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庆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民航运输市场不断扩大,民航从业者迅速增多,民航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其中,体能素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民航总局对于负责空中安保的航空安全员的体能要求有明确的规定,也有明确的考核项目和标准。而体能项目考核是取得航空安全员资质以及保留其资质的必要条件,体能素质本身也是航空安全员能否胜任本职岗位的基本素质要求。本文对航空安全员体能考核项目进行分析研究,为高职学生取得航空安全员资质以及航空安全员的日常训练提供参考。
民航总局针对航空安全员的岗位要求,设置了体能考核项目和标准,根据性别不同,分别制定了航空安全员(男子)与航空安全员(女子)体能项目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航空安全员(男子)的考核内容主要有10项,分别是单杠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立定跳远、100米跑、3000米跑、2分钟深蹲起立、2分钟跳绳、40公斤负重卧推、2分钟屈腿仰卧起坐、5×10米折返跑。
各航空公司在做男子航空安全员体能考核时,针对不同年龄段,考核的项目数会有所不同。46岁及以上人员考核时,需在上述10个项目中选择不少于4项;45岁及以下人员考核时,需在上述10个项目中选择不少于5项;35岁及以下人员考核时,需在上述10个项目中选择不少于6项。
航空安全员(女子)的考核内容主要有8项,分别是立定跳远、100米跑、1500米跑、2分钟深蹲起立、2分钟跳绳、25公斤负重卧推、2分钟屈腿仰卧起坐、5×10米折返跑。
各航空公司在做女子航空安全员体能考核时,针对不同年龄段,考核的项目数也会有所不同。41岁及以上人员考核时,需在上述8个项目中选择不少于4项;40岁及以下人员考核时,需在上述8个项目中选择不少于5项;30岁及以下人员考核时,需在上述8个项目中选择不少于6项。
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设置的体能考核项目可以看出,女子航空安全员的8个考核项目基本上包含在男子的10个考核项目内,所以,本研究选择男子航空安全员的10个项目进行分析。
从体能考核项目涉及的主要身体素质来看,航空安全员体能考核的10个项目可以分为上肢力量类、下肢力量类、躯干力量类、速度类、耐力类、灵敏类(见表1)。其中,有些考核项目可能反映不止一种身体素质,如5×10米折返跑既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也反映了人体的速度素质;2分钟跳绳既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也反映了人体的下肢弹跳力。
表1 航空安全员体能考核项目主要身体素质分类
从以上主要身体素质分类可以看出,有6个项目直接与力量素质有关,包括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躯干力量。力量素质是一切身体素质的基础。肌肉力量是绝大多数运动形式的基础,运动员肌肉力量的大小与其他身体素质如速度、耐力、灵敏等素质密切相关。力量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对运动技术的掌握,以及提高运动成绩的潜力。拥有优秀的力量素质做基础,可以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力量素质一般可分为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量值,如测试项目40公斤负重卧推。相对力量是指机体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相对力量在双杠臂屈伸、单杠引体向上、2分钟深蹲起立和2分钟屈腿仰卧起坐这几个项目上非常重要,因为这些项目要求测试者要有优秀的克服自身体重的能力。速度力量是指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如立定跳远、100米跑等涉及爆发力的项目,对速度力量要求很高。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主要反映肌肉抗疲劳收缩能力。这在很多项目中都有体现。上述10个项目中,除了立定跳远等个别项目受到力量素质的影响较小外,其余项目受到的影响都比较大。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决定肌肉力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肌纤维的横断面积、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肌肉的收缩速度、肌纤维类型、神经系统的机能、体重等。
3.1.1 肌纤维的横断面积
合适的力量训练会引起激素和神经调节对肌肉代谢产生作用,使蛋白质合成增多,使肌纤维的横断面积增加。因为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体积密切相关,所以肌纤维横截面积增加会促使力量素质提升。
3.1.2 肌肉收缩时的初长度
肌肉收缩时的初长度与肌肉最大肌力密切相关。肌小节过短或者过长都会使肌力下降。肌肉被拉长后立即收缩所产生的肌力,远大于拉长后间隔一段时间再进行收缩所产生的肌力。所以,要采用合适的运动训练帮助人体获得最适合的收缩初长度,从而增加肌肉力量。
3.1.3 肌肉的收缩速度
肌肉力量与肌肉收缩速度密切相关。训练中,快速地进行肌肉收缩,对于发展肌肉爆发力特别重要。但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运动负荷和运动速度的有机结合,只有保持适当的运动负荷,才能获得更快的运动速度。
3.1.4 肌纤维类型
肌肉力量与肌纤维类型密切相关。肌纤维数量相等的,快肌纤维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纤维,这是由快肌纤维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所以,在以力量因素居多的运动项目中,要采取合适的训练方法优先发展快肌纤维。
3.1.5 神经系统机能
神经系统的机能主要是通过协调各肌群活动、提高中枢兴奋程度、增加肌肉同步兴奋收缩的运动单元数量来提高肌肉的最大肌力。其中,中枢神经的兴奋程度对于提高最大肌力尤为重要。进行克服最大负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以有效提高最大肌力。
3.1.6 体重
体重的差别一般也能反映肌肉力量的差异。在很多项目中,要求人体克服自身重力,因为人体自重也是影响肌肉力量和效果的因素之一。因此,适当减轻体重有利于增加相对力量。
3.2.1 反应速度训练分析
反应速度主要与反应时、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运动条件反射、训练水平等有关,在训练中应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训练。
反应时是指机体从接受刺激到做出反应动作所需的时间。反应时主要与感受器接受兴奋的快慢、兴奋沿中枢传递的快慢和效应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快慢有关,而感受器的敏感度、效应器的敏感度和神经传递的兴奋性可以通过长期的固定刺激训练来实现。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主要是指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和灵活性。良好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能对刺激做出迅速反应,并缩短传递时间。由此也说明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运动条件反射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基础条件。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建立稳定的、复杂的、连续的运动条件反射。只有不停地训练,才能使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为有序,更有规律,才能不断巩固运动条件反射,使运动技能更为熟练。
训练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赛前状态的调整,有利于提高准备活动效果,有利于提高感受器的敏感度、效应器的敏感度和神经传递的兴奋性,从而提高反应速度,进而提高运动成绩。所以,应在科学正规的训练下,不断提高练习者的训练水平。
3.2.2 动作速度训练分析
动作速度主要与肌肉力量、肌纤维类型、肌纤维兴奋性、磷酸原供能系统、运动条件反射有关,在训练中应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训练。
肌肉力量是动作速度的基础因素。肌肉力量越大,越能更有效率地克服阻力做功。肌肉力量又受肌纤维的收缩力、肌纤维的数量和体积、肌纤维收缩初长度和中枢神经状态等因素的影响。长期系统的训练可以对这些因素产生影响,从而提高肌肉力量。
肌纤维中的快肌纤维比例较高时,一般其速度素质较高。通过训练可以提高人体内快肌纤维的动作效率。有研究者指出,人体长时间系统地进行某个运动的专项训练,可使肌纤维组成发生适应性改变。
磷酸原供能系统是维持无氧代谢运动所需能量的来源,是时长短、运动强度大的运动的主要供能源。因此,它是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的主要供能系统,对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起着关键性作用。在训练中,可以采取重复训练法发展练习者的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
3.2.3 位移速度训练分析
位移速度主要与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肌肉协调性、肌纤维类型、磷酸原供能系统、运动条件反射和身体条件有关,在训练中应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训练。
关节灵活性决定了动作的幅度,动作幅度的大小又代表着动作距离。关节灵活性在很多项目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短跑中跑步的步长是由腿长和膝关节的灵活程度决定的。在训练中,要对关节灵活性进行针对性训练。
肌肉协调性主要是指肌肉收缩和放松的能力。肌肉该收缩时收缩,该放松时放松。肌肉协调性的提高,有利于动作速度的增加,并且通过调整肌肉的初长度,实现肌肉力量的增强。这一点常被许多练习者忽视。
表2速度素质训练分析表
耐力素质是指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反映人体对抗疲劳的能力。按照运动能量代谢的特点,耐力可分为无氧耐力和有氧耐力。
3.3.1 无氧耐力训练分析
无氧耐力也称“无氧能力”。无氧耐力取决于肌肉糖酵解能力、肌肉缓冲乳酸的能力和脑细胞耐受血液pH酸碱度变化的耐受力。提高无氧耐力主要靠进行最大乳酸训练和乳酸耐受力训练。
机体产生乳酸的能力直接与无氧耐力的水平有关。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运动中产生的乳酸越多,说明糖酵解的供能比例越大,无氧耐力素质越好。间歇训练法是提高无氧耐力的最好方法之一,该训练的关键在于负荷强度和间歇时间的控制要适当。
乳酸耐受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后期运动中的肌肉收缩效率。若乳酸耐受能力强,肌肉就不易疲劳,可以持续保持高效率运转;若乳酸耐受能力差,肌肉就容易疲劳,持续运转会受影响。长期系统地对机体进行高乳酸水平的刺激,能提高机体对于乳酸的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乳酸耐受能力,进而提高机体的无氧耐力水平。
3.3.2 有氧耐力训练分析
有氧耐力也称“有氧能力”。有氧水平的高低主要与机体的摄取氧的能力、运输氧的能力和利用氧的能力有关,具体包括呼吸系统功能、心脏泵血功能、血液运输能力、肌肉用氧能力、能量供应能力和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呼吸系统承担着摄取氧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运动中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对于有氧能力来说至关重要。长期系统的训练可以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力,使其抗疲劳能力提升,进而提高呼吸系统的工作效率。
心脏泵血功能可以为运动提供充足的供氧保证,心脏是运输氧的动力系统。长期系统的训练可以使心脏的形态和机能发生适应性变化,使每搏输出量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心力储备增大,使心脏更适应长时间工作的要求。
另外,长期系统的训练可以使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增强,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增强,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增强,从而提高机体能量供应能力,进而提高机体的有氧耐力水平。
有氧耐力主要的训练方法有间歇训练法外、持续训练法,有条件的练习者还可以采取高原训练法。
表3 耐力素质训练分析表
灵敏素质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素质。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它和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和感觉器官的机能水平有很大关系;从机体基本条件来看,它和力量、速度、耐力以及柔韧性有很大关系,还与运动技能的巩固程度有关。
发展灵敏素质,一般是通过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和感觉器官的机能水平,并加强关联身体素质的训练,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来实现的。
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除传统的提高身体素质和不断进行运动技能的训练方法外,主要采取变换训练法。变换训练法是一种让练习者随各种信号改变动作的训练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灵敏素质训练一般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进行,以保证练习者的体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民航总局规定的航空安全员体能考核的10个项目所涉及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灵敏素质。其中,力量素质包括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躯干力量,有6个项目直接与力量素质有关,可见力量素质的重要性。另外也有考核项目涉及2项及以上的身体素质。所以在训练中,不仅加要强对力量素质的针对性训练,还要注意各项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
在对高职学生的日常体能训练中,应该掌握学生个体体能状况,针对薄弱项目,参考上述各考核项目涉及的身体素质训练分析,科学地安排训练任务。从高职学生的实际训练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上肢力量比较薄弱,耐力水平偏低,因此这两个方面的考核项目是日常训练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