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降段胃结石梗阻CT影像误诊为憩室1例分析

2021-01-22 05:15:40吴忠勇徐玉磊程龙艳吕义贵刘贺年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4期
关键词:肠管肠梗阻胆道

郑 磊,夏 凯,吴忠勇,徐玉磊,程龙艳,吕义贵,刘贺年(通讯作者)

(1蚌埠市中医医院 安徽 蚌埠 233000)(2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胃结石形成的原因多数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喜食用柿子、山楂、枣等富含鞣酸物质的食物有关。这些食物中的鞣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大分子物质,再加上食物中的胶质或其他纤维、食物残渣等,包裹成为不能被消化吸收的异物团块[1]。本文中报道的病例,在CT图像上结石密度及滞留位置,以及所引起的胆道系统疾病,与十二指肠降段憩室极为相似,因此造成误诊,病例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年龄80岁。患者约半年前出现剑突下闷胀、纳差,未予重视。现因“呕吐呕血7d”收住我院肝胆脾胃病科。入院后急查胸部与全腹部CT平扫,提示慢性支气管炎、两肺气肿,两侧胸腔少量积液;十二指肠降段较大憩室压迫胆总管(图1)致急性胆囊炎、胆囊窝积液;腹盆腔积液;尿潴留。查体:T36.5℃,P72次/分,R21次/分,BP120/70mmHp。神清,精神欠佳,营养一般,发育正常,扶入病房,检体合作,对答切题。右侧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腹软、无肠形,无肌紧张。剑突下、右上腹、右下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后查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瘢痕期),十二指肠降段见一深褐色固体,提示胃石症并十二指肠梗阻(图2)。予以对症治疗2天,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复查全腹部CT平扫+增强更正诊断为十二指肠降段胃结石嵌顿压迫胆总管(图3),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窝积液;腹盆腔积液。考虑到患者胆囊区域感染逐渐加重,遂转入胃肠外科行剖腹探查术。

1.2 手术资料

患者取仰卧位,全麻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取腹正中左绕脐切口,由剑突下至肚脐下1cm,长约25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肌层,打开腹膜,可探及腹腔右上腹充血,腹膜广泛粘连成团,肠系膜包裹胆囊、肝缘,界限不清,可触及胃结石位于十二指肠降段,嵌顿无法移动。提起横结肠系膜,从中间游离,打开结肠系膜,游离左肝下缘及右肝下缘,可见肝下缘5×4cm大小脓腔,内见黄绿色脓液及坏死系膜组织,清理脓腔,去除坏死组织。继续游离显露胆囊,胆囊明显充血水肿,体部及颈部穿孔,予以逆行切除胆囊。打开胃结石嵌顿处十二指肠前系膜,纵行切开十二指肠约4cm,显露胃结石,卵圆钳钳取结石,其大小约4cm×7cm,质地坚硬(图4)。留置胃管及营养管后,横行吻合十二指肠切口并包埋。冲洗腹腔,分别在肝缘下、胆囊窝、十二指肠吻合口及盆腔各留置引流管一根,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逐层关腹。手术过程顺利,患者安返病房。

2 讨论

2.1 疾病特点

十二指肠憩室好发于十二指肠的降段[2],其中十二指肠大乳头周围3cm以内的憩室,被称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该类憩室约占十二指肠憩室的90%,且与胆囊、胰腺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极易引起胆总管结石、胆管扩张及胆道、胆囊的感染。根据许翼麟[3]、黄云较[4]等人的研究,在小肠憩室内肠壁肌层内缺乏平滑肌或仅有很少的平滑肌,这表明憩室的形成,是与平滑肌的缺乏有关。分析原因,平滑肌的缺乏又与年龄的增大、肠管压力的增高或者先天性因素有关。当肠管压力增高或者/同时局部肠管平滑肌缺少,造成肠管的外膨隆突出形成憩室。憩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难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相鉴别,如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炎等,憩室往往在胃肠道钡餐检查或者腹部CT检查中意外发现。

胃结石的形成主要与患者饮食习惯有关,胃结石根据其组成成分,可分为四种类型:植物性胃石、毛石性胃石、药物性胃石、乳性胃结石[5],最常见的则是植物性胃结石。胃结石起病通常比较隐匿,常以不规则上腹痛、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就医,往往与一些常见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难于区分。当出现幽门梗阻或肠梗阻时,可出现急性肠梗阻症状,临床体征上缺乏特异性。胃结石的诊断往往主要依靠胃镜检查或者腹部CT检查来发现。根据文献报道胃结石排入小肠并发小肠梗阻较为多见,最常见的位置为回盲瓣近端50~75cm[6],胃结石引起的大肠梗阻较为罕见。

2.2 心得体会

结合此病例,患者以“腹痛腹胀、呕吐呕血”的消化道症状入院,CT影像上可见有明显的急性胆道感染的表现。十二指肠降段大乳头周围可见有明显的囊袋状肠管扩张,内见类似食物残渣样影像,CT值约为-265Hu,与较大的PAD引起胆道受压感染类似,对影像学的诊断造成了一定误导。且由于我们对消化道内的结石这一类疾病的诊断缺乏经验,因此造成此例病例的误诊。分析原因后,我们有以下的几点体会:(1)对于十二指肠憩室与胃结石一类疾病的检查手段主要依靠胃镜和CT等影像学检查,胃镜以其直观可视的优势,为诊断的金标准。如果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应尽早进行胃镜检查,以求快速明确诊断。(2)胃腔内的胃结石可有一定移动性,可以通过仰卧位、俯卧位扫描,来与其他肿瘤、憩室等病变进行鉴别。排入小肠的胃结石如果未造成嵌顿,其仍具有一定移动性,可以动态观察腹部CT以进行鉴别。(3)如果病变位于第二组小肠及以下位置,胃镜无法探及的,则要完全依靠以CT为主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腹部CT平扫图像上,胃结石内部CT值可低至-200Hu以下,这与食物残渣在包裹形成结石过程中含有气体有关,类似于食物团块或粪便团块。这就需要通过影像学外形等来鉴别,胃结石的典型表现为边缘清晰、锐利、形状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腔内低密度肿块。而食物团块或粪便团块一般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些植物性胃结石,无气体密度,可表现为软组织密度,易被误认为肿瘤,可通过增强来进一步鉴别。(4)腹部增强CT上,肠壁可有明显强化,而结石则无强化的表现,肿瘤病变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特点。利用好CT三维VR重建、矢状面、冠状面重建,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病灶,准确显示解剖位置。(5)小肠管径由十二指肠(约3~5cm)向下逐渐变细,末端回肠管腔仅1.0~1.2cm。根据Kuang与Zissin等人的研究,认为3cm以上的结石会造成肠管的梗阻。在CT中测量结石的大小,有一定预测意义。此病例中,结石大小约4×7cm,排入十二指肠中,造成梗阻,压迫胆总管,引起了更严重的胆道感染。如果能够及早进行CT或胃镜检查,早期发现此结石,早期预警,提前处理,则可能避免后续的问题。(6)胃结石排入肠管引起肠梗阻,按照急性肠梗阻的一般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可先予以胃肠减压、防止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保守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引起其他并发症时,应及时予以手术治疗。手术取石时,应尽量探查胃肠道,如果有多个结石,应一并取尽,如果合并有肠道、胆囊等脓肿,也应一并予以切除、冲洗、引流。

3 结论

通过此病例以及分析,本文旨在提醒大家,对于有腹痛、呕吐、呕血症状的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及患者有无食用柿子、山楂等食物的习惯,并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详细分析影像学表现用以鉴别诊断。如果有肠梗阻症状或肠管的异常扩张,除常规要考虑急腹症相关疾病,也要考虑到胃结石造成梗阻的可能性。怀疑胃及十二指肠出现病变时,只要患者身体条件允许,一定要尽早进行胃镜检查,利用好内镜的检查及微创治疗优势。对于胃结石此类疾病,早期做出正确的影像学诊断、早期手术或内镜治疗,可有效减少肠梗阻、胆道胰腺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肠管肠梗阻胆道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医学概论(2022年3期)2022-04-24 16:38:34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0:30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38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