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子类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1-01-22 02:00李淑婷张传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7期
关键词:子类泪液玻璃体

刘 燕,刘 瑶,李淑婷,王 菁*,张传伟

(1.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江苏 常州 213000;2.江苏省中医院眼科,江苏 南京 210000)

白内障指的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晶状体代谢紊乱进而导致晶状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引起的混浊,多发于老年人[1]。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经玻璃体切割术已发展成为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主要微创术之一[2]。然而,术后眼部结构的改变和玻璃体的缺失,也可导致白内障的发生或加重原有白内障的发展[3-4]。术后白内障的发生或进展不但影响玻璃体切割术后的临床疗效,也阻碍了临床医师对眼底的随访[5],因此,术后治疗方法的选择对患者白内障发生情况及进展程度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行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和给予基于“日钟阴阳方”的改良版中医子类药方,分析中医子类药方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2月~2019年10月行经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6~54岁,平均(43.2±2.8岁)岁。纳入标准:①术前检查晶状体透明;②术后1年内出现晶状体混浊趋势,最佳矫正视力不低于0.1;③复查眼底病情稳定,视网膜复位良好;④年龄在18~60周岁之间;⑤其他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病情稳定。排除标准:①术后出现白内障以外手术并发症相关药物无法控制病情,如青光眼等;②术后视网膜下积液长期不吸收,视网膜再次脱落需要再次手术治疗;③合并患有糖尿病等其他可能导致晶体混浊的相关基础疾病;④精神病患者或其他全身基础疾病病情不稳定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⑥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或合并服用其他同类中药患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30眼)。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和手术原因等一般资料经统计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均由同一手术小组进行经玻璃体切割术,术后给予吡诺克辛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第一制药株式会社;规格:5 ml:0.25 mg;批号:H20150071)2滴/次,3次/d。在此为基础上,研究组增加基于“日钟阴阳方”的改良版中医子类药方,其中日钟阳方基础方为菟丝子、女贞子、决明子、楮实子,对症增加党参15 g、炒白术10 g、茯苓10 g、炒丹皮10 g、川断10 g、杜仲12 g、鹿角霜10 g、甘草3 g;日钟阴方基础方为女贞子、决明子、菟丝子、枸杞子,对症增加当归10 g、赤白芍各10 g、山药10 g、山茱萸9 g、炒丹皮10 g、茯苓10 g、川断10 g、生地10 g、枸杞子10 g、决明子10 g、甘草3 g。将上述药方水煎服,于每日午10:00~12:00服用阳方,夜22:00~24:00服用阴方(每次150 mL)。2组均治疗1个月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第1、2个月时采集2组患者的泪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泪液中白细胞介素(IL)-2、IL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对比2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第1、2个月时晶状体混浊程度;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评价标准

晶状体混浊程度评价标准:组建晶状体混浊分级系统Ⅲ(LOCS Ⅲ)评分小组(均经过专业培训),现场裂隙灯观察,参照晶状体混浊分级系统Ⅲ(LOCS Ⅲ)的标准图片对后囊膜下白内障(PSC)、皮质下白内障(C)以及晶状体核的混浊程度(NO)和颜色(NC)进行评分[6-7]。并由一名资深白内障专家复核上述评分结果。

LOCS Ⅲ评分标准:①PSC:1. 肉眼可见的皮质下混浊;2. 仅统计中心3mm内的混浊;3. 仅统计混浊面积。②C:1. 评价混浊程度的总面积;2. 至评价混浊部分;3. 不统计孤立的水泡样混浊;4. 若皮质部和前部混浊重叠,仅需统计一次。③NO:1. 核混浊程度即周边和中心混浊的综合评价;2. NO. 6.0: 周边无透亮区。④NC:1.核颜色以后囊膜下颜色为准;2. 评分分为6个等级,其中1.0为黄白色,2.0为亮黄色,3.0为柠檬黄,4.0为金黄色,5.0为棕黄色,6.0为棕褐色。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后第1、2个月泪液中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前,2组泪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第1个月,2组IL-2水平均显著降低,IL-6和sIL-2R水平均显著升高,治疗后第2个月,2组IL-2水平显著升高,IL-6和sIL-2R水平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2组治疗后第1、2个月泪液中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s)

表12组治疗后第1、2个月泪液中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治疗第1个月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时间 IL-2 (μg/L) IL-6 (pg/mL) sIL-2R (U/mL)研究组(n=30)治疗前 19.86±2.31 5.89±1.34 118.45±34.24治疗后1个月 14.65±2.43**## 9.26±1.27**## 130.13±26.45**##治疗后2个月 19.32±3.25**&&## 6.21±1.53**&&## 115.34±25.78**&&##治疗前 19.94±2.39 5.85±1.29 115.21±36.56治疗后1个月 10.12±2.13** 13.34±1.34** 178.29±30.25**治疗后2个月 13.45±2.98**&& 10.62±1.14**&& 130.56±29.78**&&对照组(n=30)

2.2 2组治疗后第1、2个月晶状体混浊LOCS III评分比较

对照组自治疗后第1个月开始,研究组自治疗后第2个月开始,晶状体混浊LOCS III评分各指标均有升高,研究组2个月内晶状体混浊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2组患者的晶状体混浊情况见图1和2。

表2 组治疗后第1、2个月晶状体混浊LOCS III评分比较(分, ±s)

表2 组治疗后第1、2个月晶状体混浊LOCS III评分比较(分, ±s)

注:与治疗第1个月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

组别 时间 PSC C NO NC研究组(n=30) 治疗后1个月 1.26±1.87 1.24±1.21 1.48±1.39 1.32±1.09治疗后2个月 1.76±1.45*## 1.79±2.16*# 1.68±1.15*# 1.66±1.98*#对照组(n=30) 治疗后1个月 1.81±1.76 1.78±1.19 1.68±1.39 1.67±1.34治疗后2个月 2.67±1.23* 2.47±1.98* 2.43±1.31* 2.48±1.13*

图1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晶状体混浊变化情况举案

2.3 2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1例出现青光眼, 1例出现视网膜脱离,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出现2例眼内炎,2例交感性眼炎,3例角膜水肿和2例青光眼,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0%(9/30)。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4545,P=0.0195)。

图2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晶状体混浊变化情况举案

3 讨 论

白内障在全球致盲性眼病中占第一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社会负担[8]。目前,有关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形成机制仍不到明确,但考虑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玻璃体切割术中晶状体受到机械损伤,使其混浊。②玻璃体前部与晶状体后囊部连接紧密,术中晶状体后囊部通透性增加,使术后玻璃体填充物极易渗透至晶状体内,引起晶状体混浊[9]。③术后玻璃体填充物成分改变了晶状体成分并影响其代谢,容易加速白内障的进展。④术中玻璃体腔成分和压力变化及持续渗透,易造成晶状体内蛋白质氧化。⑤术中采用的手术器械容易产生光毒性,加速晶状体内蛋白质氧化,造成晶状体混浊程度加深。⑥患者的全身性疾病、年龄及其他相关因素也会导致晶状体功能降低,引发白内障进展。有研究[10]发现,经玻璃体切割术后2年内,患者出现白内障的几率高达80%以上,若术中采用了硅油植入,则白内障发生率可达到100%。由此可见,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对于延缓白内障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医中,ARC属于“圆翳内障”范畴。“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晶珠属肾,肾藏精,肝藏血,肾精需要肝血才可化生,而肝血亦有赖于肾精的滋养。肝肾不足则精血不能荣养晶珠,易生白内障。夏桂成教授认为“日生物钟”与生殖节律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创建了“阳时服阳药,阴时服阴药”的阴阳调整法,旨在根据日节律中阴阳属性时段差异,顺应子午流注的时相规律,适时服用相对应的方药,于阴时血中补阴,阳时气中补阳,达到防治未病的效果。笔者前期的研究对八种子类中药进行体外实验研究,证实子类中药对眼部组织如、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具有干预作用,其中菟丝子、女贞子、决明子、楮实子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作用较强,女贞子、决明子、菟丝子、枸杞子对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生成作用较强,说明中医子类药方对缓解晶状体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目前针对白内障的研究已较为深入,且发现玻璃体切割术后由于刺激眼睛,会引起患者眼表泪液中相关炎性指标的升高,引发非感染性炎症应激状态。白细胞介素是炎症应激状态下由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尤其是IL-2、IL-6和sIL-2R,具有调节B和T细胞的功能,参与眼表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第1个月,2组IL-2水平均显著降低,IL-6和sIL-2R水平均显著升高,治疗后第2个月,2组IL-2水平显著升高,IL-6和sIL-2R水平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手术后第一个月泪液炎性指标水平显著变化,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第2个月,各指标均恢复治疗前水平,而对照组变化水平较低,提示中医子类药治疗白内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眼部不适症状,这对延缓白内障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对照组自治疗后第1个月开始,研究组自治疗后第2个月开始,晶状体混浊LOCS III评分各指标均有升高,研究组2个月内晶状体混浊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未服用子类药的对照组患者术后白内障进展速度比研究组更快,说明联合中医子类药可以有效延缓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进程。同时,研究组仅研究组1例出现青光眼,1例出现视网膜脱离,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2例眼内炎,2例交感性眼炎,3例角膜水肿和2例青光眼),发现研究组未出现感染情况,进一步说明中医子类药物可以降低炎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基于“日钟阴阳方”的改良版中医子类药方可有效降低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泪液炎性因子水平,延缓白内障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子类泪液玻璃体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卷入Hohlov算子的某解析双单叶函数子类的系数估计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正确使用人工泪液
Java面向对象编程的三大特性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Java类的继承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