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庆玲 舒 敏
(湖南工业大学,株洲412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青年出国留学人员和归国人员比例逐年上升。出国、归国留学人员多为青年才俊,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如何在新时代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探寻并研究新时代出国、归国留学人员思想引领工作,促使留学人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加强有力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考求新时代出国、归国留学人员群体特征,方能建立统战工作机制,然后发挥用人作用及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高度评价了留学人员的作用和贡献:“大批归国留学人员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中写下了极为动人和精彩的篇章。”自1847年 “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开创海外留学先河以来,一代又一代的留学群体为中国崛起、发展、强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时代,在新兴事物和新兴产业层出不穷的当下,具有全球视野、先进理念、多元文化、国际人脉、高新技术等优势的复合型留学人才,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智囊库,是高知群体精英中的精英、栋梁中的栋梁,是极具核心竞争力、发展潜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者与引领者。
就年龄特征而言,留学人员具有年轻化的特质,并且青年及青少年构成了主导群体。在群体结构上,多为知识精英型高学历受教者,其核心特征之一即思想多元。留学人员一般拥有1年以上的海外学习生活经历,对 “自由、民主、公正、平等、法制”等理念熟稔于心,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多元文化价值观能够让他们在中西方思想结合中找到平衡点。或许有些人在价值观取向上会推崇西方价值观,但骨子里中华传统思想对其实际行动的影响却无处不在,这是源自文化身份认同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表现。
注重个性,强调自我价值,同时追求价值多元是新时代留学人员身上的标签特征。西方个人中心主义和思想价值多元追求,潜移默化会影响当今留学人员。与老一辈留学人才负笈求学海外、求索救国报国真理的价值追求有所不同,自付高昂留学费用的他们,相比老一辈的家国情怀特征,更看重职业生涯前景中是否有更好的平台实现自我价值追求。在新时代,执此追求无可厚非,因为良好的社会,本应为个人创造自我价值实现的最好平台;而个体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也能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在多数人观念中,新生代留学人员没有老一辈留学人员家国情怀浓重,似乎其价值追求造成了人们的固有偏见。或许他们不及老一辈救国报国的爱国意识强烈,但特定的时代使命下,爱国意识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与渲染手段。有研究表明,与未出国学习深造的群体相比,留学人员的爱国意识更强烈,“他们在世界发展中更全面地看到了中国前进的轨迹和贡献的力量,更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体制给中国带来的福祉、强大与骄傲,更客观地看待并分析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与不同”[1]。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留学群体更加深切体会到“祖国与自己血浓于水、风雨同舟的命运联系”“祖国无时无刻都在身后的温暖、强大与盾牌作用”。他们更强烈地希望祖国以雄狮昂首的姿态屹立在世界顶峰,更想用自己求知的渴念与行动,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向世人证明中国人的自信与榜样作用,并用高昂学费换取的知识与技能,在当下人才辈出、各方竞争压力巨大的新时代,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与手段,奉献青春、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2020年 《中国人事科学》(CPS)上的一项调查研究,指出:“海归群体更愿意从经济的视角看政治,具有理性化与现实化交织、政治参与意识强的特征。”他们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政治与国家大事尤为关注,这也是情理中事,尤其是关系自身的就业、住房、购车、人才等政策与方案,但对统战政策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甚了解。在政治参与意愿及行动中,多数人表示愿意参与各种政治活动,但积极主动性欠佳,或者不知道去找参政议政的渠道。年龄成熟的留学群体主要通过进入党政体制内 (含党派)、社会组织、协会学会商会等,具有 “社会参与传统正规渠道多、其他渠道分散的特征”[2]。
新时代留学群体数量激增,统战工作日益复杂,现状扫描与分析是对策提出的源头和路径。
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9年,出国留学总人数达70.35万人,首次突破70万,各类归国留学人员为58.03万人,同比增长11.73%。改革开放以来 (1978-2019),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到656.06万人,归国留学人员占比逐年递增,已经达到 86.28%[3]。
新时代,国际留学教育早已由最初简单的学术文化交流行为衍生出政治文化渗透、经济利益追求和高级人才竞争等,其中,人才竞争是留学教育的核心原则与功能。全球已达成共识: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尤其在当前人工智能新时代,全球人才成为主题。近日,德科集团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INSEAD)、 谷歌 (Google) 联合发布了2020年 《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GTCI):高收入国家与其他国家数字化技能的差距愈加扩大,部分国家正在快速提高数字化技能,但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进展缓慢,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匮乏。德科集团CEO Alain Dehaze指出:“随着机器与算法的发展,以至几乎各类型工作都被重新定义,拥有合适的人才较比以往更为重要。”我国在人才竞争力方面有所提升,排名42位,较去年上升3位。上榜的城市有上海、北京、杭州、南京、 深圳、 广州、 武汉等[4]。
有研究表明,从2012年以后,中国出现史上最大规模留学归国潮,国家逐渐意识到人才兴国的重要性[1],对高层次留学人员推出的 “千人计划”,轰轰烈烈的 “创客”推广与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设,“鼓励留学人员以不同方式为国家服务”的方针与吸引留学人才的政策,以及中国在全球的大国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完善的创新创业环境,都极大地促进了新一轮留学 “归国热”。同时,也加大了留学人员就业的竞争压力。
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提供的触目惊心的数据:到2030年,全球八亿人的就业岗位将由机器取代,中国将有一亿人面临职业转型[5]。而每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惊人,2019年再创新高,达到834万人。这一方面造成了出国留学热潮;另一方面,归国留学群体面对如此庞大的竞争大军,该何去何从?因此,海归变 “海待”是如今很普遍的一个现象。
另外,据教育部发布的 《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9》数据显示:79.87%的留学人员选择学成回国就业,其中女性占59.16%,硕士学历占比80.70%,最热学科是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接近一半的归国留学人员期望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地区寻找职业发展机会[6]。蓝皮书昭示了留学人员就业压力与失衡问题,正如全球化智库(CCG)在 《2019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里给出的结论:总量失衡、专业失衡、学历失衡、地域失衡 (中小城市几乎无人问津)。
对于留学人员思想意识领域存在的问题与瓶颈,尤其是青少年或者价值观还不成熟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需要予以着重关注与调控。由于政治体制不同,国内外的思想领域和文化价值表现形式必然千差万别,留学人员在一元化与多元化 “默会知识价值”取向中,无形受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有研究文献认为,鉴于参照西方国家好的治理经验和成果,一些留学人员可能容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存在疑虑,不自主地陷入一些思想误区[7]。
对于 “所学”和 “所用”非等值差距问题与瓶颈,一要靠留学人员群体自身找症结、解锁开心门,二要靠政府与统战部门细致入微的工作与考量。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海归群体出现职业发展问题,16%的人处于找工作状态。在 “现在的工作与其留学期间所学专业相关程度”的调查中,大部分人表示相关性为一般;在 “个体技能和知识得不到发挥与人才资源浪费”的问题上,存在岗位脱节和急需留学人才的岗位信息不畅通现象;在 “融资难、政策不熟、成本过高”等知识创业与国内环境脱节的问题上,海归群体表示这是共性发展瓶颈。因 “所学”与 “所用”之间的差距,该群体对留学经历产生疑虑,对留学认知评价很低,认为海外学习收益不高,收入或期望值都与高学费及高付出的留学成本不对等。多数人认为,如果以目前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速的差距来估算,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收回出国留学成本[2]。
对于归国后再本土化的各种挑战,是海归群体的首要议题与关键发展瓶颈。学界调研发现,海归群体再本土化需要约3年时间,海外留学时间越久,或留学年龄越小,再本土化需要时间越长,甚至因适应障碍再出国的不乏其人[2]。具体成因除留学群体自身文化适应、价值观差异、环境顾虑 (国内大气污染、水污染、非环保食品等)以外,更有诸如科研平台搭建不力、功利化官本位学术氛围的影响以及对人情社会 “潜规则”的抵触、住房成本过高、未来发展空间受阻、管理效率不满意等外部因素。
因此,虽然我国目前处于留学人员归国高峰期,但高精尖人才 “回流率”较低。《2019中国留学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出国留学人员毕业后选择马上回国就业的,只有28%,即不到3成学成归国人员,并且大学越好,出去的留学生越多,而回来的却越少[8]。
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征程,探索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新思路、新建议,是思想引领工作对策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就强调:留学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要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20年11月30日召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审议会议时指出: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巩固深化统一战线领域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必然要求。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形成全党做统战工作的局面,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9]。
首先,各级党委 (党组)要充分认识新时代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学习贯彻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全面学习并准确领会相关统战理论及方针政策。针对留学群体特征、现状与瓶颈问题,切实履行做好统战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谋划部署。宏观上注重留学人才吸引政策的制定及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长期性、延续性及与时俱进性等;微观上更要注重政策与执行力的落实细节,杜绝归国留学人员反映的政策 “重制定、轻执行”现象,坚持政策公平性原则,杜绝 “潜规则”现象,改革僵硬的统战思维,完善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与方式,以 “精细化”统战实践,达到留学群体统战工作目标。
加大中小城市吸引留学人才的政策倾斜力度,完善发达地区人才吸引方案,允许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政策的差异性,但某些可能形成 “恶性竞争”的吸引政策,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以政策吸引为龙头,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兼得兼重之下,以留学人员实现自我价值促社会发展为目的,找到合乎新时代需求的平衡点,解决留学人才诸多失衡问题,尤其是地域失衡问题。当然光靠人才吸引政策,是不够的,怎么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发挥人才之长之技,形成长效人才治理机制,才是最重要的。前述提到的 《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中研究表明,中国拥有世界级教育系统和创新能力,在全球知识技能方面表现突出,但吸引人才、职业与技术技能两项指标排名不理想[4]。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吸引留学人才的 “柔性政策”,是新时代撬动留学人才的新杠杆。“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使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对一些行业内的领军型人物,不要急于 “为我所用”,而要转为 “常来常往”。理解他们暂时甚至长期不能回国的现实状况,为他们开设 “绿色通道”,“变相”开展合作研究项目、讲学访谈形式等[1]。
好的政策需要宣传,留学人员才能了解它,好的机制需要宣传,社会才能达成共识,做好宣传工作是 “磨刀不误砍柴工”。新时代是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宣传途径相当广泛、直接、便利,但是学界调研结果是留学人员对海归政策不甚了解的占大多数,有项专门 “以鲁中地区为例”的调查研究表明,归国留学人员对国内人才待遇有些了解和不了解的人群接近 9 成[10]。
笔者百度搜索 “留学”关键词,显示栏目更多的是留学中介或广告。在极其少量的官网,比如中国留学网,只有 “免税购车”政策解读,开篇是“早在1992年10月”,可见政策依据是1992年制定的。在国家留学网 “出国留学”一栏里,除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申报指南、派出等规定外,没有海归政策获悉渠道。在其 “人才政策”一栏里,只有《中科院百人计划——“青年才俊”项目 (百人计划C类)(摘编)》一篇文章。如果百度搜索 “千人计划” (留学研究文献里提到的 “吸引留学人才”的政策项目),显示为 “抱歉没有找到与 ‘千人计划’相关的网页”。“留学人员创业园”百度搜索网站结果也有许多广告坑,但让人意外的是 “株洲留学人员创业园”在界面有多条栏目出现。在株洲标志性产业 “中国动力谷”网站里,设有专门留学创业园介绍,时间为2018年[11]。甚至有些省级留学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网站,也没有实质有用的可查询的留学讯息。
新时代网络有如此大的宣传魅力、魔力和便利,但以上研究却表明,网络宣传是留学方面的短板。当下政府刻不容缓需要建立专门留学官网,从中央到地方,制作适时适宜的包罗政策、就业、平台、项目、历史成就、榜样人物、文化建设、思想引领、单位和人才双向选择的信息港以及统战工作、征集建言献策等留学栏目的网站,网站专设政府留学管理机构,对留学人员起到真正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使留学人员有实实在在的娘家可投可靠,让归国留学人员把精力和时间完全用在报国的事业当中。不要重复出现众多调研里所反映的问题,诸如 “留学重派出、轻使用”“信息不对称以致被欺骗”“多头管理、跑断腿、管理效率不满意”等。
同时,要造成网络舆论,让社会形成共识:“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12]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的肺腑之言。虽然自费留学 (占比9成)让出国留学成为大众化趋势,让社会民众不再把留学人员当成精英群体看待,从仰视到平视,甚至由于某些留学人员个性特别的原因,社会出现一些贬低性言论,但不可否认,正如习近平所说,“广大留学人员不愧为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不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党、国家、人民为拥有并将更多拥有这样一大批人才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因此,以 “伯乐”之赏识,“不拘一格降人才”,以包容开放的姿态、非行政手段多元化留住人才、评价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是新时代应给予留学群体的社会共识。另外,针对留学人员的人文和制度环境等再适应问题,要有 “争取人心”的人文关怀社会共识,对于出国留学人员 “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宣传优势与作用,也要达成社会共识,切忌将出国留学人员尤其是新生代出国留学群体推向宣传国内负面报道的危险境地,或“沦为国外某些组织对社会主义进行和平演变、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工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