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艳
(丹阳市云阳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丹阳)
UTI是临床儿科的频发性疾病,致病原因是儿童群体的尿道发育不够成熟,输尿管较成人弯曲且长,管道的弹力纤维与肌层均未完全发育,加之其免疫力低,容易侵入病原菌[1]。儿童患者具有用药局限性,且临床实践证实,UTI的病原菌具有高度耐药性,因此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种类较少,根治难度大,复发率较高。部分患儿因治疗不彻底可能伴有瘢痕肾,使肾功能发生不同程度损害[2]。为此,临床建议全面分析UTI的耐药性情况,指导抗菌药的合理选择。本研究选取儿童尿液200例培养标本,用于分析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
研究主体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检查的200例儿童,其中,男童105例,女童95例;年龄范围介于2个月-13岁,平均(3.24±0.18)岁。
所有尿液培养标本均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相配套鉴定卡鉴定细菌种类,使用药敏试验系统和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观察UTI的病原菌分布与其耐药性。
200例标本中分离出57株(28.5%)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株数为31株,居于前三位的是ECO,KPN肺炎亚种,PM;革兰阳性球菌株数为23株,主要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念珠菌属3株,见表1。
表1 分析病原菌分布
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等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和派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耐药性较低,见表2。
表2 分析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n(%)]
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等常规抗菌药的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性为0,见表3。
表3 分析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性[n(%)]
UTI多发于6岁之前,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发病率约为12%,其复发率高,若治疗不当会导致肾脏不可逆性损伤[3,4]。此外,UTI被认为是儿童尿路畸形的指征之一,需要尽早诊治。有实验指出,抗菌治疗的时机越晚,瘢痕肾的风险性越高[5]。因此,需要针对性进行抗菌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全面评估病原菌分布特征,并选择高敏感性抗菌药,这是本次研究的根本目的。
本研究发现,UTI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且以ECO最为常见,这与临床医学对于UTI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6]。其次为KPN肺炎亚种和PM。说明以上3种病原菌是诱发UTI的主要细菌。耐药性分析中,较为常用的是β-内酰胺类抗菌药,但ECO与KPN对于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极高,可能与该类抗菌药的临床应用率过高有关[7]。ECO与KPN对于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耐药性为50.0%-83.3%,对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丁胺卡那的抗菌活性较高,而对于亚胺培南并无发现耐药菌株。因此,临床可将亚胺培南作为首选抗菌药物,但具体用药方案需要结合药敏试验结果。
UTI的革兰阳性菌菌株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其中,粪肠球菌的分离率高于屎肠球菌,但其耐药性较低[8]。屎肠球菌对于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均较高,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达85.7%,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达71.4%。但其对于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可将无耐药性的药物作为首选用药方案。
总之,UTI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且不同菌株对抗菌药的耐药性存在差异,需要根据药敏试验等临床检验结果科学制定抗菌药物方案,避免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