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晶,王 丽,西志梦,刁玉刚
北部战区总医院 麻醉科,辽宁 沈阳 110016
围术期低体温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Benson等[1]研究发现,超过50%的患者会发生围术期低体温。另有研究表明,膝关节镜手术术中使用冲洗液,低体温发生率也较高[2]。围术期体温保护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利于患者康复[3]。充气加温治疗设备作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医疗设备,具有使用简单、快速的优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充气加温治疗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围术期体温变化及苏醒期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6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24~3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排除标准:体温调节机制障碍性疾病者;服用任何干扰机体正常热稳态的药物者;甲状腺疾病或雷诺氏病者;术中循环不稳定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24)与B组(n=24)。A组中,男性2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23.8±6.3)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2±3.3)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级17例,Ⅱ级7例;平均手术时间(116±32)min。B组中,男性20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4.1±6.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2.9±3.7)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级18例,Ⅱ级6例;平均手术时间(119±27)m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患者入室后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脑电双频指数和鼻咽温,开放外周静脉通路。手术室预先设置温度22℃~24℃,湿度40%~50%。所有患者入组后患者麻醉诱导:静脉滴注咪达唑仑0.02~0.04 mg/kg,舒芬太尼0.2~0.4 μg/kg,丙泊酚1.5~2.0 mg/kg,罗库溴铵0.3 mg/kg,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潮气量6~10 ml/kg,呼吸频率10~15次/min,吸呼比1∶2,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0~40 mmHg(1 mmHg=0.133 kPa)。吸入氧浓度40%~60%,氧流量1.0~1.5 L/min。麻醉维持:静脉滴注丙泊酚3~5 mg/(kg·h)、瑞芬太尼0.05~0.25 μg/(kg·min),吸入1%~2%七氟醚。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60。根据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调整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输注速度,维持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幅度在基础值的10%~20%。所有患者在缝皮前停止吸入麻醉药,手术结束时停止丙泊酚泵入。患者术闭转送麻醉恢复室机械通气,常规生命体征监测。A组患者所有显露的部位均覆盖医院标准薄被和手术单;B组在一次性充气加温毯覆盖患者脐以上躯体部位及两上肢部位后,加盖医院标注薄被及手术单,调节充气温度为36℃~43℃,术闭充气加温装置保温转送麻醉恢复室。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入室(T0)、手术30 min(T1)、手术60 min(T2)及术毕(T3)各时间点的体温;记录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寒战发生率。寒战评分标准:0分,无寒战;1分,面部或颈部轻度肌束寒战或心电图有干扰波;2分,超过1个肌群有可见颤动;3分,多个肌群有可见颤动包括全身抖动。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体温比较 B组T1、T2、T3时体温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体温的比较体温/℃)
2.2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寒战发生情况比较 B组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短于A组,寒战评分及寒战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寒战发生情况比较
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将具有照明装置的透镜金属管通过很小的切口插入关节腔内,并在监视器上将关节腔的内部结构放大,观察关节腔内的病变情况及部位,同时在电视监视下进行全面检查,清理病损部位。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4]。但关节镜手术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关节冲洗液,常导致患者局部体温下降,诱发术后寒战等不良反应。有研究发现,大量使用冲洗液可使冲洗部位温度降低10℃左右,局部的低体温通过血液循环导致机体核心温度下降[5],造成非计划性低体温。此外,麻醉过程中药物的使用以及手术室内环境温度的影响均可造成术后低体温的发生[6-7]。
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可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凝血功能下降、手术切口感染、机体代谢缓慢、肝代谢麻醉药物的效率降低[8],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延长[9-10],且患者核心温度<36℃时,不能转送回病房[11]。因此,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相对延长,术后复苏质量受到影响[1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保温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室内温度、使用加热液体进行手术冲洗、气道热保护等。而充气加温治疗作为围术期体温保护的重要工具,在临床上也被广泛地应用。本研究发现,B组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短于A组,寒战评分及寒战发生率低于A组,提示充气加温治疗对降低麻醉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积极作用。但由于本研究仅用术中充气加温治疗,未联合术前预加温,存在一定不足,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充气加温治疗可有效维持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体温,缩短拔管及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降低寒战的发生率,从而改善苏醒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