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迪 陈新益 马秋月
慢性心力衰竭是因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原因引起的持续性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1]。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运动耐受能力下降、四肢乏力和体液潴留等症状,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2]。中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导致该病产生的主要机制为心阳亏虚、血瘀水停,因而在治疗中常以峻补阳气、活血利水为主要着手点。本研究对参附救心汤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 48~86岁,平均(73.99±5.67)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5~85岁,平均(71.26±6.38)岁。入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31例,Ⅲ级35例,Ⅳ级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等基础资料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3]及《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4]中的相关标准;患者可合并有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但指标经治疗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所用治疗方式表示认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内容审核同意。排除标准:患者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肺、肾功能障碍或内分泌系统和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存在严重的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无法进行正常交流;患者对治疗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控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患者休息和进行适当的运动;对导致其出现心力衰竭的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进行积极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氧疗和药物治疗,基础药物包括利尿剂(如呋塞米片、螺内酯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如合并射血分数下降,可酌情加用地高辛片。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参附救心汤进行治疗:处方:生晒参10g(或炒党参25g)、制附片(先煎)6g、焦山楂15g、丹参30g,茯苓、桂枝、炒白术各15g,炙甘草5g。用法:所有药剂以水煎煮后去滓温服,服用100ml/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d后对其进行疗效评价。
1.4 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基本控制或其心功能等级提升>2级;有效: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有所缓解,心功能提升1级;无效: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无缓解或出现恶化,心功能无提升或患者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6分钟步行试验(6MWT)等心功能指标的差异;(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差异。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差异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差异比较 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差异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差异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后LVEF(%) NT-proBNP(pg/ml) 6MWT(分) LVEF(%) NT-proBNP(pg/ml) 6MWT(分)观察组(n=50) 46.21±7.86 3641.48±3646.30 308.64±10.27 52.66±4.27* 986.67±896.43* 372.68±10.35*对照组(n=50) 46.33±8.03 3594.74±3396.77 311.29±15.73 48.72±5.61* 1812.64±1666.72* 342.66±11.24*t值 0.076 0.558 1.001 4.955 37.932 12.504 P值 0.940 0.579 0.319 0.035 0.018 0.027组别 治疗前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差异比较[mol/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差异比较[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0) 475.69±56.32 319.64±42.67对照组(n=50) 464.39±54.21 401.35±41.35 t值 0.118 9.724 P值 0.907 0.023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力衰竭症状持续存在,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运动耐力下降,这也是患者前往就医的重要原因[5]。此外患者还会因液体潴留而下肢水肿,或出现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等表现。参附救心汤是由参附汤和苓桂术甘汤加减化裁而成的汤剂,参附汤出自《医方内聚》,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两首方剂主要功用为温阳益气、回阳固脱、健脾利水。方中生晒参与制附片、白术为君,生晒参可温补元气、益气固脱,具有抗缺氧、保护心肌以及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等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炒党参性味平和,如患者平素体质阳虚不显或伴阴虚内热时则换用此参。制附片为辛热之药,具有良好的补健功效,合用更使温补心阳、益气固脱之效显著,白术与之共用则是健脾化湿的常用组合。茯苓、桂枝为臣,不仅可以温阳化痰,还能降逆平冲、利水化饮。丹参药性平和,山楂药性温和,两药共为佐药具有活血化瘀之效。炙甘草作为使药调和诸药,既可助桂枝起到温中化阳之效,又能同白术共奏益气健脾之功,提升汤剂药效。
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是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最直观的评价,其中LVEF、NT-proBNP及6MWT的临床运用价值较为显著。LVEF是对患者心室的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容积的比例表达的参数,能够从容积的角度反映心室的射血功能,是临床上诊断以及评价心功能的常用指标。NT-proBNP由左心室分泌,是反映心衰严重程度的一项特异性指标,也是临床诊治心血管病最为常用的参考指标。6MWT是一项简便、高效,用来检测、评价老年人群心血管功能的试验,也是衡量心功能的参考指标。血尿酸通常被认为是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诊断指标,但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高水平的血尿酸患者中仅有10%左右为痛风患者,而心功能的恶化与其水平的升高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利用血尿酸水平判断患者心功能变化也逐渐为临床所接受。
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参附救心汤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LVEF、NT-proBNP、6MWT以及血尿酸水平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血尿酸下降,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血尿酸恢复水平明显更好。参附救心汤则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同时还能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参附救心汤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实践中获得了满意效果,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和控制血尿酸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