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视角探析初中语文《伟大的悲剧》的教育价值

2021-01-28 09:02:29张建英
考试周刊 2021年102期
关键词:教育价值

摘 要:《伟大的悲剧》是一篇传记,讲述了斯科特队的故事。不过,不同于其他传记总是描写成功,《伟大的悲剧》中描写的却是主人公失败的事实。文章主要分析了探险队员的英雄品质,展现了清晰完整的故事脉络,从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通过画龙点睛的细节描写等几个方面出发,并从文学视角探析《伟大的悲剧》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文学视角;教育价值;英雄品质

南极点被发现以后,引得众多探险队蠢蠢欲动,纷纷希望自己的队伍可以率先到达地球的最南端。1911年,英国的探险队和挪威的探险队相继出发,向着地球的最南端前进。最后,阿蒙森队捷足先登,成为这场“竞赛”中的胜利者。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习惯关注胜利者,而《伟大的悲剧》则是叙述失败的斯科特队的经历。教师可以从文学视角出发,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分析其中的细节描写,为学生呈现文中人物的美好品质,带给学生独特的文学体验。

一、 探险队员的英雄品质

在经历了暴风雪后,斯科特队一行五人在临近南极点却发现,阿蒙森探险队已经捷足先登,而斯科特队作为第二支来到这里的队伍“什么也不是”。“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这是他们发现残酷事实后发出的感叹。在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到达南极点之后,看到了“占领者”留下的一封信,尽管万分不愿,但斯科特队还是承担起了将这封信带出去的责任,为“另一个队完成的业绩作证”。这种事情对一个失败者来说无异于伤口撒盐,但斯科特队全员还是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接受了,充分体现出了探险队员勇于承认失败的英雄品质。此外,南极点荒无人烟,只要他们一行人将国旗换成英国国旗,就可以在回国后说自己的队伍最先到达南极点。但是,斯科特队的人并没有这样做,还是接受了失败的事实,尽管充满了沮丧,他们还是坚持诚实、守信,承认了阿蒙森探险队的成功,这又体现了他们身上的高尚品格。

尽管“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探险队一行人还是踏上了归途。归途比来时的路更加艰难,除了队员们的心情不似来时那样激昂,寒季也提早来临,“鞋底下的白雪由软变硬”,使他们归途变得万分艰难。即使面临险境,可能随时会面临死亡,威尔逊还是没有放弃“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等研究材料,伟大的科学精神令人敬佩,英雄气质熠熠生辉。

人类的意志再坚定,但面对大自然的巨大威力,还是不足为道。探险队员中力气最大的是埃文斯,他一直都是大家的依靠。可是,突然有一天他精神失常了,面对这样的队友,其他探险队员也犹豫过,但最后还是坚定选择不抛弃“战友”。可惜的是,他还是去世了。死去的人已经解脱,活着的人还在经受风雪的考验。奥茨脚趾已经冻掉,逐渐成为探险队的负担,他决定自己留在睡袋,被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带着一个“负担”,明显会降低自己生存的概率,但其他队员还是冒着生命危险,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队友,体现了他们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可是,奥茨还是不愿意拖累队友,自己走到外面“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身上舍己为人的英雄品质显露无遗。

剩下的三个人在后续的路途中遇上了暴风雪,在被困了八天之后,他们选择“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斯科特上校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用笔记录,这足以可见他超人的毅力。在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斯科特普通又高尚的内心世界。在基地的伙伴发现英雄们的尸体时,“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在生命最后一刻,诠释了真正的友谊。

二、 清晰完整的故事脉络

《伟大的悲剧》在叙述故事时,作者在情节安排上十分明确,舍弃了许多外在材料,着重围绕斯科特探险队几个人的内在层面进行描写。

故事开始,作者简单讲述了时间、地点和人物,然后直切主题:“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之后,文章以探险队长斯科特的日记为线索,将所有的故事串联起来。

“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这是探险队在到达南极点后的感受,充满了绝望和沮丧。而对南极点的风景,作者也是借用了斯科特日记中的一句话进行描述:“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而这也是在他们发现被人捷足先登之后,斯科特对南极点的全部描写。简单的一句话,道尽了探险队的失望和难过。

由于他们不是第一批来这里的队伍,也就没有任何留恋。在“怏怏不乐地”把英国国旗插到南极点之后,探险队踏上归途。相比于来时的充满信心,回去路上斯科特一行人充满了沮丧的情绪,而风雪也更加猛烈。

最先出现问题的是五人中最强壮的埃文斯,他开始胡言乱语,在2月17日,埃文斯去世了。伙伴的去世并没有阻挡众人前进的步伐,他们必须尽快走出去。但是,由于开始没有合理规划补给品,使得在归途中出现了补给不足的情况。3月2日,他们到达了新的贮藏点,可惜这里的情况是“储存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接连的打击使探险队剩下的人陷入了恐慌中,这在斯科特的日记中可以看出来。开始,斯科特还在自我安慰,掩饰着自己的恐惧。最后,他终于承认了自己的害怕。

就在大家和风雪抗争的过程中,奥茨的脚趾冻伤,成为大家的负担。虽然奥茨打算自己留下来等待死亡,但其他人还是不愿意抛下这个伙伴,坚持带着他又走了几公里,直到到达了夜宿的营地。第二天,外面的暴风雪不曾减弱,奥茨表示自己要出去走走,队友明知奥茨一定回不来了,但也选择尊重这位英雄。

奥茨为了减轻大家的负担,选择牺牲了自己。可是,剩下的三个人并没有因为此就顺利返回。他们经历了八天的暴风雪,在补给用完之后,选择“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在叙述斯科特队的故事时,作者以时间顺序安排故事的脉络,以斯科特的日记为线索将所有情节穿插起来,使文章读起来十分順畅。而在故事的情节选择上,作者突出了重要情节,使读者可以轻易掌握其中的关键点,也使斯科特等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这对学生来说,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三、 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传记类文章,而作者在文章中却没有像其他的传记一般,重点记录文中人物的经历,反而使用大量的笔墨,以第三人称内聚焦的方式,重点描写人物的内在层面,由此成功塑造了英雄形象。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他们的心在战栗”这些描写都表现了探险队员不愿意承认残酷的事实,也不愿意面对可怕的结果。“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更是直接表达了探险队员们失望、沮丧和难过的复杂心情。

“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充分体现了探险队失望的心情,以及对恶劣天气的担心。结合后文分析,可以发现,斯科特一行人除了担心天气,更害怕带着失败的结果回去,会面临家人和队友的指责,这也是他们当时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他们不愿意没有取得任何成就回到家。“每当他们到达一个贮藏点时,就稍稍高兴一阵。”作者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仿佛也同文章中的人物感同身受,在恶劣的环境中看到了一丝希望。

“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可是“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赶到下一个营地,在发现队友疯了之后,探险队员心中产生了纠结,而在他们还没有做出决定之前,埃文斯就已经去世了。“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恐惧”这句话中用到了“掩饰”这个词,说明在斯科特心中充满了恐惧,他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以第三人称视角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清晰地表现了探险队一行人面对失败和险境时,挣扎和困苦的心理,制造了文学冲突,使读者不由自主代入其中,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即便到了现在,这种写作方法仍然不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尝试以第三人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挥文章的教育作用。

四、 画龙点睛的细节描写

文章在叙述故事的同时,还以多个细节深化了人物的形象。为了体现探险队所处环境的恶劣情况,作者描写了景物细节:“白雪由软变硬,结成厚厚的冰凌”“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这些对环境的细节描写,更突显了南极天气的恶劣,为探险队员的牺牲蒙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为了刻画英雄人物形象,作者也描写了大量的人物动作细节:“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奥茨的坚持不禁令人动容,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拖着受伤的腿坚持前进。“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坚持记录,反映出他的坚持、冷静,而他又将“我的妻子”几个字划去,换成了“我的遗孀”,更体现了他温柔、不惧死亡的一面。

五、 人格及生命意义教育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意识有三个层面即本我、自我、超我,而一切事物成功的基础在于其是否具有积极的人格特质,而具有超我意识的人,大都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结合心理学教育内容进行分析,每个现存的生命体都对自己的生命具有较强的自觉意识,人都有强烈的求生本能。但是,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斯科特探险队员随时随地都面临着死亡的危险,尤其作为第二梯队的人员,到达此处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队员们生存的可能性逐渐减小,生存的希望微乎其微。可即便如此,队员们仍旧向死而生,尽最大努力哪怕争取一线渺茫的生机。而且,越是在这种生存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候,队员们越是镇定自若,寻找着生还的可能性。直到发现不会有奇迹出现拯救他们的时候,队员们仍旧没有表现出惊慌失措、哀叹绝望,而是静静地坐在帐篷里静待死亡。这种精神表现了队员们对生命的大敬畏,对死亡的勇敢,以及乐观面对人生直到最后一刻的坚韧,这实则展现了生命终极的“真善美”。而且,队员们也用自身的诚信和责任担负着人生的使命,而这完全是一种“利他精神”的深度体现。教师可以通过《伟大的悲剧》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养。尤其当前阶段,初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压力较大,内心会经常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甚至不排除个别学生会因为点滴的小事而结束自己的生命。而这都是生命意识淡薄的体现,而究其内里则是当前教育过于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对生命意识的培养相对薄弱。因此,需要結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具有一种珍爱生命、笑对人生的勇士精神,应深度体会课文中队员们的生命即使到了最后一刻,仍旧保持良好心态,以最佳的心情面对最坏的结果。让学生不仅能享受美好生活带来的幸福,也能具有承受意外来临的能力,真正地确保健全学生人格素养,追求超我境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凸显出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具有能够为自己生命负责的能力。

总之,教师可以从文学视角分析《伟大的悲剧》,深入挖掘其中教育价值,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刻画人物形象,设计文章的结构。此外,文中描写几个英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的高尚品质熠熠生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道元.俯仰之间——《伟大的悲剧》教学创意[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0(6):20-22.

[2]韦伟.基于选文类型“读写结合”教学内容的错位与重构——以《伟大的悲剧》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0(4):61-67.

作者简介:张建英,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甘谷县模范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育价值
挖掘课本例习题教育价值的几点体会
黑河教育(2016年12期)2017-01-12 14:22:39
“绳”采飞扬 顿悟绵长
未来英才(2016年15期)2017-01-12 02:58:36
小学数学概率统计的教育价值与教学例析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科教导刊(2016年20期)2016-12-27 12:25:33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21:01:07
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在课程中的实现路径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9期)2016-10-31 17:59:04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3:37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64期)2016-09-22 14:26:20
好师德才能培养出好的师生关系
考试周刊(2016年57期)2016-08-23 08:14:36
浅析游戏在信息课堂中的使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