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宝,李 烨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1987 年在深圳注册成立,经过30 多年的迅速发展,从一家小型代理公司发展成为了一家全球著名的大型公司,并多次进入世界500 强,是我国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企业的软实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有重要的影响力,对企业外部可以起到吸引人才的作用,对企业内部则可以起到团结企业内部的作用。企业的创新文化属于企业文化,企业的创新文化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企业受到创新文化的影响,能够极大地推动企业实施创新。
华为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不仅因为它运用了33 年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之一,也不仅因为它在技术上实现了从模仿到跟进又到领先,更因为华为独特的企业创新文化的影响。自2018 年开始,华为在国际市场受到美国的影响,尽管华为收到各方面的打压,但是华为依然能够临危不惧,解决危机。华为之所以在贸易战中依然保持昂首挺胸的姿态,是因为华为自身强大的创新能力。华为30 多年的发展中,离不开华为企业文化的塑造,更离不开华为企业文化中所包含的创新文化。
企业创新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中,对于创新文化的定义,学者们存在不同看法。创新文化概念是基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目前的文献中,关于企业的创新文化的定义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内在的精神层面的单维度定义,另一种则是企业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得综合体的多维度定义。
关于内在的精神层面的单维度定义中,伦蕊(2008)[1]、孟建伟(2009)[2]认为企业创新文化是激发企业创新的一种文化。王平聚和曾国屏(2015)[3],李燕萍等(2016)[4]认为企业创新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孙建国等(2005)[5]、赵景峰和王延荣(2011)[6]、胡赛全等(2014)[7]认为创新文化是一种能够激发和促进企业创新的文化形态。关于企业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得综合体的多维度定义,主要是从企业创新文化的内在与外在进行综合考虑,宋培林(2000)[8]认为创新文化是企业创新活动所形成的的精神财富和创新物质形态。许庆瑞等(2004)[9]、水常青和许庆瑞(2005)[10]、万劲波(2006)[11]、葛宝山等(2016)[12]认为创新文化是内在创新精神和外在行为表现的统一。连冬花(2013)[13]认为创新文化是激发创新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
对上述不同企业创新文化的定义,本文总结出,企业创新文化是企业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得综合体,是一种能够鼓励企业成员和组织的创新观念和创新行为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内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创新氛围,以及外在的制度、组织结构、以及物质环境。
企业要想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生存发展下去,需要自身不断地变化以适应环境。创新虽然对企业来说有一定的风险,但在变化如此剧烈的时代,不创新的风险会更大。华为,正因为不断变化、不断创新,才能在世界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企业的成功典范。华为的创新文化体现在华为的方方面面,本文结合已有的创新文化的相关研究,对华为创新文化进行梳理和归纳。
危机意识是华为创新文化的DNA,华为从成立至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诸多磨难。任正非在华为的发展过程中,常常大谈“冬天”,大谈危机,总是给华为泼冷水。但是华为在经历了那么多挫折时间后,依然能够通过变革创新等来保持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这不得不归功于任正非的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没有一个公司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衰亡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抗拒的,因此通过保持忧患意识,使得企业能够不骄不躁、稳定发展。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是每一位华为人都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要大力倡导危机意识,首先,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有自身的认知局限性,都会存在各方面的问题。其次,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可以杜绝企业内部骄傲之风的形成,能够使得企业成员脚踏实地工作,保持昂扬的战斗力。正是任正非带领华为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才能带领华为走向世界,实现了在通信行业与国际巨头三分天下的格局。
自我批判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是华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批判是创新的前提,批判并不意味着否定,而是肯定合理之处并进行改善。只有坚持自我批判,才能倾听、扬弃和持续超越。自我批判不仅仅是企业内部成员进行批判,整个企业也要对企业自身进行自我批判。直面自己,勇于剖析,才能实现创新。华为的自我批判是华为创新机制的保证,只有华为自我批判、自我否定,才能保证企业在持续的“否定之否定”中进行创新。任正非是一个敢于自我批判并且把自我批判作为一个领导者关键气质的人,他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自我批判,同时也要求所有华为人进行自我批判,对企业自身进行自我批判。任正非希望华为人能够“每日三省吾身”,认识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加以改正。华为虽然目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并不代表华为不存在任何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被掩盖和忽略,需要进行自我批判,找到问题并进行改进。因此,华为最值得其他企业学习的地方,未必是经营和管理,也未必是研发和营销,而是近30 年企业发展中所形成的自我批判机制。华为正是具有自我批判,才能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在企业的发展中不断提升实力。
1.对外开放合作。在普遍倡导自主创新的环境之下,华为坚决反对自主创新,而是主张开放与合作。任正非认为自主就是封建时期的闭关自守,所以任正非在华为坚决反对自主。由于华为实行战略聚焦,华为在长期的创新过程中只做优势业务,而在非优势业务中则是加强开放与合作,通过开放与合作,使得华为在非优势业务得到发展,从而提升了华为的整体实力。华为从创业初期便走出国门,与国外先进的公司进行合作,弥补自身的不足。先后在印度、瑞典、美国、芬兰等地建立研发中心与联合创新中心,与3COM、西门子、赛门铁克、Global Marine 等分别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通过不断开放合作,华为弥补了自身的非优势业务,提升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整体实力,同时通过合作企业扩大了华为的海外市场,降低了进入海外市场的难度。只有开放与合作,华为才能够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进行创新,才能实现模仿-跟跑-领跑的飞跃。
2.内部团结合作。“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早在华为创业的初期,华为就存在这一种狼性精神。在华为早期的发展当中,最值得提及的便是华为著名的“狼文化”,“狼文化”主要包括三点:敏锐的嗅觉,强烈的攻击性以及团队意识。华为早期的“狼文化”对华为的初期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华为人的团结,华为在早期困难重重的环境当中一次又一次挺过难关,使得华为生存了下来,“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是对华为团队合作的一个真实写照。在华为后来的不断发展中,“狼文化”开始逐渐被“狼狈计划”所替代,2016 年任正非在华为内部首次提出了狼狈合作,强调华为早期的“狼性精神”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部门和系统,只有研发和市场系统才能够发挥“狼性精神”,其他部门系统并不适合,通过“狼狈”合作形成狼狈之势,在新的时期,对华为的“狼性精神”进行了补充。“狼文化”、“狼性精神”、“狼狈计划”都是对华为的内部团结合作的写照,企业如果没有内部团结合作,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华为通过团结与合作,成功多次化解危机,一步步做大做强,成为世界知名企业。
客户需求是创新之本,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华为的成功,是创新的成功,是有价值的创新,华为的创新理念是抓住市场、顾客需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有价值的创新。华为发展30 余年,任正非对“生存”的理解十分深刻,企业要想长久生存下去,必须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同时任正非还多次强调,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创新的源泉。华为在创建初期是一家技术导向型企业,华为早期生产的交换机等,使得华为能够进入通信技术行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导向已经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不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在如今顾客需求多样化的市场中,只有牢牢把握顾客需求,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华为从技术导向转为客户需求导向,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立足客户需求为导向,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华为倡导有价值的创新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反对盲目创新,反对为创新而创新,推动有价值的创新。
华为创办初期,恰逢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这一特殊时期形成了华为独具特色的“知本主义”。1995 年,任正非在华为首次提出了“知本论”,也就是知本主义,即以知识为本、以人才为本,知本主义的提出,是任正非基于知识价值对高技术企业重要作用提出的。华为作为一家高技术企业,在参与国际化市场竞争中,看到了知识对于企业的重要影响,看到了与知名企业的巨大差距。华为在机制和管理上,都要求实事求是,不断地推进理论和机制创新,探索一条适合华为长期发展的人才机制和动力机制。“知本主义”兼具按劳分派,按资分配,同时带有华为特色按“知”分配。“知本主义”的核心是把知识作为核心要素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分配单中,使得“知本家”能像“资本家”一样通过自身知识的付出获得所得。华为的“知本论”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知识资本化的进一步发展。华为提出的“知本主义”能够极大地吸引知识型人才,通过优秀人才推动企业生产、管理等各方面创新。以知识为本,以人才为本,将知识转化为资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得华为能够在优秀人才的支撑下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创新的时代,企业依靠创新文化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纵观华为发展30 余年,华为实现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华为坚持创新,每一年都将收入的10%用于研发投入,支持创新,从而不断推进华为创新能力的提升。国内的民营企业可以参考借鉴华为创新文化的相关经验,从而改善企业的创新文化,从而有序推动企业创新。
一是,企业的领导者要带头树立危机意识,做到企业从上到下人人居安思危,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谋求的是长期的生存,企业内部要形成这种居安思危的氛围,从而在企业获得成果时能够时刻保持清醒,并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好准备,企业只有具备危机意识,时刻居安思危,才能不断激发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时刻为危机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是,企业要学会自我批判,企业从上而下,从个体到团队到整个企业,都要时刻对自身进行反思和批判,批判能够更好地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成员自我批判,能够找到个人的微观问题,从而及时改进,提升工作能力和效率,团队自我批判,找到团队中的隐性问题,及时处理,防微杜渐,企业自我批判,找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宏观问题,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制定相关的措施,通过不断批判,得到不断优化。
三是,企业要加强对外开放合作以及对内团结,首先,企业在优势业务集中主要力量,实行战略聚焦,然而在一些非优势业务,可以与其他企业开展合作,从而提升自身能力,开拓现有市场。其次,企业要注重人才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企业人员与优秀人才进行交流,促使自身不断创新。企业在注重与外界开放合作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团队建设,加强企业的内部团结,企业只有内部团结,才能临危不惧,战胜困难,实现企业的发展。
四是,企业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现在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多样性,因此企业要尽快从技术导向型向客户需求导向型转型,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企业创新并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企业要进行有价值的创新,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只有重视客户,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正如华为所坚持的那样,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企业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立足客户需求为导向,才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融入市场。
五是,企业要树立知本主义,华为提出知本主义,将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让“知本家”能像“资本家”一样通过自己付出的知识获得财富。企业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不仅能够激发企业内部优秀人才的创造力和效率,还能够提升企业形象,吸引外界优秀人才加入到企业的人才队伍当中。
总之,创新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统一,能够以一种文化力量推动企业的创新。华为独具特色的创新文化,在其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创新文化的影响,极大地激发企业内部的创新,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塑造。在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文化能够对企业的创新实践提供指导和理论支持。21 世纪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从根本上看是软实力的竞争,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并得到发展,必须要培育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创新文化,才能使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技术的先进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