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家校互联互通管理网络和模式浅析

2021-01-25 09:41熊思灿叶瑾蔚闵秀珍
教育观察 2020年44期
关键词:家校节点小学生

熊思灿,叶瑾蔚,闵秀珍

(1. 东华理工大学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2. 南昌市昌北第二小学,江西南昌,330013)

一、引言

2018年4月18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指出,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的独特优势,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1]同时,也为基础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2]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对人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既互相独立又互为补充。[4]家校合作作为连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促进学生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不少调查研究对家校合作模式和方法进行了有力探讨,并分享了成功经验。[6-10]各种家校互动交流平台,如微信、[11]QQ[12]等被广为采用。张宝君等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各种家校互动平台和技术中,微信的使用频率最高,在90%以上;其次是电话,接近80%。[13]纵观现有研究,理论探讨多于实际应用,教育设想多于教育实践,[14-18]且对“家校互联互通”网络和模式探讨不多。按照李家成的定义,“互联互通”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家校合作的基本条件。[19]为顺应时代变化,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小学在长期总结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家校互联互通管理网络和模式。借助于此套网络管理模式,该校学生实现了学习成绩和个人品质的双重进步,并在校园内营造出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的良好班风和学风。该套模式分为组网和运行两个关键环节。

二、互联互通管理网络和模式

“互联”指互相之间建立连接,“互通”指互相之间进行通信。小学家校之间的互联互通管理网络,涉及的主节点有学校、家庭和学生,相应的支节点是教师、家长和孩子。教师作为学校的一员,代表学校。家长作为家庭的一员,代表家庭。孩子作为学生的一员,代表学生。支节点和主节点的相互关系,我们采用半径一小一大的同心圆表示。建立在学校、家庭和学生之间的互联互通关系,我们采用虚实结合的双箭头直线表示,而学校内部之间、家庭内部之间以及学生内部之间的互联互通关系,我们采用双箭头闭合半圆曲线表示,如图1所示。

图1 小学家校互联互通管理网络示意图

图1中的实线代表的是真实世界中节点与节点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交流和相互沟通。虚线代表的则是虚拟网络中节点与节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通信往来。具体来看,可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互联互通模式

从图1可知,教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其共同的核心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进步。一般而言,教师可以直接联系家长,家长也可以直接联系教师,就互相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交流看法,从而达成共识。比如,当孩子生病时,家长可以发起联系,建立和教师之间的互联关系,实现信息从家庭至学校的互通。当孩子学业退步或者在校行为等出现异常时,教师可以发起联系,建立和家长之间的互联关系,实现信息从学校至家庭的互通。需要学校、家庭双方协商解决的问题,如家委会委员遴选、相关信息采集等,则可由教师和家长双方同步或者异步发起,实现两者之间的互联,以及信息之间的互通。

孩子作为连接教师和家长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起着教师和家长直连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以学生一天的正常教学和学习为例。清晨起床,家长会把孩子送往学校学习,路途中家长的教导和其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就通过孩子带进学校。到了学校,孩子则会第一时间把家长的反馈传递给教师,而教师则通过课堂教学和班会等教学活动,实现对孩子的教导和信息的传递。回到家中,孩子则会对当天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展开交流和沟通。当发现孩子情绪不对时,家长可在第一时间通过此互联模式与教师取得联系,在教师的协调下,以及家长的协助中,解决孩子在校学习期间的冲突问题,有效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这样,即可实现信息从家庭到学生再到学校,以及从学校至学生再到家庭的互相传递。

(二)内部交流模式

从图1中我们不难发现,内部交流会在学校、学生和家庭内部之间展开。学校层面,教师和教师之间往往存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以及互相竞争的关系,且同一个学校的教师之间还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社会网络关系。因此,一些优秀的教育方法会在教师之间掀起互相学习的浪潮,而任课教师取得的教学成绩,也会被其他教师以及教师所在的学校认可,实现信息有效的流通。学生层面,小学生普遍较为单纯,思想尚未成熟,受同伴的影响非常大。这种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学习、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学习上,小学生较难对自己存在的缺点进行自我纠正,但是,他们却可以较容易识别出同伴存在的不足之处。生活上,被同伴认可的优良习惯,往往能在学生身上保持较久,而不被大家接受的行为习惯,则可能很快夭折。家庭层面,往往存在着孩子的父母、祖父母以及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交流。针对孩子的培养问题,家庭成员往往会存在各种讨论甚至分歧,这些都可通过内部交流予以解决。

三、互联互通管理网络运行模式

小学家校互联互通管理网络的运行,就是将图1所示的整个网络激活并运转起来,这一般是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

学校层面,教师会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召集学生入校,并采集学生个人以及家庭的信息,包含联系电话和社交平台账号等相关信息。之后,通过建立班级群等虚拟网络空间,实现学校节点的接入。

家庭层面,家长会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将孩子送入学校就读,并提供孩子个人以及家庭的信息,包含家庭住址和家长的职业类别等相关信息给教师,然后指定一名常用联系人加入班级群,实现家庭节点的接入。

学生层面,因小学生年龄、性格等个人因素制约,低年级小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入网络,高年级小学生则较为主动地接入网络。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往往拥有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各种社交账号。因此,高年级小学生组网容易很多,特别是虚拟网络的搭建更为容易。低年级小学生一般以实体网络的形式组网,即信息往往通过学生本人进行传达,书信、口信和留言为常用沟通方式。

当所有三个主节点和支节点接入网络后,各个节点在日常运行中往往处于平等地位,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随时随地发起信息互联互通。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当信息由教师发起时,教师往往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信息既传达给学生本人,也通过虚拟网络以及实体网络传达给学生家长。比如,给低年级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教师一般会采取学生在校抄题、虚拟网络群推送消息等双通道策略。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而言,教师往往只需将信息传达给学生即可。比如,给高年级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教师只用让学生自行记录即可,而无需借助虚拟网络。当某个学生由于某种原因漏记或者忘记相关作业时,虚拟网络可起到及时沟通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该互联互通管理网络中,信息由孩子和家长发起的概率并不高,这往往出现在需要家校协助解决的问题上。比如,孩子身份信息采集与核对、家委会委员自荐、家庭教育经验分享等方面。但是,一旦有需要,无论孩子还是家长均可通过网络,随时发起信息互联请求,实现信息互通与合作共赢。

四、结论与建议

织好一张网——家校互联互通之网,铺好一条路——学生成长成才之路,是每一个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共同心愿。这张网织多大、多密,不仅是教师,也是家长,更是学生面临的问题。小学阶段,教师和学生的对应关系相对固定,小学班级更换教师的频率相对较低。因此,一个教师往往陪伴着一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一直成长到小学毕业。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认识,都在这六年的学习交流过程中得以发展。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践者,以及家校沟通的重要参与者,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张大网中,家长更应该主动与教师加强联系,并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去关心和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帮助孩子养成勤学好问、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努力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无缝衔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本文所述的小学家校互联互通管理网络和模式,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特别是教育信息化改革浪潮中总结、凝练而成的。为使该网络和模式能快速、高效地实现小学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教师、家长和学生应积极主动,加强联系、互通有无、形成合力,共促发展。

猜你喜欢
家校节点小学生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我是小学生
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节点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