中遇到差异与异质现象时,教师引领学生在竞争中慢慢走向同质,让他们追求共同化的学习目标,拉近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应用“共生”式教学,能够有效协调教学中的常见矛盾,为整体教学指引明确的方向,让学生找到一起努力的目标,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
教学目标是指对于教学过程中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所期待他们得到的学习结果.在一节课教学中,教学目标对整节课起着导向作用,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进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共生”式教学时,教师应当围绕具体所授内容事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需求,做好授课准备工作,课堂上以问题为主线,引领他们自主思考与积极讨论,关注班内整体教学对象之间的个体差异,给予区别指导.
例如,在进行“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时,当学习到“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环节时,教师需提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结合课本知识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及认知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把他们分成不同层次,分配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型学习共生单”,使其在预习中自主浏览.接着,教师以“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为主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因为他们已学习过“代数式”的相关知识,大部分学生都会合并同类项.这时教师根据学生层次加以区分,像成绩较好的就提示他们参照之前的学习经验合并同类项;而成绩一般的则要再次讲解合并同类项的规则与技巧,使其自主探究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提前分析和研究本节课所授内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新课,培养他们的自学意识与能力.
“共生”式教学主要目的是兼顾班内整体教学对象,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理论知识、练习技能,让他们学会用来解决书面习题和实际问题.具体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来说,为有效实施“共生”式教学,教师需关注整体教学对象,布置任务和设置问题时突出层次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使其一起研究数学知识,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
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先布置回顾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交流、回忆、列表、描点和画线当中,及用描点法画图的步骤等,使他们初步形成“共生”体.接着,教师提升任务层次,设疑: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6/x的图像,所描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有什么特点?图像可能在哪些象限?让学生一起思考与猜想,提出各自的见解,让他们尝试求该函数图像同坐标轴的交点,谈论自己的想法.随后教师进一步提升任务层次,要求学生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像,使其交流如何连线、有哪些特征?函数之间有什么区别等问题.
如此,教师由一次函数过渡至反比例函数,让学生平稳的进入到新课学习中,再逐步提升学习任务的难度,以此兼顾到整体对象,让他们都拥有学习的机会,实现“共生共长”.
在“共生”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已经成为一个整体,教师不仅要鼓励同学之间积极竞争,还需提倡他们互帮互助,共同探讨和解决遇到的难题,使其获得共同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所授内容中的难点、疑点和重点等知识,精心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一起探讨、分析和总结,使其相互补充和完善,帮助他们共同发展.
在“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夜晚,当人在路灯下行走时,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灯光照射范围内,离开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你们有过类似经历吗?从现实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其阅读教材中“中心投影”的概念,相互交流体会,让他们感悟到相关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接着,教师设置例题:某人身高CD=1.6m,在路灯A照射下影子长度为DE,与灯杆AB之间的距离BD=5m,其中灯杆高6m,求影子DE的长.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使其建立中心投影的数学模型,让他们在相互帮助中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对于上述案例,由于所学内容难度较大,教师运用“共生”式教学,鼓励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一起探讨,使其学会正确建立数学模型,找准等量关系,感受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运用价值.
在“共生”式教学模式下,除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以外,还要关注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讨论,激活彼此的思维,使其共同探究数学的奥秘.具体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来说,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共生”式教学时,应布置一些合作式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极力发挥“同伴教学”的作用,使其在交流、互动中进行探究式学习,最终达到“生生促进、一起提高”的效果.
在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教学时,教师实现把班内学生科学合理的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坚持“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目的是保持“共生”,每组要选出一名小组长,让他们明确本组成员的分工,包括:调查、记录、统计与绘图等任务.之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前后顺序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男生研究女生的身高,女生研究男生的身高,相互搜集对方的身高数据.随后由各个小组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走访的方式逐个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认真记录搜集到的数据,据此画出扇形统计图、频数折线图与直方图,不过要给予他们充足的合作探究时间,一起交流所学知识和遇到的难点,最后选出代表详细讲述本组的探讨结果.
上述案例,教师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达到“共生”式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起搜集和研究数据,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使其感受用数据说话带来的乐趣.
在日常教学中,展示与交流学习感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与收获,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的取长补短,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共生”式教学时,教师需高度重视展示环节,组织学生经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以后,积极开展学习交流会,鼓励他们主动展示学习结果,勇于提出个人看法、建议与见解,再搭配精讲和点拨,使其整体学习质量得以改善,实现“共生”.
在“确定圆的条件”教学中,本课主要研究内容是“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个点作圆”,掌握这一画圆方法是主要学习目标.当讲解完新课内容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成果展示交流会”,鼓励他们积极展示个人在本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与掌握的技能,如:了解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能够确定一个圆;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圆的内接三角形的概念;利用尺规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画出一个圆等.同时,要求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结合亲身经历确定圆的条件的过程,分享一些自己归纳与探索的经验、收获与个人心得,知道是通过类比得出最终结论,然后依据他们的具体反馈给予有针对性的点拨与指导,使其学会查漏补缺.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将课后展示结果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只是做好指导者与辅助者的工作,让他们及时发现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其形成系统化与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共生”式教学模式时,教师需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与展示交流成果等多个方面切入,使其在“共生”模式下学习和探索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升华整体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