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云珲
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辽宁大连 116000
宫颈机能不全是指妊娠足月前宫颈管缩短、扩张、消退,导致患者中孕期流产或早产[1]。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复发性流产、不明原因不孕患者,流产、引产患者需辅助生育,对宫颈机械性创伤及损伤,使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3]。长期以来,宫颈机能不全的处理方法受到临床医学者的关注[4]。孕期行宫颈环扎术是临床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方法,但对于双胎妊娠孕期行宫颈环扎术的效果仍有一定的争议[5]。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环扎术联合缩宫抑制疗法对宫颈机能不全双胎妊娠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回顾性分析大连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360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中78例双胎妊娠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宫颈环扎术联合缩宫抑制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将采用宫缩抑制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6~36岁,平均(30.23±2.48)岁;病程1~5年,平均(2.97±1.12)年;试管婴儿28例,促排卵妊娠12例,自然妊娠8例。对照组年龄27~35岁,平均(30.42±2.53)岁;病程1~6年,平均(2.88±1.15)年;试管婴儿18例,促排卵妊娠8例,自然妊娠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孕前妇产科检查宫颈内扣松弛,8号宫颈扩张棒可顺利通过;②双胎妊娠,12~20 周;③孕期B超检查宫颈长度≤2.5 cm;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②反复自然流产;③不明原因早孕流产或早产史;④胎儿畸形;⑤手术禁忌。
对照组采用缩宫抑制治疗:孕妇入院后卧床休息,1周后进行妇产科检查,采用阴道微生物检查及子宫颈分泌物检查,对患者的宫缩、体温、血象、脉搏进行检测,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 mL,30 min内滴注完成,并静脉滴注20 mL 硫酸镁(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858,生产批号20150812,规格:10 mL∶1 g)+5%葡萄糖250 mL,对滴速进行控制,以每小时1.5~2 g 的速度堵住,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用量及用药时间;口服硝苯地平 (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94073,生产批号20160302,规格:10 mg),20 mg/次,根据患者的宫缩情况调整至每10~20 mg/4~6 h,在用药过程中对产妇的血压进行严格检测,对低血压进行避免,嘱咐产妇卧床休息。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宫颈环扎术:术前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心率进行检测。排除感染急性期,有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采用B超对胎儿发育的情况进行了解,将胎儿畸形者排除,并对宫颈管长度、宫颈内口宽度及胎盘最低位置附着点与宫颈内口的关系有所了解,对于宫颈内口漏斗形成、宫口已开大、宫管缩短或消失、羊膜囊突出患者均绝对卧床,头低臀高位,并采用宫缩抑制剂静脉滴注治疗,使患者的子宫处于松弛状态。患者取截石位,硬膜外麻醉,对外阴阴道进行消毒,将宫颈暴露,膨出的羊膜囊不能自行回纳采用头低臀高位,用石蜡油纱布上推羊膜囊,使其回纳到宫颈内口上方,对宫颈前唇采用宫颈钳夹持,并向下牵拉,在阴道黏膜膀胱钩用圆针双10号丝线进针,进入肌层深度>2/3,避免穿透黏膜,逆时针环绕宫颈间断均匀缝合4 针,并在缝线之间夹5 mm 长硅胶管,避免对宫颈组织造成切割,在前穹隆12点打结,以可通过4号宫颈扩张器松紧度为宜,保留线尾(3 cm),便于拆线。在缝合时避开3点与9点的血管丰富处,避免损伤子宫动脉下行支,进而引起出血。在术中持续对宫缩进行抑制,采用盐酸利托君或硫酸镁。术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并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将患者臀部抬高,留置尿管24 h,每日清洁外阴,预防便秘,静脉滴注抑制宫缩剂,并对患者的体温、心率、脉搏进行严密监测,复查患者的C 反应蛋白及血常规,了解有无感染征象,如出现感染则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并观察患者有无阴道出血、腹痛腹胀、流液等情况,对阴道分泌物性质及气味进行观察,必要时重复行宫颈分泌物培养。并定期进行产检,足月或近足月后将环线拆除,如出现胎膜早破、宫缩无法抑制等应随时将宫颈环线拆除。
观察记录观察组患者手术完后情况,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记录。比较观察组手术前后宫颈管长度,采用B超检查。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包括孕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身体状况,Apgar 评分[6]对新生儿出生后1 min 时身体状况进行评价,包括肌张力、呼吸、心率、皮肤颜色及运动反射,评分0~3分:考虑有重度窒息;评分4~7分:新生儿考虑有轻度窒息;评分8~10分:新生儿正常。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胎膜早破、术后感染、流产。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5.23±5.64)min,术中出血量为(19.46±4.21)mL。
观察组患者术后经阴道B超检查宫颈管长度为(1.98±0.32)cm,低于术前的(3.13±0.2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62,P=0.000)。
两组孕龄、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pgar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妊娠结局的比较(±s)
表1 两组妊娠结局的比较(±s)
组别 孕龄(周) 新生儿体重(g) Apgar 评分(分)对照组(n=30)观察组(n=48)t值P值38.02±1.32 37.62±1.53 1.183 0.241 2410.21±223.65 2432.45±233.45 0.416 0.679 8.18±0.47 8.98±0.52 6.854 0.000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胎膜早破,未出现宫缩无法抑制导致流产发生,无术后感染发生。
目前,临床认为复发性晚期流产及早产是宫颈机能不全的常见原因,且主要发生在妊娠中期[7]。宫颈机能不全的主要发病原因为手术、产伤对宫颈造成损伤或由胶原纤维减少使宫颈难以克服腔内压,导致患者出现宫颈先天性发育不全。且因宫颈机能不全可导致患者中孕期流产,对产妇及家庭造成较大的心理创伤,而早产可使新生儿的死亡率、致残率增加,对人口质量及健康素质造成严重影响[8-9]。因此,临床对于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治越来越重视。现临床对于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治疗方法是孕期行宫颈环扎术,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是预防早产及流产的有效方法[10]。近年来随着生殖技术的发展,双胎妊娠明显增加,宫颈环扎术对双胎妊娠是否使用,目前临床仍有争议[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观察组患者经阴道B超检查宫颈管长度低于孕前,观察组Apgar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龄、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胎膜早破,宫缩无法抑制导致流产发生,无术后感染发生。表明宫颈机能不全双胎妊娠患者采用宫颈环扎术妊娠结局较好,对胎儿发育不会造成影响。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随孕龄的增加,宫腔压力增加,使羊水囊凸出对宫颈进行压迫,机械性对宫颈进行刺激并引起宫缩,如不加以抑制可能会造成早产或流产。宫缩抑制剂是临床常用的保胎治疗方法,可有效维持患者妊娠,并延长患者的孕龄。宫颈环扎术可修复患者的宫颈口形态,并给予宫颈管支撑力,对宫口的持续扩张进行有效预防,利于延长患者孕龄,维持妊娠,且其麻醉要求较低,当患者的妊娠发生异常情况可根据分娩期及时无创拆除环扎线;可通过加强宫颈管的张力,对有效阻止患者的宫颈口扩张、子宫下段延伸,使宫颈内口对妊娠晚期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承担能力提升,再进行宫缩抑制保胎治疗,可有效减少子宫肌纤维的张力,使延长孕期,改善胎儿成熟度及新生儿结局,增加围产期出生体重[12]。蒋玉蓉等[13]研究中,采用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双胎妊娠患者较单胎患者的早产风险较高。本研究通过严格控制感染及抑制宫缩,对宫颈机能不全双胎妊娠患者行宫颈环扎并给予子宫张力、宫缩治疗,可延长孕龄,增加活产率,降低早产率,有较好的妊娠结局。但临床对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人工受孕之前应进行宫腔镜检查,排除子宫畸形,并了解患者的宫颈松紧度,避免因宫颈机能不全,引发患者妊娠中期流产;对于伴有早产史患者、晚期宫颈损伤、自然流产,应在孕前患者检测宫颈机能,且对于宫颈口开至4 cm 以上患者不宜采用环扎术[14-15]。但鉴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随访时间较短,后期应加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探讨宫颈环扎术联合缩宫抑制对宫颈技能双胎妊娠患者的效果。
综上所述,宫颈机能不全双胎妊娠患者采用宫颈环扎术治疗的妊娠结局较好,对胎儿发育不会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