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伟
(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0)
瑜伽作为一种健身术,因其动作舒缓、优雅以及讲究身心平衡,成为一种现代时尚的健身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面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瑜伽作为一种全民健身运动,在现实层面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然而,国内学术界关于瑜伽研究现状的研究分析较少[1-2],在瑜伽的整体进程、特征结构和前沿热点等方面尚属空白。知识图谱具有直观、定量、简单与客观等优点,本文运用该理论工具对国内瑜伽研究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未来国内的瑜伽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
本研究选取中国知网(CNKI)作为文献数据来源。以“瑜伽”为主题进行检索,发文时间从“不限”至2018年12月31日,初步得到2190条检索结果。通过剔除通知、书评、报道、征稿启事以及不相关研究文献,最终保留1844篇瑜伽研究文献,并以此建立“国内瑜伽研究数据库”进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在文献来源类别中选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后,筛选得到相关核心研究文献65篇,仅占保留瑜伽研究文献的3.5%,这说明国内瑜伽研究整体水平较低。
1969 年,文献学家Pritchard最早提出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即利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对书面文件及发表文献进行量性研究。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是将文献的内外部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如作者、机构、年份、主题、关键词、引文等),科学地描述、分析和预测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瑜伽相关文献进行量化研究,提取作者、机构、关键词字段等信息,对国内瑜伽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知识图谱分析是利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信息科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分析,运用可视化的图谱生动地呈现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内容、演变脉络、热点趋势、学科框架等,为学科研究提供清晰的、有价值的参考。王琪在2010年分析了科学知识图谱在体育学科研究范围的应用前景[3]。刘兰娟等人研究发现,仅有1篇文献利用CiteSpace工具对国外瑜伽研究发展和前沿进行了计量分析[4]。本文利用知识图谱分析软件 CiteSpace 5.3(R4.SE.64-bit)对国内瑜伽研究的现状脉络和前沿动态进行可视化分析,弥补了国内瑜伽知识图谱研究的空白,首次直观地展示国内瑜伽研究现状与趋势。
文献数量的变化,能够直接反映出学科知识量和发展水平的变化。本研究对“国内瑜伽研究数据库”的文献发表时间进行分析,统计了1992-2018年瑜伽研究的年发文量(见图1)。国内对瑜伽的研究始于1992年,李旺华(1992年)比较了释达瑜伽和中国拳术、气功,认为印度瑜伽在养生、保健、疗法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5]。本文将1992-2004年定义为国内瑜伽研究的第一阶段,此时期瑜伽研究成果极少,共有19篇相关文献(年均发文1.5篇),属于萌芽期。将2005-2011年定义为国内瑜伽研究的第二阶段,此时期瑜伽研究成果激增,共有616篇相关文献(年均发文88篇),属于发展期。将2012-2018年定义为国内瑜伽研究第三阶段,此时期瑜伽研究成果相对稳定,共有1209篇相关文献(年均发文172.7篇),属于稳定期。2014年瑜伽研究达到高峰,论文数量为201篇。这可能与国务院于2014年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有关,全民健身被提高到国家战略,说明政策引导对瑜伽研究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图1 国内瑜伽研究文献量年度分布图
将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时间跨度设置为1992-2018年,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作者(Author)”,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提取每个时区年发文量最高的前50位作者,Threshold(阈值设置)调整为(2,2,20),(4,3,20),(4,3,20),其他参数均为默认值,运行程序后得到瑜伽研究作者知识图谱(见图2)。
图2 瑜伽研究作者知识图谱
3.2.1 高产作者计量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96位作者发表了2篇及以上文章。借鉴文献计量学中的普莱斯定律,本文将发表文章数量在3篇及以上的作者界定为高产作者,经统计共有42人。其中,位居首位的是宝鸡文理学院的张雷,发表论文8篇,核心期刊数量为0;排名第二位的分别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陈丽霞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杨辉玲,发文量均为7篇,核心期刊数量仅为2篇。在高产作者中,仅有李建欣和毛娟发表较高比例的核心期刊,这两位学者分别是国内瑜伽哲学[6]、瑜伽教育[7]研究的领军学者。其中,李建欣教授于2005年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瑜伽与佛教的比较研究”,毛娟教授于2011年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瑜伽教育的研究”,说明了基金项目对瑜伽科研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3.2.2 作者合作度分析
图2中节点的圆环大小代表作者的文献数量,圆环越大,表示发文越多;连线表示文章由2名及以上作者合作完成,连线越粗,表示作者间的合作度越强。由图2可知,该网络共有66条连线(链接E=66),作者呈现高度分散特征(网络密度Density=0.0035)。高产作者中,张雷、陈丽霞、杨辉玲等发表的文章均为独著,说明瑜伽研究领域的交流较少。另外,以解静、郭楚如等为核心作者形成稳定的合作团队,该团队依托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主要研究瑜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身心方面的作用[8]。该团队研究表明,瑜伽锻炼对精神分裂症者的身体和精神层面的康复有促进作用。以熊炎、刘买如等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主要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瑜伽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影响,发现瑜伽训练能够改善大学生心血管功能[9]。学术研究的高水平发展离不开稳定、高产的研究团队,国内瑜伽在研究方面还需进一步加深合作。
在CiteSpace分析工具中,选择“机构(Institute)”为节点类型,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其他参数均为默认值,运行程序后得到瑜伽研究机构知识图谱(见图3)。
3.3.1 研究机构发文数量分析
在1844篇瑜伽研究文献中,涉及机构达1571个,国内瑜伽研究呈现百家争鸣局面。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是吉林体育学院(共22篇),该机构在体育艺术学院设置有艺术类表演专业(瑜伽方向),代表学者有毛娟、王山等。其他发表5篇以上的有广州体育学院、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可见,国内瑜伽研究的主要机构为高校体育学院,其中吉林体育学院在瑜伽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3.2 研究机构关联度分析
在图3中,节点的圆环大小与机构发文量呈正比,图例越靠左,表示发表年份较早;图例越靠右,表示发表年份较近。分析结果显示,该网络共有8条连线(链接E=8),机构合作关联度极低(网络密度Density=0.0007)。该图谱中并未形成明显的核心机构,且中介中心性均为0,说明各研究机构缺少学术联系,这也是造成瑜伽研究基本理论难以达成共识的原因。原本就少有的瑜伽研究发文机构的合作更多来自同一地域,如上海师范大学和东华大学的学者采用扎根理论,对全国瑜伽健身市场进行调查研究[10]。不同地区瑜伽研究机构的合作极少,说明未来国内瑜伽研究需要加强交流和互动。
图3 瑜伽研究机构网络图谱
关键词来源于学术文献的标题、摘要及主要观点,是对文章的提炼。对关键词运用共现网络来解析,能精准地把握某一领域的学术热点。在CiteSpace分析工具中选择“关键词(Keyword)”为节点类型,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其他参数均为默认值,运行程序后得到瑜伽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见图4)。
图4 瑜伽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
3.4.1 研究热点
图4中节点大小与关键词出现频次呈正相关,连线的多少表明关键词共现的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该网络共有关键词节点275个,连线1007条,网络中心密度为0.0267。图4中出现频次大于30的关键词见表1。其中,“瑜伽”“高校”“瑜伽教学”“瑜伽课程”“女大学生”是国内学者使用较多的关键词,且中介中心性均大于0.1。“瑜伽”关键词在共现网络中节点最大,并且位于网络图的中心位置,与“高校”“瑜伽教学”“瑜伽运动”“身心健康”等形成了较强的共线关系。“高校”关键词出现频次排名第2,与之相近的关键词包括“瑜伽课程”“瑜伽教学”“女大学生”“大学生”等,说明高校是瑜伽研究的热点对象,主要内容包括高校瑜伽教育、瑜伽对大学生的影响等。“瑜伽运动”关键词出现频次排名第6,与之相近的关键词包括“瑜伽练习”“健身瑜伽”等。裘鹏(2016年)提出“健身瑜伽”概念,摒弃了印度古典瑜伽中的宗教修行部分,指出健身瑜伽是瑜伽项目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11]。
3.4.2 研究演变
关键词演变规律可以映射该研究领域的结构脉络及特点。为了直观地揭示国内瑜伽研究的演变与趋势,在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基础上,运行聚类分析后执行Timeline view指令,得到横轴为关键词出现时间,纵轴为聚类编号的时间线图谱(见图5)。其中,模块值(Modularity Q)反映聚类边界清晰度。本研究中瑜伽研究关键词的聚类模块值为0.411,表明国内瑜伽研究各主题间界限较为清晰,分化成若干明显的子领域,但是瑜伽研究的视角并不丰富。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反映聚类的规模。本研究中瑜伽研究关键词的聚类平均轮廓值为0.4794,说明分化领域研究相对集聚。从图5可见,瑜伽研究规模最大的聚类“#1瑜伽”贯穿于整个考察期内,而聚类“#8瑜伽文化”持续时间较短(2009-2010年),这反映出国内瑜伽文化研究的不充分性。聚类“#0瑜伽课程”起步于2005年,陈碧清、吴龙(2005年)最早探讨了瑜伽进入高校课堂的可行性[12],当前瑜伽教学依然是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聚类“#2女大学生”集中于2005-2017年,这反映出女大学生是国内瑜伽研究的重要对象,有学者发现女大学生练习瑜伽的重要动机是“追求形体美”[13]。聚类“#3生活质量”集中于2006-2018年,主要关注瑜伽对生活质量提高的帮助,如瑜伽的健身价值[14]、康复价值[15]等。聚类“#6对照组”反映国内瑜伽研究的重要方法,随机对照实验被广泛应用于瑜伽训练效果[16]或瑜伽康复治疗[17]的研究中。综上所述,国内关于瑜伽的研究主题多集中于2005-2018年,但研究的领域较少,主要集中在瑜伽教育、瑜伽运动、瑜伽价值等方面,各聚类主题研究在数量和深度上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表1 国内瑜伽研究高频关键词
图5 瑜伽研究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
3.4.3 研究趋势
在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中,聚类所包含的突现节点越多,说明该领域越活跃,体现该研究的趋势和新兴领域。分析结果显示,考察期内国内瑜伽研究领域的前沿包括“瑜伽”“健身”“可行性”“影响因素”“哈他瑜伽”“影响”6个突现词(见图6)。突现词与关键词出现次数无关,它是依据某一年文献中该关键词出现次数的激增水平。关键词的突现值越高,表明该词在这一段时间内出现的频率越频繁,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成果越突出。2007-2008年,“健身”关键词突现值达4.0498,原因是受2008年北京“奥运效应”的影响,学者们开始关注瑜伽与太极拳[18]、气功[19]等运动的健身功效对比。2011-2012年,“可行性”关键词突现值达5.6351,该阶段关注高校瑜伽课程开设可行性问题[20]。2015-2016年,“影响”成为该时期的突现值,瑜伽练习对大学生[21]、老年人[22]、孕妇[23]等的影响受到关注。
图6 国内瑜伽研究的6个突现词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结合可视化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软件,以筛选后的1992-2018年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1844篇文献为数据源,对国内瑜伽研究进行分析。主要结论:①根据文献数量和年代分布,本文将国内瑜伽研究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稳定期三个阶段,发文数量虽有大幅增加,但是整体研究水平一般。②瑜伽研究高产作者共计42人,但是高产作者整体发文质量一般,作者合作度较低。③国内瑜伽研究的主要机构为高校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初步具有一定影响力,但是机构之间的合作非常少。④瑜伽研究核心主题包括瑜伽教育、瑜伽运动、瑜伽功能等,未来研究的热点趋向于健身瑜伽、瑜伽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
本文采用知识图谱方法对国内瑜伽研究的现状、特点、演进、历程、热点、趋势等进行了科学分析,对推进瑜伽中国化理论构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未来瑜伽研究需要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提升,一方面增进研究机构和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若干个高产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另一方面,拓宽瑜伽研究视野与角度,将瑜伽研究从体育学领域延伸到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领域,推动瑜伽学术研究向多学科融合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