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山东省烟台市审计局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于2014年在职业教育领域提出的一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职业院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和师傅联合传授,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但笔者通过对职业教育改革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发现现代学徒制开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政策落实效果不够理想,现就此展开探讨与分析。
(一)项目申报前论证不充分。有的现代学徒制项目申报前对申报专业及合作企业论证不充分,导致学徒制班级学生质量不高或者校企合作融合度不够。一是申报专业招生人数少,不利于组建高质量学徒制班。有的学徒制专业近几年招生人数不足1个班,招生人数甚至为个位数,学徒制班由几个相近专业的学生组成。二是合作企业选择不合理,合作方式不协调。有的项目选择的企业规模小、效益低,不足以承载几十号学徒同时进行顶岗实习。有的项目采用“1+N”的合作方式,即1个项目同时与多家企业进行合作,虽然解决了企业规模小承载力不够的问题,但由于学校分别与多家企业签订内容相同的协议,对各企业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合同中也无相应的约束性条款。这就导致合作过程中企业因经营状况、主观意愿等多种因素影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随时会中途退出,使得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中断。
(二)财政资金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有的地区安排财政资金予以支持,按照考核合格的学徒人数,对企业和企业师傅进行一定标准的补偿和奖励,但很多学校并未按照规定全额支付企业,而是将资金部分截留,统筹使用。实际上,有的学校在学徒制工作中积极对接协调企业、认真组织学生进企业学习,也为开展好现代学徒制工作积极投入资金,认为企业应该得到一定的资金补偿。也有学校认为现代学徒制无异于现有的校企合作,并未与合作企业实质性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理应不获得补偿和奖励。另外,甚至有这样一种情况,学校与企业长期良好合作,企业方面积极配合,学校认为再给企业以资金支持,会将“企业主动”变为“企业被动”,因此将资金统筹用于校企合作的其他方面。
(三)产教融合不深入,对口就业不理想。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后进行的一项必须的教学内容,学校通常在第三学年下学期安排半年左右的时间进行顶岗实习。这种以顶岗实习衔接毕业就业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在就业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但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的顶岗实习,现在演变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分散实习。具体到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抽查发现,学徒制班级在进入顶岗实习阶段时,学生基本已达成就业意向,纷纷前往签约意向企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同于就业实习。且因学生个人、企业多种因素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学徒均未签约学徒制合作企业,此时合作企业参与度为零,现代学徒制项目实质上宣告结束。通过分析学徒毕业去向,对照现代学徒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对口就业率”的目标来看,学徒制班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甚至低于非学徒制班。
(一)学校和企业对现代学徒制工作认识不到位。现代学徒制合作的校企双方,一般情况下均具有比较良好的合作基础,且现有的合作形式具有多样化,如订单班、校企共建、企业冠名等。现代学徒制,是对原有合作方式的进一步深化和融合,更加突出对技能水平的培养,但校企双方未本着招生招工一体化的原则,对现代学徒制政策的理解不深不透,也未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深化合作,将现代学徒制等同于现有的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流于形式,使得学生和家长在进入到顶岗实习阶段时,不得不考虑就业去向,导致分散实习成为主流,顶岗实习变成了以就业为目的的就业实习。
(二)资金扶持政策不连续,不利于校企合作长远发展。在现代学徒制工作开展中,企业投入主要包含培训成本和学徒工资两大部分。学徒的劳动生产价值和企业投入之间的差值,决定了企业的效益。学徒在后期一旦跳槽或被挖走,企业将无法收回培训成本。这个因素直接决定企业是否愿意合作。在这种情况下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扶持,有助于提高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但若资金扶持政策不连续、资金支持为一次性,且仅限定为学徒制班,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甚至会出现无资金不合作、企业忽冷忽热的情形,也不利于校企合作的其他班级的合作效果,更不利于校企合作的持续良好发展。
(三)财政资金使用不够灵活。现代学徒制工作要取得良好成果,固然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但因行业企业不同、岗位需求不同,合作企业的积极性也不相同。有的专业领域,学生实习的成本大于企业效益,项目申报甚至需要学校积极主动、协调沟通,但若将财政资金全部用于补贴合作企业,不仅淡化了学校在其中发挥的主导作用,也不利于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而在有的专业领域,学生实习带来的企业效益大于企业成本,若再给予企业财政资金支持,无异于是一种资金浪费。因此,财政资金使用范围的局限性,不利于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加大政策保障,提高思想认识。一是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财政、税收、信息、环境等多方面的服务体系,通过制度保障、政策鼓励、财政支持等途径,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二是加强对院校的培训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深化学校对政策的解读,提高学校和企业政策执行的效果。
(二)加大经费投入,注重资金效益。一是加大财政经费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保障力度,不仅要弥补职业院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成本投入,对合作效果良好的学徒制项目,也应提供资金的持续保障,促进校企合作更加深入、更加优质发展。二是适当放宽财政资金使用范围。以更有利于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更好实现政策效果为目的,可赋予学校一定的资金支配权,同时加强资金的绩效考核,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教学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学校申报项目应进行充分的前期论证,应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现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企业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其人才培养能力和用工需求,选择符合试点条件的专业和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审核和把关。二是建立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校企双方应共同制定可行的、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合同管理,明确学校、企业、学生、师傅各自的职责范围,强化奖惩约束条件。三是深化内涵建设。校企双方应建设一支有效的“双导师”团队,加强对学徒技能培养和素质考核,同时应更多关注学徒的心理变化,通过心理关怀和引导,使其心智更加成熟,切实在使学生学得一技之长的同时为企业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