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藏汉双语教学研究》
作者:才让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7821-0
出版时间:2015 年12 月
定价:89 元
进入21 世纪后,开展藏汉双语教育不仅是促进民族团结、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的关键战略,而且是推动藏汉民族深层次融合、提升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青海省身处藏汉双语教育的前线,而民族地区藏汉双语教师作为一直肩负跨文化双语教学任务的特殊群体,这使得“双语教师既要学科专业知识扎实,也要熟练运用两种教学语言进行授课,更重要的是双语教师要能通过文化交融促进各种教育技能切实发挥作用”等。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发展和终身教育观念的深入,青海藏区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也同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影响下各学科中小学教师一样,面临较大的机遇与挑战。藏区的学者和一线教师非常关注藏汉双语教育,就有关民族地区中小学阶段藏汉双语教育现状发表了若干文章和论著,如扎洛的《藏区藏汉双语学生类型及学校类型研究》、索朗次旦的《试论西藏的藏汉双语教育》及让才措出版的论著《藏汉双语教学研究》等,这些都为人们研究民族地区藏汉双语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模式及体系奠定了基础。
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教师,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才能为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提供支撑。在教师综合素质提升中,职后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在实地调研及整理文献中发现,青海藏区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职后教育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国家对藏区教育的大力支持下,虽然藏汉双语教师的职后教育有了一定发展,但在教育模式上仍显单一和传统,教育内容重叠交叉、资源配置不合理,尤其是缺乏教育与管理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无法根据受职后教育的教师特点和教育目标进行合理选择;第二,缺少为基层藏汉双语教师培训提供参考依据和可选方案,包括可供实施的程序及策略较为匮乏,职后教育模式尚未与藏汉双语充分融合,培训机构五花八门、各自为政,网络教育进展缓慢、效率有待提升;第三,青海藏区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职前职后教育隔离,参与职后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基于藏区职后教育资源不足,使得教师难以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成为发展的内在动机,缺乏联动性,且教师的学习压力及工学矛盾也加剧影响了教师参与职后教育的积极性。
研究发现上述不足有源可溯:第一,关于教师职后教育这一研究问题,虽涉及广泛、对象众多、领域众多,但未有研究者真正针对藏区教育环境及资源和藏区藏汉双语中小学教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具有建设性及可行性的职后教育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第二,大多数对教师职后教育的研究都是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相关数据,然后再以此为基础提出建议。问卷调查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会因为调查范围、问题设置等因素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这会极大限制教育部门对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队伍真正水平以及职后教育需求作出判断的准确度,从而导致后续措施针对性不足,不仅难以提升藏汉双语教师综合素质,还会使少数民族基础教育陷入停滞。因此,在对藏区中小学教师教育全过程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中,亟待探索和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藏区双语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育理论模式和教育结构体系,使得教师职前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融合,形成一体化。
科技发展带来“智慧”契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教学方式不断深化改革,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教育界,每次都因为媒体的变革引来了教育革命。我国很早就开始重视“互联网+”教育,在2015 年“互联网+”出现在了国务院发布的行动指导文件中,而“互联网”+教育是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互联网+”也催动了教育的新的生产力,促进了“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发展。在2018 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的意见》、《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等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教育充分结合,并注重指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关键在于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而新型技术的掌握则是“重中之重”。
如今,智慧教学正逐步推动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的创新,引领教育形态的主流和潮流朝着混合式教学方向发展。以新型教学改革辅助工具为例,我国许多高校引用并推行诸如雨课堂、SPOC、蓝墨云班课等智慧教学平台,将动态数据分析融入教学中,实时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改进教学实施方案,借助先进的教学技术在教、学、评、测等教学环节贯穿并实现智能化、标准化,根据“两性一度”标准精准滴灌,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
在“智慧”这一趋势下,为了构建适合青海藏区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职后教育模式,针对教师职后教育实践课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结合传统学习方式与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两者的优势,将接受培训的教师作为学生,充分开展“线上”(网络培训)+“线下”(面授培训)混合式培训,突出培训者主导教学过程的引导、启发、监控作用和受训者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智慧教学实质上超越了采用智慧教学工具进行教学的技术层面,同时还蕴含着培训者在教学过程中需去提升受训者的知识技能等部分,譬如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及编排,转化为提高受训者的能力和素质,使智慧教学真正成为双语教师职后教育的新形式、新手段,突出新、活、实用等特征,以为研究民族地区藏汉双语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模式及体系建设添砖增瓦。
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策略研究。依据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完善藏汉双语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探索和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藏区双语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育理论模式和教育结构体系势在必行。
基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 年教育部青年课题《青海藏区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职后教育模式探究》(EJA180476)的研究内容,借鉴《藏汉双语教学研究》一书,首先可以广泛地、近距离地深入调研藏区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的执教过程,并通过对工作、生活、培训等环境的深入分析还原他们的职业现状和职后教育现状,获得藏汉双语教师职后教育的需求和诉求,以形成有价值、有实效的科研前期资料。其次可全面考察教师职后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来探索和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适合藏区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规范体系,从而依托良好衔接与融合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双语教师。具体可制定以下六个方面的政策和措施:① 界定藏区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的定位、原则、途径、方法、模式等,并制定相应的规划和举措,使得职后教育的实践具体可行;② 针对实施机构的类型设立其进行职后教育的任务和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需要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设计具体的培训项目,可基于智慧教学工具和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职后教育开展形式的多样性和培训项目的针对性,以实现职后教育模式的多元化;③ 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动藏区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规范进行,这样可以保障中小学教师们的权力和义务,提高教师自身职后教育的自觉意识、责任意识和维权意识;④ 明确藏区相关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让他们在藏区职后教育机构的管理中发挥应有作用,达到加强相关机构进行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意识的目标;⑤ 将教师职后教育与其它利益相关体紧密关联,如待遇水平、职称评定等,探究健全完善的藏区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的激励制度、鼓励性措施和带薪休假制度;⑥ 健全完善藏区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加强对教师职后教育质量的监控。最后,可将制定的模式、措施、方案和机制在藏区中小学藏汉双语教师职后教育中实地践行,并反馈总结,以对各模式和机制修正完善。
综上所述,智慧教学下藏汉双语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研究有力地克服在藏区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问题中所存在的政策法规缺失、教育定位不明、培训立足点偏失、培养渠道贫乏、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能力偏弱、管理体制不顺等弊病,可为教师职后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模式及结构体系,使藏区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同时也能有效克服藏区中小学教师日益显现的职业倦怠、专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不足等问题,多方位提高藏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藏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