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班级层面的教育治理

2021-01-23 05:30褚宏启
中小学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班委会共治层面

褚宏启

教育治理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治理的本质不是“严管”“严控”“严治”,甚至也不是“法治”,而是“多元共治”,其本质是多元主体参与的民主管理。多元共治之所以必要,主要是为了解决单一主体的政府管理所具有的弊端。在教育管理中,讨论教育治理时,往往都比较聚焦于优化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但是只停留在政校关系层面是不够的,必须关注微观领域中班级层面的问题。

班级治理之所以必要与重要,是因为班级对于学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中小学生是在班级中生活的,也是在班级中成长的。在班级中,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与同伴、与教师发生密集互动,班级作为一个集体组织,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对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具有细致而深远的影响。与学校相比,班级是更具有实质性教育意义的组织。班级具有正式的组织结构与人际关系网络,也有明确的集体目标与成就导向,是具有一定自治性质的特殊社会组织。

推进班级层面的教育治理,要点有三。

第一,推进班级层面的“多元共治”。多元共治是针对“一元独治”而言的。班级层面的教育治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班主任“一元独治”、科任教师和学生及其家长参与不足、对班主任的权力约束不够、某些班级的班委会有官僚化倾向等问题。

班级管理涉及诸多事项,如班干部、小组长的推选,学生评优评奖,排座位,班级公约、家长公约、班委会工作制度、家委会工作制度、班级年度计划的制订,家长会、班会的召开等。对于这些事务,往往是班主任个人决断,这种做法有其优势也有局限性,虽然工作效率可能比较高,但未必科学理性和公平公正。而多元共治有利于增进班级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班级层面的多元共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通过“管理分权”进行多元共治。班主任不再大权独揽,而是分权给相关主体如学生、家长、班委会、家委会等,如班主任把学生评优的工作下放给班委会去做,让全班同学民主推荐班干部,而不是班主任直接指定。(2)通过“参与决策”进行多元共治。参与决策的班级内外主体包括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班委会、家长、家委会、社区等。针对不同的班级管理事项,参与主体会有所不同。

第二,推进班级层面的“班主任元治”。多元共治有利于释放学生、家长、班委会、家委会等的活力,也有利于限制班主任的不当管理行为,但是共治并不必然带来善治。那种“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所谓参与,反而会带来混乱,秩序与效率均无从谈起。在逻辑上,多元共治必然会引发多元主体中“谁来牵头”“谁来负责”的问题。班主任责无旁贷,要承担起“元治理”的角色。元治是对元治理的简称。元治理是指“对于治理的治理”,即对于多元共治的治理,班主任在多元治理中,依然要发挥貌似过去的主导作用,但是这个主导作用是“新主导作用”,即元治理角色。

班主任的元治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班主任要主导设计多元参与共治的制度,尤其是程序性的参与规则,搭建交流共商的平台,确保各方主体尤其是学生、家长等主体充分表达各自利益诉求,要特别关注弱势家庭的学生、家长的利益能得到充分表达。(2)班主任要直面多元主体的利益分歧甚至利益冲突,积极引导、协调与整合多元利益,以形成共识,并与不正确的利益诉求(如部分家长过分追求分数的诉求)作斗争,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捍卫教育的公益性。(3)班主任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治理效果进行问责,例如:对学生和家长的不尽责行为根据班级公约、家长公约和相关制度予以问责。

第三,推进班级层面的“学生自治”。自治是指“自主权”,与自主、自由、权利等高度关联。在政府与学生、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关系中,学生都处于弱势地位,学生的利益诉求容易被忽视,学生的合法权益容易受侵害。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管得过多过死,学生的法定权益甚至连基本的人权如休息权都很难得到保障。给学生减负,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就是最大的教育公益性。

班级层面的教育治理,不論是多元共治,还是班主任元治,最后都是为了增进学生自治,让学生得到自主、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在班级治理的背景下,既要以多元共治约束班主任的权力,又要赋予班主任更大的权力与责任,让班主任发挥元治理作用,还要提升班主任专业化能力与薪酬待遇,使得班主任的责、权、利三者相统一。

(编辑 孙金鑫)

猜你喜欢
班委会共治层面
“三创三树”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多元共治”乐融融
协同治理理论下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共治措施分析
电子版委会表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中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 班委会一体化问题及策略研究
汪毅毅作品
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四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调工作机制研究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横看成岭侧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