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玲娟 屠兴华
摘要:问题学生的转化与教育,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且是教育工作中的一篇大文章。对他们的教育和转化需要教育工作者有丰富的教育智慧,对问题学生教育形式上追求多样化,转化方法上追求亲情化。
關键词:转化;问题学生;策略
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怎样的方式,怎样的策略来教育、引导呢?我想这就需要老师教育的智慧去感化学生冰封的内心,让他们体验到行为矫正时的愉快与幸福,也能享受到成为一名优秀学生的美妙滋味。
一、退一步,也许海阔天空
苏霍姆林夫斯基曾说过:“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面对犯错的学生,班主任要多一分爱心,多一分宽容。一般情况下,退往往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无奈的选择,意味着妥协、屈服甚至放弃。但是面对这样特殊性的学生时,退一步或许是一剂解决问题,转化学生的良药。
有一天下课,一男生在教室里大呼小叫,拉扯着喉咙大声喊道:“谁偷了我的两块陶泥?”他一边喊,还一边拉扯桌位旁的窗帘布,可能用力过猛,窗帘杆被拉了下来,窗帘布也洒落一地,在教室里的学生一脸茫然,两个机灵的班干部马上跑出教室来找老师。听到班干部的报告后,我急忙赶到教室里,一边招呼同学们静下来,另一边向几位学生了解事情的经过。我把小卢叫到办公室,跟他进行了交流,可他并不认为自己错,他说找不到陶泥,心里很不高兴,妈妈说过有不良情绪可以发泄,所以就拉扯窗帘布来出气。唉,正是又好气又好笑。想到下午有节班队课,这次学校没有定主题,我灵机一动,打算开展一次“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的心理健康课,在课上我特地引导学生来谈谈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怎么办?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后我让小卢结合丢陶泥的事例也来说说怎么做更妥当,此时他已心平气和,意识到刚才是自己太鲁莽了,没有调控好情绪,他向老师和同学们道歉,一场风波终于平息了。
二、巧一点,也许柳暗花明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如果缺少了教育机敏。无论他怎么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上的好教师。”教育的智慧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在充满个性的学生面前,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灵活机智对待每一个问题学生的状况。
班上的小婷来自单亲家庭,平时娇生惯养,读六年级时以乘坐公交车要出示健康码的借口,硬是缠着妈妈要买手机,妈妈实在拗不过她,给她买了一只价值2000元的手机,有一次课间,小婷拿着手机在同学面前炫耀上QQ玩游戏,班长向我来报告,我了解情况后,告诉她乘车要出示健康码,可以用学校统一的证明卡代替。与此同时,我与家长取得联系,希望能配合管理好手机,家长表示理解。可过不了两周,小婷瞒着妈妈偷偷又把手机带到学校,这一次我果断采取措施,告诉家长亲自来校拿取手机。大约两周后,小婷妈妈来校拿回了手机,并向我表示歉意,原本想着满足孩子这个愿望,希望孩子能够听话点,做作业自觉点,结果却事与愿违。我给了小婷妈妈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小婷妈妈当即表示愿意回家去尝试做一做。现在过去两个多月了,我再也没有发现小婷带手机来校。
三、柔一点,也许润物无声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育。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师只有和学生有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互动,才能产生无法估量的教育力量。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用自己的柔情似水、善解人意来真正地触动孩子。教师有时不需要严厉的斥责,也不用巧妙的设计,而是用教育的力量真正感化了他。这就是无招胜有招,润物细无声。
那是一个周日下午,学校为了美化校园,特意买了四颗橘子树种在花坛里,那橘子树的枝头上挂着黄澄澄的橘子,让人见了爽心悦目。可一眨眼工夫,我发现刚才还挂在枝头的那几个橘子不翼而飞了。我又气又恼,追问来校打球的几个五年级男生,他们告诉我是他们吃的,因为这几个橘子看上去色泽鲜艳,便起了馋劲,所以他们就顺手摘下来把它当作“肚中餐”了,从他们的语言和表情中,我体察到他们似乎认为摘吃橘子是小事一桩,不值得大惊小怪。当时,听着他们满不在乎地回答,真让我哭笑不得。不过很快,我静下心来想了想,犯小错误是免不了的,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阶梯,给幼小的心灵一丝保护,这是我们学校近来在研究的一个德育课题。于是,我没有严厉地批评他们,也没有通告家长并相应地扣除星级学生考核中的纪律分,而是耐心地告诫他们,这种行为是不当的,要及时改正,并要求这几个男生能将功补过,每人认养一棵橘子树,以后能跟着学校管理花草的后勤老师一同给花草树木浇浇水,自觉地做一个爱护花草树木的宣传员,这几个男生快乐地接受了。
教育本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引导的艺术更来不得半点急躁,让问题学生的每一次点滴进步,也是班主任的跨越大进步。只有班主任利用智慧,巧用策略,才能预约问题学生一个个的精彩故事,最终享受到没有问题学生的曼妙滋味。
参考文献:
[1]王富民.“问题学生”的表现及转化策略[J].学周刊,2020(22):2.
[2]杨珊珊.例谈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J].生活教育,20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