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聋生特点的“模块化项目式”教学设计实践策略*
——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2021-01-30 05:48
中文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聋生模块化

(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安徽 合肥 230000)

信息技术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增强学生信息意识,发展学生计算思维,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现代职业发展要求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由于普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无法满足聋哑学生(以下简称:聋生)的学习需求,针对聋生特点的专用教材尚未研发。因此,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需要结合聋生实际,深耕普通教材,以“模块化项目式”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流程。

一、基本内涵

1.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已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模块式技能培训(简称:MES)”的概念,它是以课堂教学为引领,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一种贴近职业教育特征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知识任务模块和技能任务模块,教学实施过程以岗位任务为依据,以生产过程为主线 ;教师可以依据MES理论、课程标准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一门课程划分成若干个知识模块和技能模块,每个模块又划分成若干个具体项目,每个具体项目对接若干个教学任务,每个教学任务包含若干个教学环节,模块的划分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与能力脉络。

2.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科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企业真实生产或服务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征的教学方法。在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每一个教学项目都是一个典型生产案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突出思想性、注重基础性、体现职业性、反映时代性,教学过程的组织要对接企业生产工序,突出真实性,注重实践性,体现适应性,反映创新性。

3.聋生

聋生,即聋哑学生。是因先天性或后天意外导致失聪的一类学生群体,他们往往因丧失听力,无法运用听觉系统获取外界信息,仅凭视觉系统直观获取,因此聋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一般不及常人,但其敏锐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具有较强的直观模仿能力。聋生相对普通学生,其文化基础较弱,学习能力和知识转移运用能力较差,但其特有的模仿能力让其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模块化项目式”教学设计的优点

经过实践研究,笔者发现“模块化项目式”的教学设计遵循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

1.教学组织有效化

一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段来完成的,不跨学期或学年实施。内容模块中的每个教学项目和学习任务结束时都要开展检验考核,形成一个个“项目启动——任务划分——任务实施——任务考核——项目评价——项目验收”的闭环。教师在开学前,要制定科学的授课计划,根据计划划分内容模块,教学实施中严格执行授课计划,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务必在规定的学期期限内,按照计划要求较快完成学习任务。模块的划分,通过一个个完整的项目,帮助聋生厘清知识脉络,规范操作流程,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2.教学进程灵活化

教学进程又称教学进度或教学过程,是为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时间规划管理过程。“模块化项目式”的教学内容,是将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教学整体进度划分成若干进程,每一个进程对应若干个教学任务,每一个任务对应若干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的顺利完成,反作用于对应的教学任务,每一个教学任务的完成,反作用于对应的教学进程,若干子进程的完成,即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成,如图1所示。每个教学进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师生可以根据实际加以灵活处理。

图1 教学进程分解

3.教学目标分层化

基于聋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等个体差异性较大的特点,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不简单地一刀切,不执行一个标准,而是划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针对学习能力强、学识扎实、反应速度快的“优等生”,主要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创新意识,帮助“后进生”;第二层针对基础知识较好、接受能力较强、智力一般的“中等生”,主要培养其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能通过实践化知为能,提高动手能力;第三层针对基础知识较差、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薄弱的“后进生”,主要任务是强化其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根据任务要求,完成分工任务。各个层级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以达成共同进步的目的。

4.成绩考核简单化

“模块化项目式”的教学体系可以将以往烦琐的成绩考核认定方式变得便捷化。完成一个项目,进行一次验收,一次考核;完成一个模块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方式借助智能化的学习平台量化过程指标。这种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打破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考核方式。

三、“模块化项目式”教学设计

1.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情分析需立足聋生实际,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教师通过在线调查问卷、口头谈话、课堂表现、线上自学、拓展训练等渠道获取学生基本信息,形成数据,深度分析聋生对某一操作流程、任务实施、项目开展等具体环节的学习掌握情况,以便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进程。

2.内容重构

以中职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中“第7章‘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第8章‘演示文稿软件应用’”为例,结合名师工作坊承接的校企合作项目——“抗击疫情公益广告”,将两个章节整合成一个教学模块,该模块化分为“致敬英雄”海报设计、“手语舞《微光》”视频制作、“感恩祖国”演讲课件(PPT)制作3个教学项目。内容涵盖“认识多媒体技术”“加工处理图形图像”“处理音频和视频”“演示文稿软件基本操作”“编辑、修饰演示文稿”以及“动画设置”等知识要点。如图2所示。

图2 模块划分

3.目标确定

以上述“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模块为例,依据学情分析和教学整合,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目标及达成手段

4.策略优化

遵循听障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导向,以企业生产真实项目为引领,以具体教学任务为驱动,突出“理实一体”的职业教育特征,有效运用数字化智慧黑板、在线学习平台、抖音平台、语言转文字APP、屏幕共享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小组协作、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开展学习。通过项目实施积极构建学习内容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理论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人工智能与听力补偿相结合,职业素养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多元化实用性教学策略。

5.课堂实施

围绕校企合作海报设计、视频制作和演示文稿制作真实项目设计教学流程,构建“三环六步、增智赋能”聋生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课前体验导学,课中项目导入、小组协作、任务实践、评价体悟,课后迁移拓展。理论结合真实岗位技能,反复优化完善作品,培养学生适合工作岗位核心技能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借助现代新型信息化教育手段,构建立体化多维度学习时空,讯飞听见和“课件+手语+字幕”突破教师与聋生在信息传递、操作演示等方面的交流障碍,适应聋生特点的无障碍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直观感受,达成启智、提能、众智、富能教学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教学过程

课前,根据一人一案记录学情数据,教师通过学习平台针对性发布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资源与任务实施思维导图,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学习微课、完成思维导图填空,初步构建知识体系。教师根据学生体验反馈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课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在线学习情况,展示作业,分析并解答存在的问题。同时,以思维导图呈现本节课知识体系和操作重难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各小组通过讨论,制订任务实施方案,分工合作,相互启发,边做边学。教师巡回指导,实时解决操作中的问题,化解难点。

课后,学生完成拓展任务、理论测试(对标1+X证书理论测试),优化完善作品,实现知识迁移。教师完善一人一案学情记录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

6.教学评价

小组分享作品,师生共同点评,邀请企业专家点评指导。解读对应1+X技能等级标准,发布“界面设计”职业技能等级测试相关题进行随堂测试。课后,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完善班级整体评价表、小组评价表以及一人一案学情记录表。发布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总结本课任务实施流程和主要技能点。

四、成效与展望

通过实践探索,基于聋生特点的“模块化项目式”教学设计理念得以有效运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以强化,综合学习能力得以提升;能独立完成课后任务的学生占比达94.3%,比上学期提高了23.5%,大大促进了聋生职业能力发展。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基本功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在2020年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中,样本学校8支参赛队伍,取得了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的辉煌成绩。同时,一大批青年教师深耕教材,深入课堂,积极探索教学长效运行机制,落实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结语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殊教育类职业学校将会搭乘职业教育发展的快车,得到蓬勃发展,基于聋生学习实际的“模块化项目式”教学理念也将会进一步丰富,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创新,教学质量也将会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聋生模块化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