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军
河北省任丘市青塔学区娄尚双中心幼儿园 河北 沧州 062550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他们用丰富的色彩表现自己看到的世界。孩子喜欢亮丽的色彩,对色彩的认知、理解比成人还敏感,凭借自己对色彩地感知、理解表现事与物。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感知色彩。由于幼儿对色彩的感知灵敏度不同,教师应根据幼儿对色彩认知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把他们带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中,让他们通过自身的理解,表现色彩。
幼儿通过感官、直觉认识世界。人们通过多种方式、途径认识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会伴随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而在各种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视觉。
实验表明:人们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视觉传送给大脑,在视觉活动中,色彩感知起着重要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对色彩敏锐的幼儿色彩感知度较强。这样的孩子性格都热情开朗、情感丰富,并积极乐观;容易接受新新鲜的事物,乐意与他人交际;表达能力较强,有很强的观察力与自控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各阶段主要心理特点,培养其色彩感知能力,对于幼儿以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能已感知光和色。三周后在视觉上对光、色彩有所反应。两个月,孩子的视觉神经系统仍处在发育阶段,但他们的视线能集中看某一处。对于三个月左右的孩子,不能用较强的色彩刺激他们。婴儿周围的色彩应以柔和为主,玩具、物品应以浅色系列为主,室内光线、色彩、声音应柔和、安静,不能对其进行强烈刺激。
四个月后的婴儿能分辨一些鲜艳的色彩。尤其是对红色、绿色、黄色等反应强烈,他们喜欢色彩亮丽的玩具、饰品等,对多种颜色混在一起的玩具兴趣不大。五、六个的孩子能注视距离较远的物体,看到色彩鲜艳的事、物会很兴奋。家长可用色彩鲜明玩具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周围环境以色彩鲜艳为主。八、九个月的孩子,视觉及感知能力不断增强,这时,在距儿童较远的地方放一些鲜艳的玩具,吸引他们去拿。
幼儿2至3岁是培养色彩感知力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经常对幼儿色彩方面进行科学地指导,能促进其色彩感知能力的发展。这一阶段,家长及幼儿教师往往注重培养语言、智力等能力,而忽视孩子色彩方面的培养。对于2至3岁的孩子,教师及家长可用一些带有彩色图画的故事,让他们边看边听教师、家长讲故事,并让他们辨认色彩。或做游戏:找同一颜色的玩具;把不同颜色的玩具搭配在一起等。4岁的幼儿对能初步分辨颜色色彩的明亮度及色相。5岁后,幼儿能辨认全部色相及色彩明度,他们对色彩感知有目的性、情感性、概括性等,不能很好地组织、支配色彩。由于幼儿生长的环境及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原因,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在色彩感知力方面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女孩的色彩感知力比男孩敏感。
幼儿好奇心很强,喜欢颜色鲜艳的事与物。教师可在幼儿涂鸦的过程中,可有意地训练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力,让他们体验美。同时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各阶段的特点,注重培养其色彩感知能力。
1.观察美的色彩。通过认真、仔细地看,在头脑中产生表象,积累绘画、说等多方面的素材。幼儿生活得环境是培养幼儿色彩感知力的重要场所。教师可带领幼儿参看各种颜色的花,用彩色的积木搭各种造型,让他们参看用各种色彩装饰的多彩的墙,欣赏一些色彩亮丽的美术作品,带领孩子去认识集各种色彩于一体的神奇的自然,让幼儿在五彩缤纷的色彩中陶醉,有利于增强幼儿对色彩的感知敏感度。
2.幼儿有兴趣的事物。根据幼儿的喜好,教师以幼儿的兴趣前提,引导他们学习色彩地搭配。幼儿的思维比较敏感,他们善于发现周围有意思的事与物,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直觉,抓住幼儿的关注点与兴奋点,启发他们用绘画或其他方式去表达,指导其色彩的搭配。
3.幼儿自己用色彩表达。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带着幼儿去室外感知自然的美,引导他们把大自然与艺术结合起来,丰富其感性经验,让他们用多种色彩把看到地画下来,尽量不用单一色彩呈现画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不应用事物原有的色彩框住幼儿大胆的思维。在教学大班美术时,应从幼儿感兴趣的、容易理解的方面入手,注重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可为他们提供一些明显有色差的素材,让他们加以比较,训练幼儿对色彩的感知灵敏度。引导幼儿把自己的作品画得色彩亮丽、鲜艳。不能强求他们选用的色彩与表现得物体相一致,让他们自由选色、自由表现。
4.创设文化氛围。要想提升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幼儿园中必须备有充足的材料,其中包括:美术作品、幼儿玩具、图书、活动场所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幼儿对色彩的感知。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心理需求及年龄特点,为其提供适合他们的材料,让他们在游戏、活动、学习中,提升其对色彩的感知能力。绘画在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龄前儿童培养绘画兴趣,有利于促进其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由于幼儿生活阅历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思维需要教师地指导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教师通过儿歌、故事、绘画、游戏等,这些活动中包含又诸多的文化元素,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的同时,提升其文化底蕴,从而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感受多彩的生活。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好的学习环境。作为幼儿教师要合理利用周围的环境,因为环境具有隐性教育的功能,幼儿认识色彩,了解色彩的明暗、色度、配色,色彩的转化等,都离不开环境。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环境,引导幼儿学习、理解、搭配色彩等,从而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