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爱君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多发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性堵塞,使得局部血液供应循环断开,导致心肌组织发生急性缺血、缺氧,继而发生心肌坏死[1]。心律失常则为急性心肌梗死多发并发症,当两病合并发生,会加大患者猝死风险[2]。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病例,为了保证疗效、减小死亡风险,在有效治疗的同时,还需配合有效性护理。此次研究便对循证护理模式用于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
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例,总计94例,符合研究条件:(1)明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同时合并心律失常;(2)发病至就诊时间<6h;(3)排除肝肾功能异常、意识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参照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47例,男、女各26例和21例,年龄47-75(61.3±5.4)岁;对照组47例,男、女各27例和20例,年龄49-77(62.7±5.5)岁。组间资料结果提示可展开对比研究(P>0.05)。
患者确诊收治后皆及时采取专科急诊治疗:溶栓、吸氧、纠正心律失常、调节血压等;对照组同时辅以常规专科护理:保持静卧休息、持续心电监护、监测病情变化、吸氧及饮食护理、用药干预等。研究组展开循证护理:
1.2.1 循证小组
小组成员由心内科护士长及高责护士组成,均已经接受过循证护理培训工作,对相关工作内容与技能有所掌握;明确各自职责,护理主任负责整体护理工作的统筹,与护士长共同制定循证护理干预内容,指导并监督护士的完成情况。
1.2.2 循证问题
深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有关临床知识,结合病例实际提出循证护理问题:(1)病情和体征的动态性监测;(2)高质量休息的保证;(3)不良心理的针对性干预;(4)溶栓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
1.2.3 循证依据
以上述循证问题为着手点,查找有关研究结果、文献资料,充分利用图书馆、数据库、网络等找到循证支持,并做有效性、可行性的分析,从而用于临床实际。
1.2.4 循证内容
(1)病情和体征的动态性监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72h是心律失常并发高峰期,且集中在早晨5-12点,应在此期间通过加强巡视,连续性的护理干预,持续掌握患者血压、心率等体征变化,每隔30min记录1次生命体征指标,一旦发现心电图异常的苗头或确定合并心律失常发生,及时报告医生、从速处理;(2)高质量休息的保证,除了严格控制探视的人数和时间长短外,护士巡房时也要做到动作轻柔、不要造成对患者的干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巡房,通过营造安静的环境,使患者能够得到充分休息;(3)不良心理的针对性干预,患者多有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伴随,随之刺激生理、增强心肌耗氧量,使得病情更为严重,针对于此,把握患者心理动态、及时评估、做好解释工作,尽量缓解其不良心理,对于提高临床配合度,保证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4)溶栓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溶栓前辅助患者完善必要检查,同时了解患者既往有无脑血管病史和颅脑外伤史,排除溶栓禁忌症,溶栓全程密切监测其血压、脉搏等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停止;视患者病情早期展开康复训练,先练习坐卧位,之后过渡到下床行走,并配合以自理能力训练。
通过观察患者护理干预之后疾病症状表现、心功能改善情况评价护理效果[3]:(1)显效,代表疾病症状与体征皆已经消失,心功能分级恢复到1-2级;(2)有效,代表疾病症状与体征皆得到明显缓解,心功能分级较之于前提高了1级;(2)无效,表示疾病症状和体征皆未得到良好控制,需继续干预,或是病情反而加重。
使用版本为SPSS 25.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统计,关于本组研究观察的护理效果数据,使用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达,检验方法用卡方;关于组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对比,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检验方法用t;检验结果值P表达<0.05表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总有效率95.74%,可见明显较对照组80.85%高(P<0.05),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n(%)]
与对照组患者相较,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有显著缩短(P<0.05),表2。
表2 对比组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s,d)
表2 对比组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s,d)
分组 卧床时间 住院时间研究组 2.83±0.46 11.55±1.09对照组 4.03±0.52 16.74±1.78 t 7.729 11.120 P<0.05 <0.05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会导致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埋下对其生命的威胁隐患。除了及时有效治疗外,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时缓解疾病症状,纠正心律失常,对于全面控制其病情、挽救生命意义重大[4-5]。
循证护理模式的中心思想是以循证医学理论作为指导,在充分结合现有医疗资源的基础上,获取最佳证据,用以支持实践活动的开展[6,7]。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循证护理强调护理的针对性与系统性,本次研究将该模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者,一方面,按照循证依据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合理性的护理方案,能够保证护理方案实施的客观性与可能性[8],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方案也易于被患者所接受、提高其配合度;另一方面,在问题提出、找寻循证支持的过程当中,也实现了对护理人员的再教育,使其学习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能[9,10]。从实践结果中得知:研究组护理效果更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均有缩短。说明循证护理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能突出其价值。
据此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者以循证护理模式展开干预,有益于改善预后,促进心功能恢复,不失为有价值的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