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改革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探讨

2021-01-27 12:01张冠男王思铭党朝泷
科技视界 2020年27期
关键词:管理者研究生大学生

张冠男 王思铭 党朝泷

0 引言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起于1935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规定学位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而后经历了种种波折,直到20 世纪末,中央领导人决定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至此研究生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并在21 世纪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近年来,在教育事业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更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出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不足、对学生实践基础不看重等诸多问题[1],这些问题也一直被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所关注。

1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特点及意义

在不同的时代,研究生教育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教育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就会不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认为今后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应当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1 注重科研型人才的培养

从基数占比来看,我们应该重视对科研型人才的培养,我国的理工科研究生占比在70%左右,而且从社会发展形势来看,这一比例会越来越高;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升级,航天航空以及互联网等多个科学技术领域快速发展,都需要大量科研型人才的储备。发挥理工科研究生在科研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显得至关重要[2]。

1.2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自古有“知行合一”的说法,研究生不光需要在专业知识上有所钻研,也应该具备强有力的实践能力;理工科研究生离不开实验室,文科研究生离不开社会实践,这对学生提高自我效率,合理的进行研究计划安排和学术研究大有裨益。

1.3 注重实现高质量就业目标

数据表明[3]从毕业研究生的就业需求来看,让研究生同学们毕业以后能够有实力去竞争高质量的工作,不仅提升学生对于研究生教育的满意度,还提升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高度,从而也就解决研究生教育在学生毕业就业方面的痛点;特别是受这次新冠肺炎病毒的影响,全球各国的经济都多多少少会受其影响,不少大公司采取裁减员工的方式来节约成本,“找工作难”这四个字会被人们经常提及,这种现象的出现,对我们研究生教育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成长突破的契机。

2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研究生培养方案不够科学和完善

近年来,研究生的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2020年研究生招考明确扩招18.9 万人,所以以往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在现有规模下对研究生实现高水平教育,我们需要一套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针对今后研究生的系统性的培养方案。

2.2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工作不到位

自2009年国内学术圈频繁爆出学术造假事件以来,论文造假事件频频发生,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圈内外人士的关注,但是一直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对于发展中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实为一大心病,因此,构建起完整有序的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有效评估体系才是可行之策[4]。

2.3 为研究生提供的实习实践基地数量不足、利用率不高

俗话说百炼成钢,对于研究生教育也如此。实践基地对于研究生来说是步入工作岗位之前的实战演练基地,只有学校提供充足完善的实验设备,研究生同学才能有实践的前提,同时试验基地的利用程度也十分重要,除学生本身具备的积极主动性外,老师的督促和任务的分配也尤为重要。

2.4 对学术型研究生优质课题供给不足

学生在未步入工作岗位之前所接触到的实习机会以及研究课题主要依赖于老师,那么对于课题供给不足的情况近年来尤为突出。学生得不到课题研究的机会,便会缺乏实践的经验,这与我们对研究生的培养初衷以及对社会所需要的研究型人才的标准相悖。

2.5 对专业型研究生与生产企业对接平台搭建力度不够

专业型研究生的课程本就依托于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主要培养专业素质比较强的人才。在企业进行专业性的训练是培养专业型研究生的一个重要标志和重要过程。现今许多院校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力度不够大,学生很难得到一个锻炼的平台,缺少实践经验。

3 创新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

3.1 与时俱进,推动传统教育模式转变

对于现在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在原有的模式基础上加以顺应时代特征的改变,无疑是最为合适的,这样既能延续传统模式的优点,保证模式转变时的自然性,又能保证新模式不走“换汤不换药”的歧路,从而才能容纳“产学研”创新模式的精髓,最终完成管理模式的时代转变。只有与时代共同前进,不断改进传统教育模式,在保持原有优势下做到创新改进,使研究生管理模式严谨有序地进行,才能保证研究生们有更完善、更优化、更高效的学习模式[5]。

3.2 各司其职,细化教育管理者职责分工

细化不是推脱责任,而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当把职责划分到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的肩上时,其工作效率无疑会达到最好的程度,同时帮助管理者减掉身上那一部分因为曾经划分不明确而意外落在自己肩上的负担,相信这种减轻工作量却提升工作效率的措施,是有利于促进管理者的工作。分工不是分散组织。部门教育管理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内部之间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管理者各司其职,将全部精力运用到有限的工作上,将工作做到全面、细致、工作成效自然会是大家所期待的。

3.3 因材施教,突出大学生主体地位

在研究生学习中学生应占据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研究生教学中的一个创新之处同时也是教学单位应该努力实现的教学任务。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分类培养、因材施教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步骤,除各自特定的培养模式外,两者之间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便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目标。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可以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日后进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 开拓创新,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从近年来就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来看,实践越来越占据学生能力的主体地位。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中国智造”的一系列概念的提出,无疑对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无论是从新型国家战略,还是大学生自身技能的培养,都需要我们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对其有所侧重,帮助当代研究生的整体创新实践能力相较于往届研究生能有所突破,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今后在就业和学术领域研究的各种挑战。因此,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研究生管理者应该极度重视的任务之一[6]。

3.5 学以致用,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后,将所学为所用便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学生本身在准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要学会学以致用,不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提高自己实际运用的本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硕士学历绝不仅仅是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的试金石,更是一个能力者的体现。学以致用是学生提高自身利用价值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4 结语

研究生是接受我国高层次教育的一批学生,他们不仅是我国科研攻关的主力军,同时也会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力量。我国高度重视对研究生的培养和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在研究生教育的定位上指出,拔尖创新人才的产生依赖于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自主创新。随着研究生的扩招,我国的研究生数量在不断增多,但研究生的质量将是更值得我们自身和国家期待的。

学校应对研究生教育进行创新改革,学生自身应增强个人优化意识,危机意识,抓紧学校及导师提供的每一个提高自身机会。2020年,全国政协委员郑永飞在会议上表示“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不是社会所需要的,这是教育上的过剩产能”。他提出应该让我们的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去进行技能的培训,这样在将来就业上就可以满足岗位的就业需要。这也给我们这些研究生教育管理者给予了警示,调整管理方式、整改教育模式、提高学生自我创新意识是当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向和定位,同时也是研究生管理者的职责和使命。

猜你喜欢
管理者研究生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