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 界,韩 涛
1.沈阳市肛肠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2;2.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032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属于软组织感染性疾病,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造成,以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特征[1],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多数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发病期以高热不退,全身毒血症状为主要表现,肛周大量皮下组织坏死可引发剧烈的疼痛,病程发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常可诱发中毒性休克、败血症及毒血症等高病死率的并发症,致死率高达31.5%,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一旦确诊为坏死性筋膜炎,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充分的术后治疗[2]。然而,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及创面水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冲合膏具有活血消肿,解毒散结的功效;复方黄柏液可消肿祛腐,清热解毒[3-4]。本研究旨在探讨冲合膏联合复方黄柏液创面灌洗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沈阳市肛肠医院收治的70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5例患者。A组中,男性33例,女性2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51.32±4.43)岁;病程10~30 d,平均病程(18.37±5.23)d。B组中,男性34例,女性1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51.67±3.62)岁;病程8~36 d,平均病程(19.34±4.46)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标准[5]且病变波及范围为Ⅰ级[6],中医证型为热毒炽盛证;(2)无手术禁忌证且手术创面近似面积在3 cm×5 cm~10 cm×15 cm;(3)年龄18~65岁;(4)近期未使用过中药治疗。排除标准:(1)病变范围>Ⅰ级者;(2)瘢痕体质、药物过敏史者;(3)合并结肠炎、肛门结直肠肿瘤以及肛门皮肤病者;(4)合并心血管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术后监测所有患者血常规及各项生化指标变化,同时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调整用药。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创口冲洗,填塞盐水纱条,用无菌纱布进行外敷,室温控制为24℃,每天换药1次,在换药前后消毒双手,防止继发感染。B组在切口处使用黄柏液(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97;主要成分为连翘、黄柏、金银花、蒲公英等)浸湿纱条填塞,将配置好的50%硫酸镁溶液加温至40℃,将无菌纱布浸泡其中,并将调好的冲合膏(冲合膏由紫荆皮l5 g、独活10 g、赤芍15 g、石菖蒲15 g、白芷15 g、冰片0.3 g研细末,使用凡士林4/5调制成膏)涂于纱布上进行外敷,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1.4.1 疼痛情况 观察患者术后2、7、15、30 d疼痛情况,计算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评分。术后疼痛评分标准:0分,患者无疼痛情况;1分,疼痛轻微,尚可忍受;2分,疼痛较甚,需服用止痛药;3分,疼痛不能耐受,需要注射镇痛剂[7]。
1.4.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 于术后当日、术后2周及术后4周取创面肉芽组织作为标本,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试剂盒由上海百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进行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1.4.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患者疼痛、水肿、创面愈合时间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显效:症状积分减少≥70%,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症状积分减少30%~69%,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症状积分减少<30%,症状无改善,或者死亡。
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B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5 d、术后30 d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后30 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术后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5 d、术后30 d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评分/分)
2.2 两组患者VEGF与bFGF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4周VEGF与bFGF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当日,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EGF与bFGF水平比较个/mm)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B组有效率为85.71%(30/35),高于A组的68.57%(2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百分率/%)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主要致病机制为多种致病菌多重感染造成的皮下组织、筋膜坏死[10]。在感染过程中,致病菌入侵机体的皮下深浅筋脉引起炎性反应,造成血管及淋巴管内血栓形成,阻塞回流,导致皮下组织、筋膜广泛性坏死[11-12]。目前,我国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治疗所采用的通用方法是手术彻底清创,并在术后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同时针对患者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全身和局部治疗。但由于术后创面较大,渗出液较多,患者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及创面肿胀,加之创面愈合时间长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3]。
中医学将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归于“肛疽”“烂疔””脱囊”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为患者身体虚弱,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无力鼓邪外出,导致毒邪内侵入里而内陷脏腑,其创面处于热、湿、瘀的病理状态[14-15],因此,治疗宜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散结消瘀。复方黄柏液具有解毒疗疮、去腐生肌之功效,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可起到抑菌抗菌、镇痛消炎的效果,同时可改善创面微循环,减少炎症渗出,有利于创面愈合,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炎症、疮疡溃后、外伤感染等,疗效显著[16-19]。冲合膏最早见于《外科正宗》,本研究中其药物组成为炒紫荆皮、独活、赤芍、石菖蒲、白芷、冰片,具有解毒消瘀,敛疮生肌之功效,成分中含有挥发油、鞣质、维生素C等,对多种细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起抑制作用;外用冰片科清热消肿、止痒止痛;方中白芷、石菖蒲可改善药物有效成分的经皮渗透作用,提高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20]。
VEGF作为新生血管的特异性生物因子,表达水平升高提示血管增殖。bFGF在体内分布广泛,在细胞分裂增殖过程中提高生长因子受体活性,加快细胞分裂,可促进局部组织的修复。本研究中,B组术后2周、术后4周VEGF与bFGF表达水平均高于A组,且临床疗效优于A组,表明创面灌洗复方黄柏液后外敷冲合膏,可有效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创面愈合。
综上所述,冲合膏联合复方黄柏液创面灌洗具有活血消肿、清热解毒、散结祛腐之效,可以显著改善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疼痛,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患者有较好的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