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关于小康社会重要论述的演变及基本经验

2021-01-29 02:43潘东梅
实事求是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康小康社会现代化

潘东梅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0)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历史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百年征程百年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摆脱贫困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整奋斗了100年。百年来,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坚持不懈的探索和接力奋斗,实现了从摆脱贫困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飞跃。回望中国共产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征程,梳理党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关于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及其发展脉络,总结基本经验,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小康社会重要论述(1921—1978年)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摆脱贫困、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自己的初心与使命。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就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1](P1)党的二大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如果贫苦农民要除去穷困和痛苦的环境,那就非起来革命不可。”[2](P131)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休养生息。这一系列政治纲领和举措,不仅激发了广大人民的革命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改善贫苦人民生活。

1949年,刚成立的新中国是一个百废待兴、经济文化落后、工业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开展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宣告:我们政府“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3](P348)1953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指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P316)1954年,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强调,要摆脱中国落后和贫困的状况,必须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5](P503)这“四个现代化”再一次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摆脱贫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1955年,毛泽东提出“富和强”是我国的奋斗目标,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4](P495)同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指出,“全国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能达到目的”,[6](P59)并认为实现共同富裕,应通过各行各业的合作来实现。此外,中共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7](P293)要摆脱贫困,必须集中力量发展,让人民获得美好的生活。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正式和完整地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和“两步走”的战略规划。他指出:“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8](P423)并对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为小康社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以上论述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但小康社会蕴含的人民对繁荣富裕理想生活的价值追求已充分体现其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来源。

二、改革开放后的小康社会重要论述(1978—2012年)

“小康”一词是邓小平明确提出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小康”这一观点,并对如何实现小康作出了宏伟规划。1979年12月,邓小平指出,“所谓四个现代化,就是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不但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也要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够恢复符合自己情况的地位”,“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9](P237)同时他还提出到20世纪末,将会是我们全中国人民奔小康的阶段。为了实现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10](PP11~12)随着这个目标的实现,“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10](PP11-12)可见邓小平对实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目标的规划是清晰明朗的。此外,邓小平还提出:“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1](P54)为了让人民增加收入,过上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生活,邓小平从实际出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步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2](P14)“三步走”战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的思想开始形成,小康社会的建设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清时代发展形势,牢牢抓住战略机遇期,对小康社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飞跃,实现了总体小康目标,但这时候所实现的小康社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高水平、覆盖面广的小康社会,而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13](P542)因此,党的十五大提出新“三步走”发展战略,使得小康社会的建设有了一幅清晰明了的规划图。进入新世纪,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13](P14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作了科学部署。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4](P14)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的发展目标,加快了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15](P70)随着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的思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关于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2012年至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由“全面建设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的接力棒,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不仅表明我们党对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奋斗目标,而且彰显出实现宏伟目标的紧迫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必须全力以赴去实现”。[16](PP72~7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目标导向,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保证了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顺利推进。党的十八大强调:我们要认清当下的发展形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保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指出:“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17](P187)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17](P4)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致力于建设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17](P9)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之年。决胜要有决心,开局重在开头。”[17](P15)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18]从决定性阶段到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部署下一步一步地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17](P1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由此,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核心战略目标,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19](P792)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引科学化的发展之路,引领党和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脱贫攻坚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P16)习近平总书记抓住关键、突破重点,对脱贫攻坚进行谋篇布局,提出“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人口2020年全部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系列论述及战略举措思想深邃,立场鲜明,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也标志着小康社会的思想在实践中走向成熟。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使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夙愿变为现实,这一伟大成就凝结着中国人民至高无上的光荣与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奋斗起点。百年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正确的思想理论。在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要将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的思想不断延伸、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把这思想宝藏用好、继承好、发展好。

四、中国共产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经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增进民生福祉,实现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矢志不渝,在此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契合中国国情的全面小康之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并且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1](P181)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力证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22]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起着把方向、谋大局、促发展的作用。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完成了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我们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与风险都能够从容应对,化危为机,归根结底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1](P181)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奋勇前进,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21](P135)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3](P47)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作出的一系列举措,也都秉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依靠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力量,让人民充分享受到小康社会带来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7](P129)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充分发挥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勠力同心,不懈奋斗。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就没有今日的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4](P3)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而且使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辉煌的成绩。4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亿万中国人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迎来新的希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人民过上了更殷实、更富裕的小康生活。从普遍贫穷到奔向全面小康,从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中国人民的面貌和中华民族的面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我们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最根本的一条是改革开放不能丢。只要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中国必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以更伟大的成就继续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小康小康社会现代化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小康之路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