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煊
摘 要: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中的三个基本单位——党支部、团支部及班委会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是学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本文从“党、班、团”管理现状入手,深入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力图探索出一中更加科学、有效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模式,这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协调工作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特别是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技大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明确要求,勉励同学们“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最基本单位——党支部、团支部及班委会是实现这一要求的主要阵地。新形势下,深入探索高校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之间的协调工作机制,有利于发展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之间的现状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高校的学生组织设置中,班级是基本组成部分,学生从入校开始进入班级,直至毕业离校,它是联系学生的纽带,班委会建立在班级上,工作重点是服务同学,增强班级凝聚力,主要负责班级日常事务管理,是班级的行政管理机构,此外还要落实党团支部的分配的任务。团支部依托班级而建立,与班级在组织形式上高度重合,团支部工作重心在文化建设,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加深思想学习的程度;团支部还担负着帮助党支部培养和发展党员的重任,是党支部的助手,同时还配合班委会开展活动。高校学生党支部或依据专业划分,或依据年级划分,党支部能够建立在班级的极少。学生党支部的工作重心在思想建设方面,主要负责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起引领作用。
三者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是指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在学生管理中分工不同,但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承担着学生的教育管理职责。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调工作机制的问题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认真审视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常态”[1]的重要理念并一再强调“要适应新常态”,高校也随之进入了以综合改革、整体提升为特征的新常态,传统的管理模式弊端也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之间的分工不同,并且归口管理的部门不同。因此,各自形成了各自的工作模式,活动彼此相对独立,不能很好地统一,造成了学生活动看似丰富多彩,但缺乏统一,没有形成合力,削弱了活动的效果。
二是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的思想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尽管从三者之间的地位上讲,班委会在日常运作中接受党支部和团支部的指导,但在实际运作中并非如此。这是因为,班委会具有先天优势,得到了学生的认同,是学生的依靠,此外,班委会承担了大部分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在班级管理中最活跃、职能发挥最明显。相较而言,党支部、团支部思想教育功能要依赖党员及团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而这恰恰是党员及团员干部的弱点,除了党支部、团支部的常规工作以外,思想教育作用发挥则相对小。此外,党支部参与团支部,班级管理时间晚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因为低年级的党员人数很少,而且目前每年发展新党员的数量少,所以绝大部分班级在低年级时候还未成立党支部。党支部一般在高年级时才开始成立。[3] 此时,班委会和团支部经过了两年的工作,对工作管理已经相对熟悉,他们的作用和地位已经被大家认同,在大家心目中比较有威信。 最后,学生党支部是由学生党员组成,普通同学并不能够参与到其中,而且很多支部活也只在党员内部展开,普通同学对党支部的工作不了解,这些原因会导致党支部在同学们心目中威信不高,认可度不高。
三是制度建设不完善,三者之间缺少协调机制,沟通不畅。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的都有着明确的规章制度,但是三者作为一个整体运行时就没有协调机制工作,它们之间职责不明确,一旦出现需要协调配合的工作,却又不知道该属于谁来执行,甚至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在实践中,学生党支部存在着跨年级、跨专业、跨班级的现象,学生之间彼此不熟悉,不利于三者之间的沟通。此外,学生党支部存在着在低年级因党员少或者没有党员就使得学生党支部的影响力小,号召力弱,而到了高年级学生面临着毕业、升学及就业的压力,又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的尴尬局面。
三、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调工作机制的途径
在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调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它们三者之间的有效协调是保证思想教育工作、班风、学风及班级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构建三者之间协调工作的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学校层面统筹协调平台
在新形势下,发挥好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者的教育管理功能,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三者的上级归口管理部门要因校制宜,建立学校层面的统筹协调平台,明确三者之间的地位,职责,把三者组建成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组织体系。同时还应该时刻把握住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团支部的协同教育职能,并在双管齐下之中保证学生的思想正确导向,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做好制度建设,建立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的联席机制
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虽然分工,职能不同,但是三者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及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进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因此,三者之间首先要建立定期联席制度,做到重大活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保证活动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这样才能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这可以帮助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及时了解同学的思想情况,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最后要规范各自工作规章制度,使他们各司其职,协同工作。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要共同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规范班委会工作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班级生活。学生干部还需明确自身具体职能,努力探索和发挥自身作用,做到党组织、团支部和班委会三者之间权责明确、 分工合理、配合协调。
(三)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保证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
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并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之后,学生干部就成为了目标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作目标能否按照计划实施实现,各项规章制度能否严格执行,关键就在于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首先要重视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举办学生骨干培训班,通过宣讲会、座谈会和授课的方式,提高它们政治理论水平;其次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指导,学校要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要及时的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在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工作的同时锻炼提升自身的组织协调、表达表现、学习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最后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考察,学校要定期检查学生干部的工作情况,切实提升学生干部的执行力,培养出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突出、群众基础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新形势下探索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思路,不断完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教育管理模式,适应新常态下的社会发展需要,为国家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新常态”.新华网.2014-11-09.
[2]王超.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彭长华等.高校学生班级中三个工作实体作用发挥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