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人物经历与事物发展变化等为内容,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文体。对于初中生来说,能够自主地完成记叙文阅读,并基于测试要求与自身实际情况创作出较高质量的记叙文,是其需要具有的基本语文素养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技巧学习、框架建立、思维创新几个角度给学生以帮助,提高学生作文素养,使他们创作出更高水平的记叙文。
一、通过阅读学习技巧
加强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技巧指导,是初中阶段记叙文写作指导的关键任务,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办法寻找一条实用性较强的、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作文技巧学习途径。在学生掌握足够写作技巧后,他们才能游刃有余地将其应用于具体的写作任务中去。例如,若学生能灵活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则可以起到烘托气氛与增强感染力的效果;能熟练运用名人名言,则可以使作文更加文采斐然,等等。这些技巧运用能力的提升,都会让学生于点滴成长中感受到自我写作思维的进步。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是一种似拙实巧的方法,能让学生因观摩而思考,因思考而对写作技巧形成独特的见解,并最终做到让作文思维脱离俗套,通过别出心裁的方式完成一篇佳作。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准确运用,可以使学生作文更具色彩感与层次感,使写作思维形成与写作技巧获得双重目标得以达成。例如师生共同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根据作品中的人物闰土、杨二嫂的前后变化,可以顺势引出对比手法,指导学生归纳该手法的作用,并尝试在描写人物时加以运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总的说来,在阅读中学习各种写作技巧,并通过学习,将其合理地运用于写作过程中,会使作文更有感染力,吸引阅读。
二、通过思路引导,教会学生搭建作文框架
教师可以通过思路引导,让学生学会搭建作文的叙事框架。实际上这样的做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即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与详略、清楚地表达意思等。要快速将作文的叙事框架搭建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题目要求、表达主旨等,确定选材,并科学剪裁,使叙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避免逻辑混乱、空发议论、单纯抒情等问题。引导学生构建作文框架,可以尝试从时间、空间等角度出发,整合多种写作方式,使所创作的文章具有可读性与文学性。例如以“故乡的发展”为主题写记叙文,可按时间顺序写作,如实描写几个时段下的故乡:幼年时,是印象中的乡间小路與低矮平房……少年时,是现代化的马路与高楼……对写作的时间线进行整理,并在时间线上添加空间维度的细节,从而搭建起作文叙事框架。当然,在引导学生搭建作文框架时,应当注意记叙文是有生命的,框架不能死板,所以要让学生在搭建作文框架的过程充满真挚的情感,从而是作文具有真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
三、培养学生写作创新思维
最后,为了让学生写出新意、写出趣味,教师应当采用切实可行的办法,引导学生创新。一般而言,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往往习惯于让学生用顺向思维搭建作文框架,作文立意也都是常见的,这固然稳妥,但如果始终如此,则难免失之于平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当勇于走出舒适区,或者反其道而行,或者逆其向而行,通过不一样的思维创新模式,使学生学会创新,能够对写作题目从不同角度思考,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认识事物、表现事物,从而写出与众不同的记叙文。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方法很多,现仅以培养想象能力,拓展思维为例进行说明。想象力是人人都具备的一种潜能,挖掘这一潜能,对学生记叙文写作思维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想象的作用非常大,在想象的帮助之下,学生完全可以摆脱既定思维,进入到更加富有灵性的创作境界中,而记叙文的主题、内容之表达,以及写作技巧之应用,则需要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做到更好。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依靠续写、补写、扩写等形式,张开联想、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思维训练。例如学习完《孔乙己》一文后,针对文章结尾“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到第二年的端午,到中秋,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引导学生思考在茶馆之外,孔乙己的生活经历是怎样的,所思所想是怎样的,等等,然后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补写内容。事实证明,这样的训练对学生写作创新思维的培养大有助益。
记叙文是一种具有实用功能的文体,它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初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不知道写什么与不知道如何写的问题,究其原因,是阅读量少、不会使用写作技巧、不会搭建作文框架、创新能力差造成的。因此,教师应当从技巧学习、搭建作文框架、思维创新等角度给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适应记叙文写作要求,善于发现身边所蕴含的美,并在感知美的价值与意义后,将其用特定的表述方式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