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研究

2021-01-27 11:16丁宇航刘文良河南大学475001
大众文艺 2020年9期
关键词:舆论导向热点问题高校教师

丁宇航 刘文良 (河南大学 475001)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基本内涵

“社会热点问题”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和某一特定条件下,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热议并形成一定影响力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比如:由于新型冠状疫情的影响,“分餐进食”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在疫情发生之前,除了特别正式的场合,大多数人都习惯和家人或者朋友共餐而食,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有利于沟通感情。而疫情发生之后,大家慢慢地意识到“分餐进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笔者认为,由以上社会热点问题所反映出来的健康进餐习惯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践行的,而如何通过思政教育将正确的价值观传达给大学生们更是我们思考问题的重中之重。当然,社会热点问题中的负面舆论导向我们也不能忽视,特别是一些没有根据的影响国家稳定的不实言论,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思政教育做好舆论导向工作。

二、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热点问题中的负面舆论导向导致大学生产生思想困惑

据调查,大学生是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参与群体。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极强,但是由于自身思想不够成熟,极易受到一些负面热点问题或者负面言论的影响。同时,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也多集中在明星网红绯闻或者一些哗众取宠的事件等负面热点问题上,由这些负面舆论导向而衍生出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极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也可以说,负面社会热点问题及其负面的舆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带来了思想困惑,对大学生已有的价值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一些大学生可能会受到这种浮躁社会心态的影响从而产生消极的价值观。为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一些正面的社会热点问题,对负面的社会热点问题也要及时做好舆论导向,避免学生产生思想困惑,时刻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高校教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不够导致教育引导滞后

据调查,传统的思政课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思政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这些知识多以理论为主且枯燥难懂,由此就导致了强迫式教育、围堵式教育和放任式教育的出现。比如:有的时候会出现教师上面讲课,学生下面睡觉的课堂现象。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不够,这就导致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偶尔才会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而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却极高。这种信息接收的不对等性给高校教师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性。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对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引导滞后极不利于大学生积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也在无形中阻碍了高校思政教育适应新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

三、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对策

(一)以网络为前沿阵地,做好大学生思想动态的预防工作

以网络为前沿阵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和科技发展的新要求。同时,高校采用的传统的座谈会或者心理谈话等方式获取大学生思想动态所取得的成效并不是很好。可以说,网络是高校获取大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渠道,我们要高度重视。据调查,高校大学生相互交流的一大重要场所就是网络。比如:论坛、微博、贴吧、微信、QQ、知乎等知名平台,而这些平台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都较高。比如:今天那个被刷屏的话题一定是大学生们所热议的,或者一些平台热搜榜单上与大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由此产生的不同的言论和声音正在无声无息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大多数学生也会在这些平台上发表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因此,高校教师可以借此来捕捉大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

据调查,目前很多高校的官方网站并没有开通言论发表平台,只是单纯地以公布学校宣传消息为主,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漏洞。这使得大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学校网站的浏览量也很低。笔者认为高校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网络渠道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和言论发表平台,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开设网络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课程,让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对于一些负面的热点问题,高校教师也应利用网络及时阐释事件发生的始末,防止事件被歪曲或者异化。可以说,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预防工作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以思政课为主阵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以思政课为主阵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开设思政课程的目的所在。习近平总书记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今后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必须提高水平。”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高校教师要做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潜心研究者、积极传播者和自觉实践者。由此可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已经对思政课的水平和高校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而社会热点问题随着网络这一渠道受到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笔者认为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政课堂能很直接的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也能很好地践行习总书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新要求。

高校教师可以从社会热点问题中选用一些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素材作为案例在课堂上进行深入解读。比如:文旅融合、一带一路、反腐倡廉、美丽中国、治理洋垃圾等两会热点问题;人工智能、探月工程、克隆猴、网络安全、无人驾驶等科技热点问题;感动中国人物、英雄模范、最牛机长、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护士等人物热点问题。以上社会热点问题都是正面的积极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度解读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以此引导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方向,做好思政教育工作。

四、小结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和中坚力量,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更是国之所重。笔者认为,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入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补充,一是可以及时解决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想困惑,帮助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思想动态的预防工作;二是可以解决思政教育引导滞后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大学生身处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社会热点问题可以为他们提供独特的观察视角,帮助他们提前认识社会、认识法律、认识道德。由此,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更是迫在眉睫。

猜你喜欢
舆论导向热点问题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数字出版产业引领功用及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避免情绪化勿作“标题党”
探究集合中的热点问题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复习策略探究
2009年地理备考应关注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