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设计策略

2021-01-28 06:56王丽莉
锦绣·下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认知冲突初中科学问题情境

王丽莉

摘要:有效的课堂问题不是简单现象加问号,应该是把问题渗透于情境之中并能通过质疑而提出的。学教学中,教师应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入矛盾机制,让学生大浑然不知中发现结果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认知冲突的推动下,而为课堂探究的深入提供足够的探究兴趣与动力。

关键词:初中科学;认知冲突;问题情境;愤悱

西方学者特佳姆说:“提问得好就是教得好。”然而在初中科学教学的研修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总是认为问题情境创设必须强调生活性与趣味性,以此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显然,这样想并没有错,他们强调了课堂兴趣的重要性,但却把课堂兴趣的培养仅仅落实于问题的趣味性,这就比较肤浅了,正是这样的想法,导致了很多本不该丢掉的教学元素。为此本文与同行作一交流。

一、对于问题情境与认知冲突的理解

所谓问题情境,意指创设特定的情境并由此提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问题,有效的课堂问题不是简单现象加问号,应该是把问题渗透于情境之中并能通过质疑而提出的。比如:气体液化时热量为什么是释放而不是吸收的?这属于问题,但只是简单的问题设计。但如果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被1000C的水蒸气烫伤会比被1000C的水烫伤来得严重。这就属于有效的问题情境了,因为此时对于知识的探究已经融入了真切的生活场景,而且问题的解答直接指向相关知识点。如果我们把有效的课堂问题比作一个鸡蛋,那么提问中的具体情境就是鸡蛋壳,剝开蛋壳而可以吃的那部分蛋白与蛋黄就是知识了。也就是说,我们真正的目的是透过问题情境来获取我们需要的知识营养,如果不这样,知识就是空洞而难以承载的,就象一个软壳蛋是很快会坏掉。

笔者曾看到过有位上公开课的老师设置了一些课堂提问回答的玩具奖品,显然这种奖品是外在的,并不指向课堂问题本身,这样的问题情境反而把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异样成了对奖品的兴趣,会削弱学生本体知识的学习。我们认为,有效的问题情境设计中,设置认知冲突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所谓认知冲突指的是指两种不同知识体系之间或者前后学习的经验间产生矛盾,在学生的头脑中引发激烈的斗争所造成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比如学生认为两种都是1000C的物体对人体皮肤的烫伤作用应该是一样的,这是由数据获得的经验,而生水蒸气的烫伤作用更加,这又是一种新经验,这两种经验之间的矛盾之下,使得学生对水蒸气烫伤作用更强有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设计策略

1.探查学生的错误前认知

认知冲突之所以会产生,就是因为经验间的不一致,所以在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不仅仅是要熟悉教材,更要挖掘学生前期经验中存在的可能影响学习的地方,从而为暴露思维过程,激发认知冲突做好第一步的准备。例如,在建立参照物概念的教学时,教师认识到在学生的头脑中,物体的运动就是眼睛能看到的位置变动,这种变动往往是以物体所在的背景或以自己所在的位置为参照物的,他们并不知道新知识中所说的运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A物体相对于B物体是运动的,那么B物体相对于A物体也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样的哲学观念并未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经调查与了解,学生也确实表现了对新知识存在盲点,这就为认知冲突的设计提供了条件。

2.创设新异化的问题情境

如何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认知冲突呢?那就要挖掘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前概念找到与事实不相符合的部分,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电磁铁”这块知识时,告诉学生:盆中放有是绿豆与黑芝麻,两种东西都混散了,老师现在可以仅用十秒钟就拿到上百颗芝麻,教师向学生展示双手手心都是空的后把自己的手心向下往盆上一扣,再两手经过一翻折腾后,摊开其中一只手,手上全是黑芝麻。如此。这就引发了学生的疑惑,因为之前没见到这样的现象,后续教师就向学生讲明了,原来这个芝麻是教师事物拌入了铁粉的,老师的衣袖中藏了一块磁铁,手心过盆面时,衣袖上就粘上了芝麻,一番折腾后芝麻就转到另一个手上了。在学生明白了原因后,教师又提问:现在老师有一根导线,由于不带磁,它是无法吸芝麻的,但我可以让他也能吸住芝麻。学生不相信,于是教师就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电证明他是可以吸芝麻的,教师提问:这又是为什么呢?于是就有学生认为通电的导线带了磁。显然,这里的问题情境有违学生的前期经验——一般的导线是不带磁的,而且有新异性:现在通电后导线就带了磁。这样,铺垫的过程包含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具有足够的新异特点,所以我们应该创设这样的有效的问题情境,课堂才能充满生机。

3.善于设计、展示与激发矛盾

课堂悬念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利器,他能引发学生进入一种愤悱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学生会产生欲罢不能的感觉,从而推动科学知识探究的高效进行。如果教师不善于把握不同时段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语言,这一效果就会大相径庭。在上述“吸芝麻”的实验中,教师事先并不告诉学生手上有磁铁,这使得学生认为教师在吹牛:他根本不可能达到十秒钟就从盆中分离出上百颗芝麻的结——而事实上教师却达到了这一结果,这就使学生引发了第一轮认知冲突,有助于学生复习前边磁铁的知识。在第二阶段,教师引入了电磁铁,但并没有告诉学生相关概念,只是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上套”:老师离开芝麻较远无法动手脚-电线无法吸芝麻-电线通电没用吧——又吸住芝麻了——难道老师又玩花招了?这样学生一路下来是满满的矛盾与疑惑,这又是认知冲突。可见情境创设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教学行为与语言展示的时机,不宜过于直白地告知学生真相,也不能不切时宜地进行提问。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努力创设好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科学的热情;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入矛盾机制,让学生大浑然不知中发现结果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而为课堂探究的深入提供足够的探究兴趣与动力。

参考文献

[1]吴加澍.中学物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J].物理教学, 2012(12):6- 12.

[2]周建秋.动态生成教学:初中科学有效课堂的应然选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9):59- 61.

(浙江省绍兴市袍江中学 312000)

猜你喜欢
认知冲突初中科学问题情境
巧设悬念, 激发兴趣,建构概念
巧用认知冲突 打造有效课堂
微课不微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巧设认知冲突发展数学思维探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让语言思维向更深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