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2021-01-30 23:21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等腰三角数学教师中学生

王 泉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罗阳中学 222043)

有了动力的学习,才能创造出高效的知识产能.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需要提高学生个体的参与性、主动性,宽松、自由、趣味的教学环境是激发学生课堂生命力的源泉.初中数学科目不同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在知识难度、思维拓展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教学要求,如果课堂教学效率上不去,则会导致整体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围绕最新的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结合自身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经验,提出一些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以生为本,转变教学观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由此可以看出,任何知识真理的掌握只有真正体验、思考进去才能获得质的提升.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也不能将学生视作被动的“看客”和“听客”,要学会转变教学观念,遵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比如,初中数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中,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总结出两直线平行具备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改变直接解读直线平行条件的教学观念,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探索、观察的原则上进行.如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两直线平行的案例,比如铁轨、双杆、路上的斑马线等,从直观的视觉感受中唤醒学生对直线平行的初步认识,而且冲击力效果明显的画面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出一些与画面中两个直线效果一样的案例,这样做不仅提高学生课堂的自主思考意识,也能引导学生一步步主动深入了解“两直线平行”的主要特点,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安排“做一做”的动手操作环节:3根a、b、c木条相交成∠1、∠2,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根据转动木条后的变化,判定a,b的位置关系,学生们通过直观的观察操作,更容易跟随教师一步步掌握同位角与两直线平行的关系.

通过这种导入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们从“被动方”变成了“主动方”,他们的课堂思维一直跟着老师的教学环节走,凡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的数学问题,或者学生通过自我操作就能理解的数学问题,教师都让学生主动尝试参与.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被充分激发,他们的课堂听课效率也会大大增强.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习气氛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在于数学课堂的学习气氛不够.数学学科本身就是很多中学生头痛的一门科目,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再陈旧老套,学生们就更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且一些数学重点、难点的讲解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如同听天书一样的课堂学习氛围,自然也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情景教学法的优势,将一些看似枯燥难懂的数学教学内容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情景模式,借此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气氛.

比如,在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中,这一部分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化,也是教学中的理解难点.很多中学生第一次听讲都觉得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朦胧感,理解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情景导入的教学方法,将大家小时候都耳闻能详的童话故事《龟兔赛跑》应用到课堂中,在向学生们展示“函数的图像”原理时,将龟兔赛跑中兔子和乌龟两个人的比赛方式和最终的成果用函数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

故事本身就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别出心裁将故事与数学原理结合在一起营造的教学情境,更是给中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故事情景下的讲解演示,中学生可以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之前中学生认为比较难理解的数学图像问题,也在故事的引导下迎刃而解,学生们不仅听课兴趣盎然,而且课堂知识的转化吸收效果也非常好.

三、动手操作,培养空间观念

空间感知和转化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很多中学生的立体或者平面图形感知能力有待开发,所以在一些全新的图形或者空间知识学习中,他们经常会出现不能换位感知图形特性的学习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数学教师可以将原本的画图教学转化为以生为本的操作教学模式,将一些有关图形观念的数学重点通过学生自主操作体验的方式灌输到学生脑海中.

比如在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教学中,为了能引导中学生更清楚直观地了等腰三角形与轴对称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创设以下动手操作过程:课堂开始后,让每一个学生利用废弃纸张准备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完全对折处理,把等腰三角形沿着顶角平分线展开,鼓励大家自主观察有哪些发现?并提出“对折后产生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的特点?”这样的引导问题,学生们为了一探究竟,开始利用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围绕原本的等腰三角形和对折后变成的三角形展开详细的观察分析活动,通过对比、测量等操作后,学生们发现折叠后产生的两个三角形完全相同.由此,教师不费吹灰之力,就让中学生明白了: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通过这种“做一做”的课堂操作学习方式,学生们通过自己操作、设想、观察、对比、分析等过程,逐步探究到图形背后的空间知识,而且实际操作应用中,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也得到了充分锻炼,他们可以从各种实体的图形操作中,感知到图形构造的几何原理.

四、衔接生活,锻炼实践应用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只有课堂掌握这么简单,新课程改革后,更加注重对中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只有将知识与实践衔接在一起,才能真正检验学生数学课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曾经说过:“人们之所以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原因之一就是脱离生活实际.”所以,为了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效率,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课时的学习内容,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数学题目.

比如在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详细讲解了“勾股定理”的原理、解题思路和技能后,很多学生虽然表示自己已经学会了勾股定理,但是每次遇到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依然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生活化数学题目:学校操场上有一个旗杆,每周一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参加升旗仪式,那么有谁能告诉老师旗杆的高度是多少呢?刚听到这道题目的中学生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这怎么测量呢?爬梯子不现实,将旗杆放倒测量也不现实,那么应该怎么办呢?这时,数学教师可以将勾股定理推到问题的前面,引导学生们想一想如何利用这个数学原理来解答难题.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数学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带有影子的旗杆示意图,带领学生们根据阳光下旗杆影子的长度和角度,应用本节课的学习原理来破解难题.

通过生活化数学问题的衔接教学,数学教师可以将书本上的解题技能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们掌握使用数学技能解决生活难题的方法,同时生活化的场景也可以让学生们有直观的思考体验效果,以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数学问题,他们就会知道如何入手,解题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性以及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配合.因此,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学会经常反思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努力创设一些中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促进中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等腰三角数学教师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两圆一线”巧算等腰三角形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潜伏”在平行四边形中的等腰三角形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