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青 雷桂花 沈荷娟
1 丽水市人民医院急诊创伤外科,323000 浙江 丽水; 2 丽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323000 浙江 丽水
多发伤作为严重创伤性疾病,其发生多与矿场事故、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和爆炸性事故有关,创伤部位多,且组织破坏严重,患者常伴高代谢、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免疫功能紊乱等情况[1-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多发伤等创伤发生率显著增高,具有伤情危重、继发损伤/合并症多、应激性反应强烈、高致残率、伤情进展快、休克率高、过早病死率高等特点,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3]。
研究发现,由多发伤等创伤引起的残疾、死亡,可导致直接医疗成本、间接经济损失大量增加,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故需于较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救治,降低患者致残和病死风险[4]。目前,临床针对多发伤的研究多涉及伤口感染和预后,对多发伤的流行病学特征、致命性危险因素相关研究较少。相关研究发现,积极分析、了解多发伤的流行病学、致命性危险因素,能为医疗干预提供参考,减少多发伤等创伤发生,提高多发伤救治水平,缓解社会和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5]。基于此,本研究对534例多发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致命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制定急救措施提供参考。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534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7例,女197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52.35±9.07)岁。
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全部通过临床检查判定是多发伤;入选患者年龄均≥18岁;患者对本研究全部知情,签署相关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恶性肿瘤既往史者;存在严重基础性疾病、器质性病变、重要脏器功能失代偿者;年龄<18岁者;存在神经系统病变者;临床信息没有完整登记者。
在同一致伤因子作用下,引起身体2处或2处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其中至少有1处损伤可危及生命[6]。
患者入院后对其生命体征、伤情实施评估,帮助患者完善B超、X线和CT等临床检查,并为其提供中心静脉置管、呼吸道清理、胸腔闭式引流、降颅压、心电监护和抗休克等相关对症治疗;同时,准确登记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生季节、受伤到入院就诊时间、致伤原因、ISS评分(损伤程度评分)、是否休克、创伤数量等情况,研究多发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统计患者急救预后结局(成功救治、死亡),分析致命性危险因素。
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定性数据以例数、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多发伤患者致命性危险因素。检验水准α=0.05。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34例多发伤患者多见于男性、<60岁群体,夏季发生率较高,冬季发生率较低,致伤原因主要是交通伤和高处坠落。见表1。
表1 534例多发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
通过观察、统计534例多发伤患者的急救预后结局发现,成功救治499例、死亡3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伤患者死亡和年龄、受伤到入院就诊时间、ISS评分、休克、创伤数量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多发伤患者的致命性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以患者救治结局(死亡=1,成功=0)为因变量;以患者年龄(≥60=1岁,<60岁=0),受伤到入院就诊时间(≥3 h=1,<3 h=0),ISS评分(≥16分=1,<16分=0),休克(是=1,否=0),创伤数量(≥4处=1,<4处=0)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60岁、受伤到入院就诊时间≥3 h、ISS评分≥16分、休克、创伤数量≥4处为多发伤患者致命性危险因素(OR>1.000,P<0.05)。见表3。
表3 多发伤患者致命性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多发伤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生存的急性危重症,常见于中青年群体,存在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和高感染率,临床特征表现为伤情复杂,脏器出现不同程度损伤,休克率高和漏诊率高等特点[7-8]。研究表明,多发伤患者由于伤情发展快和创伤复杂、伤情危重、失血量多,伴失血性休克及呼吸衰竭,易并发多脏腑功能损伤综合征等相关严重并发症,增加急诊救治难度[9]。因此,为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积极探讨多发伤流行病学特征和致命性危险因素十分重要,利于临床合理制定预防和急救方案[10]。
本研究通过分析多发伤流行病学特征发现,534例多发伤患者多见于男性、<60岁群体,夏季发生率较高,冬季发生率较低,致伤原因主要是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提示多发伤多见于中青年男性,且多发于夏季,主要由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引起。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夏季中青年男性工作繁忙、社会行为不成熟、驾龄提前、活动范围大、存在冒险性及攻击性,加之气温和睡眠质量影响,易在工作中产生疲劳,导致受伤风险增加[11];同时,因中青年男性驾驶员,欠缺经验,易肇事,若道路设施较为落后,人们的现代交通安全意识、理念不足,均可造成交通事故伤,增加多发伤发生风险,需引起社会重点关注;而冬季发生率低,可能和人口密度减少有关[12-13]。
本研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发伤致命性危险因素发现,患者年龄≥60岁、受伤到入院就诊时间≥3 h、ISS评分≥16分、休克、创伤数量≥4处为多发伤患者致命性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高龄患者常伴多种基础疾病,机体多项功能不断衰退,生理功能降低且无法代偿,临床救治难度高[14]。针对受伤到入院就诊时间≥3 h患者,相关研究指出多发伤患者受伤1 h内入院就诊是最佳抢救时间。分析原因,多发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机体细胞严重缺氧,可限制糖代谢,增强糖酵解,导致乳酸大量堆积,机体pH值降低,加重细胞损伤,或是造成高渗性利尿,影响内环境稳定,重者死亡;故需尽量缩短患者受伤到入院就诊时间,并及时完善手术准备工作[15-16]。ISS评分作为国际公认的损伤程度评估常用方法,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损伤程度越严重;而为降低ISS评分≥16分多发伤患者的死亡风险,需于患者伤情允许条件下,及早为患者提供ISS评估,明确治疗方案[17]。针对休克和创伤数量≥4处的多发伤患者,分析其病死率高原因,主要是因多数部位损伤,易继发出血,出现休克,病情加重,临床救治难度高,患者过早死亡风险增加;故需按患者受损部位和数量、原因,及早开展检查、诊断及救治[18]。
综上所述,多发伤多见于中青年男性群体,好发于夏季,且多数由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导致;而患者年龄≥60岁、受伤到入院就诊时间≥3 h、ISS评分≥16分、休克、创伤数量≥4处是导致多发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应合理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