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伟振
(阜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形成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竞技体育方面已经连续多届奥运会斩获优秀成绩,我国不同类别的学校加大了对体育管理和体育教育的重视
程度,全民的身心健康素质得到显著提升。所以,在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要健全和完善体育教育制度、构建“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理念以及加强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推动全民健身,唯有如此我国的体育事业才会有更加坚实的基础,才能够稳步向体育强国迈进。”[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涵盖体育强国梦在内包含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强国梦,新时期加快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开拓体育强国建设新局面,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体育锻炼逐渐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隐藏价值以及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有了新的内涵和时代意义。
所谓体育强国体现了中国对体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期待,是以竞技体育为主导并且国家体育总体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需要均衡发展,是推进人民健康发展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基于此,主要从两点来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属于体育强国。第一,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双循环,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二,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包括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等领域处于世界前列。就我国目前体育事业的发展状况而言,我国体育发展综合实力与体育强国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在我国未来的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体育事业各领域协调均衡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强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决定性成就,但是也出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其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制约了我国不同区域体育事业协调均衡地发展,导致农村体育事业和西部体育事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和东部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偏向于粗放型。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实施整体性推进农村体育扶贫,扶贫资金的主要用途是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健身路径、场地设施等。”[2]国家通过提升硬件设施与群体生活环境来保证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但是体育资源的利用和公共基础设施的维护却得不到保证,使得农村的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很难发挥提升农村居民身体素质的作用。另一方面,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西部人民体育消费的市场理念和消费理念尚未形成,将资金投入体育消费领域和体育建设仍然存在问题和困难,难以推动西部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由于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境,西部地区的体育公共基础设施仍然不完善,需要大量的体育设施和地域场馆来满足西部人民的锻炼,增强西部人民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消费意识。
我国在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过程中逐步营造了“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迫切需要专业的体育人才以及体育教师队伍以满足社会不同群体对体育锻炼和体育专业技能发展的需求。但是,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和体育事业起步晚发展慢,尤其是新兴体育专业领域,导致缺乏大量的体育专业人才和体育教师队伍。就体育教育而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起步晚时间短,所以体育专业高学历毕业生也相对较少,以致于从事相关体育教学的教师也就较少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例如高尔夫和冰雪这些新兴体育项目的市场需求和消费需求大,然而我国缺乏从事该专业的体育教师和学生,成为制约我国新兴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就学生就业发展而言,由于缺乏体育场地和设施我国体育高校毕业更多选择俱乐部、户外拓展公司及企业文化公司就业,例如北京曜威体育文化公司等,导致我国培养的体育专业人才更多聚集在发达城市,高校毕业生学选择就业方向相对单一和落后,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培养的体育专业人才并未走向社区和农村。就在现有的体育专业课程教师队伍而言,我国部分教师没有经历过系统的体育专业学习和体育锻炼,缺乏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而是依据其他专业经验进行体育教学以培养体育专业人才。
“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出发点与落脚点。”[3]目前大多数社会群体的公共体育属于自发性群众活动,不仅没有统一的时间和设施要求,也没有固定的运行机制与硬性执行指标。由于社区和农村的公共体育没有成文的要求与政策性的配套文件,因此社区和农村的公共体育是基层政府工作中的“弱势部门”,没有独立的单位部门进行组织和管理处于无人管制的状态。体育管理运动机制的薄弱环节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多数青年主力群体很少参与社区和农村公共体育活动和管理,体育管理运行机制没有扎实的群体基础导致配套机制落后运行机制的力不从心。此外,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引发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我国大城市的教育优于小城市教育、城市教育优于乡村教育、整个东部教育优于中西部教育,素质教育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的落实情况优于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也最为严重,更为偏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发展,同时,大学的选拔机制因地区不同评价标准也不同深化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导致我国不同地区和学龄阶段的体育管理模式不同,所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实际执行中就会大打折扣,尤其是乡村、小城市和西部地区的体育管理模式相对单一和落后。
中国教育制度自上而下的改革模式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扭转不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结果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文凭、唯科学、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教育质量评价指挥棒的问题。”[4]。大学人才选拔机制始终坚持改革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协调一致,确保各类课程在育人目标上方向一致、在育人行动上步调一致,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情操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首先,完善学校领导工作机制。学校党委应当注重体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统筹学校不同课程的协调联动作用,带动不同边缘学科的交流互动。其次,健全学校组织保障机制。在未来体育事业发展中,学校各教学基层单位以及职能部门之间应当相互配合形成共建共享的育人保障机制,推进体育课程改革落地生根促进体育教育演变成普遍实践,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理念融入课程建设为学校教育提供整体性、协调性和系统性的指导。最后,构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我国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均衡不公平问题制约着中西部和落后地区教育发展,教育的公平应不仅是满足社会最优势群体的群体最大利益,而且是满足落后地区社会群体的最大利益,实现教育的普及化和均等化。教育资源的共享不仅仅是提供体育教育基础设施,是教育创新理念、教育发展模式和成功教育案例的共享,营造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教学氛围以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理念的转变以及体育消费模式的更新,人民对于体育锻炼和体育专业技能发展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需要政府给予资金、设施和政策等方面的投入和支持。一方面,政府提供群众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城市地区特别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全民健身意识已经形成,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体育锻炼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由此产生了现代体育产业,现代体育产业在经济发达地区有了稳定的群众基础和市场需求。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人们可支配的闲置资金有限并且全面健身意识尚在形成,现代体育产业的群众基础薄弱和市场需求有限,迫切需要政府放宽社会资金加大对群众体育事业的投入,给予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政策优惠以满足欠发达地区群众体育需要。另一方面,注重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体育文化作为体育强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政府的重视并加以保护。“中国作为东方体育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与西方体育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和区别,中国功夫、气功和太极在国际几乎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象征。”[5]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各个地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以中国功夫、气功和太极为代表的传统体育项目吸引了国际的关注与青睐,在尊重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中国体育文化的多样化、国际化和全球化。
基于我国体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不协调导致人民群众对体育文化需求不能有效地得到满足,体育资源主要分配于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以及“竞技体育”领域。对此,我国正逐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社会资金的投入以健全和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但是,“全民健身”的健康意识仍未在全体人民群众中形成,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制约着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全社会要积极构建“全民健身”的体育发展理念以营造共建共享的体育发展新局面,夯实建设体育强国厚实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第一,要把提升人的体育文化素质视为人的全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视为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价值诉求和价值实现目标。政府加大对体育事业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加强同社会各类体育组织之间的交流互动,及时解决社会体育组织开展体育活动面临的难题,引导更多群众树立全民健身意识并且积极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第二,要增强各类体育民间组织、社会企业及个体的供给主体性,能够有效弥补政府角色和职能上的缺位进而满足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2014年国务院提出“培育发展多形式、多层次体育协会和中介组织”的工作要求,为提供体育产品和体育文化服务均衡化奠定了组织基础和物质基础,激发社会不同群体参与体育治理的社会活力,进而营造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共商共建共享的体育发展新局面。
总之,积极构建“全民健身”的体育发展理念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全局战略高度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国在推进体育发展事业中学校、政府和社会要在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形成强大合力,激发不同社会群体参与体育治理和体育服务的韧性与活力,破除利益藩篱推进城乡体育事业、区域体育事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居民获得切实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体育发展新局面,开拓体育强国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