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现状与期盼

2021-01-27 18:42赵显峰
求知导刊 2021年50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三位一体

摘 要:现代教育背景下,育人平台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搭建,但农村学校要建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遇到一定的阻力。文章主要概述了“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在农村学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阻力,同时阐述了三方力量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协同育人;农村现状;三位一体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新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Z047)的成果论文。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0-0017-03

作者简介:赵显峰(1985.1—),男,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黑燕山教育学区,高级教师,本科学历,2017年荣获市级“优秀班主任”称号,2018年被评为省级农村骨干教师。

引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定位确定后,教育者具有什么样的资源、采用什么样的实施策略就成为决定该育人机制成效的关键因素。笔者将围绕农村的实际状况,阐述农村学校实施“三位一体”协同育人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与笔者对其的认识和展望。

一、农村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状

笔者立足自身多年农村教育实践,发现多地在实施《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过程中,已开始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但其工作效果离预期仍有距离,特别是在农村领域效果不太理想,具体表现为以下五方面。

第一,经过笔者多年探究,在笔者所教的学生中,家长和社会的教育参与不够充分。笔者以班主任身份进行家访时,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少部分学生为单亲和孤儿。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心中产生了很大的疑问:在这种情况下,家校社之间沟通能畅通吗?“三位一体”协同育人能有显著的效果吗?

第二,部分农村的社会教育资源基本呈现为零。部分农村现有儿童活动设施、场所和材料的使用率极低,并且部分儿童活动场所没有书籍资料,甚至有活动场所没有开放。

第三,部分农村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工作的专业性不高。笔者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受教育情况,发现家校社协同育人三方人员的专业水平差距较大。农村要想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育人作用,先要从家庭育人硬件和环境氛围上着手。

第四,笔者走访调查发现,部分农村区域育人工作实效较差,在重视程度、组织、机构设置、工作效果等方面都显现出较大缺口。

第五,首先,学校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在家庭教育方面,部分家长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各种不良行为向学校问责,认为学校没有履行好教育职责。然而,家庭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另一重要场所,如果家长言行不当,孩子便会效仿,这极不利于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最后,部分不良的社会现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1]。

基于上述情况,笔者对农村学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工作的落实充满了焦虑和期盼。

一是期盼在农村,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形态能有初步优化。在农村,现在的家校社协同教育形态主要為家长会、幼儿亲子活动。虽然学校具有较强的组织意图,但家长难以和学校达成共识。大部分农村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少部分学生为单亲和孤儿,所以家长在家校互动中明显处于被动受教地位。家校互动难以趋向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的方向,很难提高协作效率。

二是“三位一体”协同育人需要在明确不同育人主体的责任与权力边界、有效合作方式上升级。在协同育人机制中,各方要避免相互错位、越位、重叠、推诿。在农村中,这个机制更需要对相对处于被动的家庭具有吸引力,争取吸引更多的家庭参与到协同育人中,扩大家庭教育的影响。

三是恳请政府向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帮助。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落脚点在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服务、督促、管理、协调方,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其所开展的工作做好自我评价、分析、总结;或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价,优化下一步开展的工作。当前,部分农村开展的家校社协同工作既有简单应付的部分,又有显得庞杂、泛化、对象与主题不够明确的内容。此项工作亟待进一步规范和细化,提升实效性。

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

(一)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全过程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学校需要制订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计划,让学生在自身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兴趣的驱动下提升智力,形成正确的“三观”[2]。

(二)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相对于有限的在校学习,家庭教育是一门需要长期坚持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的层次主要取决于家长自身的素质。古人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的仪态、举止、言谈等行为习惯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习惯。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三)社会教育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各种智能化工具的出现以及网络平台的建立,拓宽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因而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不再局限于学校。同时,社会上的各种有益实践活动能够与学校教育相辅相助,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意义与价值

(一)“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意义

第一,在农村,如何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实现协调合作,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是笔者一直思索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也能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达到学校与家长的协调融合。此外,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观红色基地、青少年宫、少年活动中心和村委图书室,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达到“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目的。

第二,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网络给人们带来便捷,学校在家校社共育中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配套设施开通学校、家庭信息终端服务。学校可通过视频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这种现代化教育手段能让学校与家庭协同共育更和谐。

(二)“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价值

第一,在家庭教育现代化中,部分家长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受传统观念影响,他们对协同教育认识有限,导致家庭教育处在弱化状态。要想在家庭教育中落实现代化教育思想,一方面,家长要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亟须政府服务部门的重视。

第二,教育好孩子既是学校的本职工作,也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参与学校各个层面的活动是现代化学校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要想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共育合力,家长必须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

四、一名农村教师对“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若干心声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没有标准的固定模式。培育优秀人才,三方合作教育是最科学的教育方式之一。如果能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加之三者能各扬所长、功能互补、协调统一,拓展学校教育的主体性,创造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三轮并驱,那么实现家校社共育、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提升现代化教育素质就有望可及。

(一)同心同德重培养,一心一意育人才

笔者认为,“三位一体”育人机制能够将三方力量汇聚,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农村,家庭、学校以及社区要围绕共育目标,形成“三位一体”沟通机制,互通互助营造良好的“三位一体”育人氛围。例如,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家庭和村委可以通力合作。在学校通过集体活动向学生讲授德育美德后,为将学生的德育行为塑造成型且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需要对其进行德育巩固。村委和学校的强力联合,主要指的是村委可以宣讲关于尊老爱幼等社会美德的典型案例。在学生对美德有初步的认知后,学校可通过组织学生集体探访敬老院的活动,加深学生对社会美德的理解。家庭和村委的合力主要是指家长可以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行为,同时村委联合举办推选和谐模范家庭、尊老爱幼模范个人评选活动。

(二)利用网络好助手,筑牢育人真体系

运用网络平台建立共育电子档案,构建“三位一体”育人监督机制。網络平台可以将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汇到一起,形成电子档案。三方可以互相监督,同时也可以进行良性、有效的沟通。以学生美育为例,教师可以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和目标,通过电子档案的形式进行明确的划分。三方可以成立目标小组,围绕某一学科的共育目标进行合作。而围绕美育目标,家庭和社会教育可以开展相对应的美育活动,并将最终的活动效果传至电子档案。三方形成的共育机制既可以互相监督,又能够随时沟通,从而充分发挥教育合力。

(三)家校统一观念,找准教育方向

在三方育人中,最难统一的便是家长的教育观念。部分家长只看重应试教育,仅通过考试成绩评判学生。这显然是违背教育发展方向的。为此,笔者认为学校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家访的方式,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德育和品行对学生人生阅历的影响;第二,学校可以组织集体培训活动,通过展示实际发生的真实案例,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家庭教育培训会等多种活动,使家长懂得德育为先、品行为重的道理;第三,班主任可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书信往来或者借助班级共读共写记事本,向家长分享教育理念,开展有效的交流活动。

(四)正确运用资源,开展主题教育

首先,学校可以定期在学校的会议室播放励志爱国的影片,让学生观看,促使学生受到爱国士气的鼓舞,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同时,学校的阶段活动、班级的德育活动可以围绕生命成长的教育主题,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以及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其次,学校可以借助社会资源,围绕缅怀英烈、尊老爱幼等相应主题,开展烈士园瞻仰活动或者对老人的帮扶活动,让学生感知现有生活的来之不易,强化自身责任意识。

(五)勤学净化心灵,提升教育本能

学校可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读书目作为参照标准,精选一到九年级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平台,开展读书净化心灵活动。例如,学校可以班级为单位,选择早上上课前、下午上课前以及放学前三个重要时间段,开展读书活动。此外,为促使家长参与活动,学校可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读书笔记活动以及书香家庭评选活动,以此加深学校、家庭共育的常态合作。

在读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要倾听学生家长的建议,并诚恳采纳科学合理的建议,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者协同发展。

(六)明确教育核心,实现育人目标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学习并明确教育核心,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教师应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出发,明确新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对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主要平台,学校必须为实现协同育人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结 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教育背景下,“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对实现全面育人目标具有极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在农村中,要想落实“三位一体”育人机制,我们就要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导向,利用家庭、社会及网络的资源,助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吴欣.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小学一年级数学家校协同教育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杨小斌,彭超,杨静.互联网时代的家校协同教育实践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6(23):14-19.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三位一体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