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自我意识的解读
——以戏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2021-01-27 11:16赵文宁上海师范大学200030
大众文艺 2020年9期
关键词:李香君崔莺莺桃花扇

赵文宁 (上海师范大学 200030)

从崔莺莺,杜丽娘到李香君,三位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处于不同历史语境,在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方面却展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她们都曾是旁人眼中的“弱女子”,在觉醒过程中逐渐成为“叛逆女性”;她们都曾被封建禁锢,却为了心中所爱,勇敢斗争压迫自己的封建势力;她们都在与封建礼教的抗争展现出一定的悲剧性。但同时,每一个戏剧女性形象又有着自己的反抗与斗争之路。

一、“深锁闺中的佳人”:从沉默到觉醒

中国戏曲艺术,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有戏剧的共同特征,又因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独有的审美特征独树一帜,在其悠扬婉转的唱腔,高度典型化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可以从几部戏剧中社会规约对女性的种种压迫,分析她们的自我意识觉醒过程。

1.崔莺莺:千种风情与谁说

《西厢记》完成于元代,彼时受到几千年男权中心和封建传统的影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三从四德”的礼教,彻底剥夺了女性的情感世界,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买妻婚俗更使女性被彻底物化。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刻画了一个在封建的重压下,敢于反抗婚约,追求理想爱情的崔莺莺。

崔莺莺乃是相国的千金,受过良好教育,才貌双全。但她处处受到封建礼教的安排,婚姻也早已被安排,她的命运从未被自己掌握。且老夫人对她严加管束,“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她的思想乃至生命都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遇到张生后她开始向往爱情,但她已有婚约在身,受到门第观念的束缚也不敢表达,只能与红娘说“你与我望张生去走一遭,看他说甚么,你来回我话者”1在无数日夜的辗转反侧之后,她终于鼓起勇气抛弃自己千金小姐的身份,封建礼教的束缚,迈出深闺,夜会张生,鼓起勇气大胆行动追求自己的理想爱情。最终老夫人答允成亲后又变卦,张生被迫赶考,崔莺莺以“蜗角虚名,蝇头微利”2表示对功名的不屑,向世人证明了其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崔莺莺对“情”的肯定,对封建婚姻的突破,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初步确认,但她在追求自由爱情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纠结,犹豫,也反映出了在压迫中的封建女性觉醒的脆弱性。

2.杜丽娘:良辰美景奈何天

明中后期,程朱理学作为社会主流思想,对女性的自由禁锢尤甚。但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心学”与“理学”分庭抗礼,人的情欲和主观感受逐渐受到重视。在《牡丹亭》这部巨著中,“情”与“理”的矛盾也体现在了杜丽娘身上。

同样成长于官宦人家的杜丽娘一言一行都被大家闺秀的行为所规范,她被针线女红,封建礼教困住了身心。但杜丽娘却仍然保持着自然天性,在看到《关雎》时产生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但却被困于深闺之中无法实现,只能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中暗自神伤。终于,杜丽娘在第一次迈进了自家的后花园后,她惊讶的发现满园春色就这样被辜负,“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正如自己的美好青春被残酷的岁月和封建的重压吞噬,于是在梦境中,杜丽娘大胆释放情欲,并在梦醒后第二次寻梦,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而在梦醒后,杜丽娘却发现“生”的意志不能实现,她选择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掌握自我命运的钥匙,终于与柳梦梅重逢,彻底实现了爱情的自由。相对于崔莺莺而言,杜丽娘没有摇摆不定,顾虑重重,而是选择主动追求爱情,甚至发现现实不能如愿后宁愿选择在消沉中耗尽生命,正如题词说道:“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3杜丽娘的果敢与坚决体现了封建社会女性自我意识里程碑式的觉醒。

3.李香君:溅血点做桃花扇

在《桃花扇》中,作者女性角色的眼睛带我们看到了南明王朝内部的腐败与荒淫:李香君在花季妙龄遇到了侯方域,两人情好日密。此时魏忠贤余党阮大铖置办妆奁拉拢侯方域,李香君在面对阮大铖的重金时毫不在意,严厉告知侯方域不能收下这种恩惠,然而被阮大铖怀恨在心,在爱情最美好的时候被其所害无奈分开,但即使在爱人不在的时候香君也依然坚守,阮大铖强逼香君另嫁时李香君以死抗争,血溅定情诗扇。在历经坎坷终与爱人重逢时二人也选择拜师入道,没有国何来的家?李香君虽然只是一名歌姬,位卑言轻,但她坚强忠贞,对待爱情从一而终;不图富贵,不畏强权,对待奸臣嫉恶如仇,绝不同流合污。4李香君的深明大义,坚守节操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整部《桃花扇》中,李香君展示出的都是一个女性的独立人格,她追求的不只是自己的幸福,更追求对国家的捍卫,把个人的幸福与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女性觉醒进入了更高层次。更重要的是,在南明动荡的社会背景下,相对于崔莺莺,杜丽娘这样的贵族女子,我们更能从李香君这样的下层妇女身上感受到命运的捉弄,社会的压迫,以及各种不平等的待遇,李香君身上展现出来的独立人格更具有代表性,更能够为解放女性思想提供切身的参考。5

二、“殊途同归的结局”:从反抗到无奈

在总结中国古代戏剧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结局时,可以看到崔莺莺、杜丽娘与李香君三人的身上既反映出对封建礼教、婚姻制度的反叛,同时又难以摆脱对封建道德观念的妥协与让步。6她们的思想既有女性的觉醒与抗争性,同时又带有封建性。

《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对传统婚姻观的突破传达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但她在反复犹豫中与张生定情,已经体现出崔莺莺觉醒的脆弱与矛盾,张生被老夫人要求进京赶考时,崔莺莺对功名的不屑实则是不敢忤逆封建家长的命令,之后更是担心张生“停妻再娶妻”7无论是她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丈夫的观念,还是对老夫人等封建家长的妥协,都表现出女性意识觉醒的不彻底性。《牡丹亭》里的杜丽娘虽然对爱情的追求更为坚决,反抗封建的意识更为鲜明,但在[冥誓]中却与柳梦梅盟誓:“作夫妻,生同室,死同穴。”8复生后奉旨成婚才与柳梦梅共结连理,更是不敢僭越传统观念的表现。杜丽娘身上展现出来的超越生死的人间至情令人感动,但不难发现她的封建传统思想已根深蒂固。在李香君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进一步深刻觉醒,李香君的坚韧、正直让我们看到了她的意志,不畏强权,勇敢与恶势力抗争,在爱情中血染桃花扇给自己以最好的证明。虽然在腐败、黑暗的南明王朝下李香君的爱情最终成为了悲剧,但她把国家、民族大义置于个人爱情之上,誓死反抗,女性的独立人格与尊严体现的淋漓尽致,女性的主题价值尽显。

通过对三位女性觉醒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女性在抗争中展现的女性人格魅力,也能看到她们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以及在觉醒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和挣扎,她们都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话语权,都向往过独立的人生,然而她们的叛逆之举最终都以殊途同归的悲剧性结局收场。但这些女性形象展现的社会意义,为女性意识的觉醒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现代女性思想解放提供了参考。

注释:

1.王实甫.《西厢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第124页.

2.王实甫.《西厢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第192页.

3.汤显祖.《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三·牡丹亭记题词》[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093页.

4.魏丹丹.李香君人物命运之分析[J].大众文艺,2016(15):21-22.

5.余何.大时代背景下创作主体意识的嬗变——以崔莺莺、杜丽娘、李香君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17(01):177-182.

6.袁芳,吕世生.中国传统戏剧中女性形象的“他者”解读——以《赵氏孤儿》与《西厢记》中的女性角色为例[J].文学与文化,2019(02):119-125.

7.王实甫.《西厢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第192页.

8.汤显祖.《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三·牡丹亭记题词》[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猜你喜欢
李香君崔莺莺桃花扇
浅谈《西厢记》匠心独运的戏剧冲突
知否爱情为何物:对《莺莺传》中爱情的探究
一片相思书不成,桃花扇底系飘零
——对孔尚任《桃花扇》中道具“桃花扇”运用的解读
桃花扇
原版崔莺莺,被渣男辜负的可怜人
交缠在政治情结与爱恨离合中的女性形象
《桃花扇》中关于南明将士形象的塑造
《西厢记》的“母慈子孝” 新论
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桃花扇落,几层妆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