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潮流下,对数学教师所提出的新标准与新要求。部分小学学校的数学教学课堂由于教学过程多种问题,让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态度有着严重的影响。通过数学计算教学,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和学习新事物,提升数学计算能力,能够更有条理地处理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生活教育
核心素养体系是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党和国家育人理念、教育方针的明确载体。所谓“核心素养”,即人在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中需要具备的所有品格、能力,如责任担当的品格、健康生活的能力、实践创新的精神等。将核心素养融入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持作用。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价值
核心素养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以此为视角开展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工作,可在提升学生运算能力、强化学生数学观念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价值观念、思想道德、认知方式等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从而解决传统时期“应试为主,分数为王”的弊病问题,防止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负面情况。同时,核心素养体系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与多元性特点,可为数学教师提供更加开放、灵活的问题设计思路,進而提升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与生活性,为学生的快乐学习、顺利学习创造条件。
二、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
(一)眼口结合,增强学生计算感知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中,数学老师通常只注重学生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对学生的计算过程并不关心。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小学生由于年龄、心理因素的共同影响,对数学这种比较抽象的知识,在理解上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无法真正理解数学计算,就算计算出了正确结果,也需要经过大量练习。想要学生快捷、高效、正确地计算,数学老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增加小学生对计算过程的感知训练。计算需要眼睛、大脑和嘴巴相互配合。因此,老师可以针对这一特点,为学生准备一些专门培养计算感知的数学教学内容或练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这些练习,不断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口算能力。老师在教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题目,写出不同的结果或答案。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计算感知能力。在这节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计算感知能力的:“各位同学,我们已经学习了20和5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也学过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下面我们就来练习一下好不好?老师会在黑板上写下一些数字,同学们可以通过两个数的相加或是相减得出黑板上的数字,大家比比看,同一个数字谁写的结果最多好不好?”之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100、32、55、24等数字。学生在观察这些数字后,可以轻松地找到不同答案——“100”,通过加法可以由50+50、40+60、20+80、35+65等多种计算方法构成。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计算的感知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生活融入,缩短学生计算距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对世界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中。在接触陌生事物的时候,都会产生迷茫、担忧、恐惧的心理。因此,为了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熟悉”,拉近学生和数学的距离,老师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场景,让数学变得“触手可及”。这样,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也就成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例如,笔者在教授“1~5的加减法”时,为了让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同学们,大家平常最喜欢吃的零食有哪些?”学生甲:“辣条!”笔者接过学生的话:“好!咱们就以辣条为例,1包辣条的售价是2.5元,老师要买两包,应该给多少钱呢?”学生乙回答:“一包2.5元,2.5就是5的一半,所以购买两包需要5元钱!”笔者接着说:“回答正确!如果老师有5包辣条,吃了1包辣条,从剩下的辣条中拿出3包辣条分给同学后,老师还有几包?”学生丙:“5包辣条吃了一包,就是5-1=4,老师还有4包辣条!”学生甲反驳道:“老师,他说得不对!老师应该还有1包辣条。刚刚老师说从剩下的辣条中拿出3包辣条分给同学,所以是5-1-3=1。”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带入数学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思考、计算的过程中回忆相关生活画面,有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和吸引到课堂上来,大大提高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效率。同时,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问答活跃了课堂氛围,为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三)小组合作,合理开展计算比赛
小学数学老师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时候,可以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把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和效果。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对于严谨、严肃的数学课堂,本就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予他们的评价大都是“难管”“调皮”等负面评价。老师教得费心,学生学得也吃力[2]。由此可见,正确的教学方法对老师十分重要,对学生同样非常重要。寓教于乐,开展一系列的数学计算比赛,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娱乐性的数学比赛,符合小学生爱玩的心理,事半功倍、立竿见影。例如,笔者在教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采用了小组制比赛方式。为了保证每个小组的能力、水平相当,笔者按照学生成绩安排组队,小组队员轮流上台答题。笔者事先写好几组两位数加两位数或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学生答对后,任意出一道关于两位数加减法的题目,留给下一组同学解答。第一批5组学生在答对题目后,通常都会增加出题难度,以便淘汰竞争者。学生在这个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而且在留下题目“算计”同学时,由于要留下答案,自己也做了一遍自己出的题目,相当于做了两道比赛试题。学生在这种“玩”的过程中既娱乐了身心,又提升了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育人体系的完整性,有效地解决了“唯分数论”“应试教育”等弊病问题。在计算教学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应从内容、方法、目标评价三个角度入手,做好课堂教学体系的综合优化,从而为学生创造出更优质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运算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高旺.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49.
作者简介:王若兰,出生年月:1992.11,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四川,职务/职称:初级教师,学历:本科,单位:新疆阿克苏市第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