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海燕
(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江苏 高邮 225600)
在康复护理工作中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模式,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能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社会生活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1]。鉴于此,在研究中针对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选取我院从2013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110例,采用奇偶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55),其中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5/30,年龄范围为22-69周岁,平均年龄为(45±5.23)周岁,病程范围为5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3.9±1.2年);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8/27,年龄范围为23-68周岁,平均年龄为(46±6.25)周岁,病程范围为6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3.8±1.1年)。患者一般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前提下行常规基础护理,主要护理内容为提醒患者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积极鼓励患者参与医院组织的健康宣教活动和日常心理引导活动;嘱咐患者按照医院规定适当的看报纸、听音乐,放松心情。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前提下行积极心理学护理,护理要点为:①护理前准备: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接待,全面了解患者基本病情资料,帮助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②积极心理疏导:结合患者心理状态开展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压力,提高患者依从性;③家庭支持: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多陪伴患者,聆听患者真实想法,使患者保持健康心态。
观察记录护理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状态,对患者实施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判断患者康复情况。
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社会功能、心理状态和生活总体质量评分)使用(±s)进行集中描述,行t检验。以P<0.05作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状态和生活总体质量评分,发现研究组康复情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如表1所示。
表12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s)
表12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n) 社会功能 心理状态 总体质量研究组 55 62.63±6.9258.69±6.3521.42±1.98对照组 55 41.35±3.6839.62±5.1311.35±1.67 t 20.1357 17.3247 28.8318 P 0.0000 0.0000 0.0000
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过程中,采用积极心理学护理干预的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幸福感,帮助患者恢复心理机能,强化患者的积极情感体验,辅助患者逐步恢复到健康心理状态,是心理疾病治疗方面的有效补充手段[2]。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模式,患者社会功能、心理状态和生活总体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模式能在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心理健康方面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模式,能增加患者积极情感体验,进而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