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熙伦,杨 简,陈宝春,林上顺
(1.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2.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3. 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的抗拉能力虽然较之普通混凝土高,但在抗弯结构中仍然需要钢筋或预应力筋来承受拉应力[1-2]. 在钢筋超高性能混凝土(R-UHPC)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时,现有相关标准有的考虑UHPC的抗拉贡献[3-4],有的则没有[5],认为它的贡献很小[6].
文献[7]开展了具有不同钢纤维掺量的R-UHPC矩形梁抗弯性能试验与计算分析,认为当梁中的UHPC无假性应变硬化时,可以不考虑UHPC抗拉强度对梁抗弯承载力的贡献,而当有硬化段时, 特别是当UHPC的抗拉极限应变超过钢筋屈服应变时,UHPC抗拉贡献率大于20%,应予考虑. 换言之,在R-UHPC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时,是否考虑UHPC的抗拉贡献,要根据UHPC本身的抗拉性能来定.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混凝土梁常用的截面形式有矩形、 箱形和T形. 文献[7]研究的对象是矩形梁,文献[5-6]的结论则是基于文献[8]的T形梁试验结果. 本文作者认为梁截面形式对UHPC抗拉强度在R-UHPC梁抗弯承载力的贡献也有影响,而目前未见相关的研究.
为此,本研究在文献[7]的基础上,以截面形式与UHPC中的纤维掺量为参数,通过实测获得7种不同纤维掺量UHPC的抗拉和抗压等材性,对矩形、 箱形和T形R-UHPC梁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以明确截面形式对UHPC抗拉强度在R-UHPC梁抗弯承载力贡献的影响,并依此给出相应的设计计算建议.
UHPC拉伸性能主要受基体与纤维增强效应的影响. 采用同一基体,设计钢纤维掺量分别为0、 0.5%、 1.0%、 1.5%、 2.0%、 2.5%和3.0%的7种UHPC. 钢纤维均采用长13 mm、 直径0.2 mm的微细圆直形钢纤维(简称纤维). 基体配比(水胶质量比采用0.18)、 制备方法和养护制度与文献[9]相同.
单轴拉伸试验采用文献[10]的试验方法,抗压强度试验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GB/T 31387—2015)》[11]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见表1. 表中,fp表示极限抗拉强度;εp表示极限拉应变;fcu表示立方体抗压强度;fck表示棱柱体抗压强度;Vf表示纤维体积率.
表1 材性试验结果
大量研究表明,纤维不仅影响UHPC的抗拉强度,还影响其开裂强度和极限应变[12]. 由文献[7]可知,UHPC材料根据受拉性能可分为3类. U0类:不掺纤维或纤维掺量很少,受拉开裂后,截面开裂混凝土退出工作,裂缝不断扩大,受拉试件破坏,抗拉强度等于或略大于开裂强度,受拉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似; U1类:掺有一定量的钢纤维,受拉开裂后,由于钢纤维的桥连作用,开裂截面并未退出工作,钢纤维被逐渐拔出,其抗拉强度大于开裂强度,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的应变硬化现象,与钢筋受拉性能相似,极限拉应变小于钢筋的屈服拉应变(取一般钢筋的屈服拉应变εy为2 100×10-6); U2类:掺较多量的钢纤维,受拉应力-应变曲线与U1类材料相似,抗拉强度亦大于开裂强度,也具有明显的应变硬化现象,但其极限拉应变大于钢筋的屈服应变.
图1 UHPC抗拉应力-应变关系简化曲线Fig.1 Simplified curve of UHPC tensil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UHPC的受拉应力-应变曲线可简化成图1的形式,U1或U2类可简化成图1中的粗实线,经历了弹性段(OA段)、 应变硬化段(AB段)和软化段(BC段),其在B点达到受拉极限; U0类可简化成图1中的粗虚线,只经历了弹性段(OA′段),其在A′点达到受拉极限,图中f′p和ε′p分别表示弹性段A′点处的应力和应变; 图1中A(A′)点即为开裂点.
为考察截面形式对UHPC抗拉强度在R-UHPC梁抗弯承载力中贡献率的影响,取截面分别为矩形、 箱形、 T形的文献[7]、 [13]和[8]的试验梁为分析的原始对象,各梁的截面尺寸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截面形式图(单位:mm)Fig.2 Figure of different cross-section type(unit:mm)
在上述的试验梁中,箱梁为足尺试件,其他两个为模型试件,截面尺寸相差较大,跨径、 配筋率、 加载方式也不同,不利于比较. 为此,以图2中文献[7]的B2矩形试验梁为基准,对箱梁和T梁重新设计成与B2梁截面积(45 000 mm2)、 纵筋配筋率(2.4%)、 跨径(3 300 mm)、 加载方式(对称两点加载)相同或相近的梁,截面尺寸见图3. 图2(a)和图3(a)、 (b)这样截面积和配筋率相同的3种梁,具有相同的UHPC材料用量和配筋量,就是本研究的对象.
图3 等效梁截面示意图(单位:mm)Fig.3 Figure of equivalent beam cross-section(unit:mm)
由节1.1可知,采用U0、 U1和U2三类UHPC材料的R-UHPC梁,在破坏时截面的应变分布各不相同. U0类材料与普通混凝土材料相似,不考虑抗拉强度对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贡献,可按普通混凝土梁的计算方法.
对U1与U2类,受拉钢筋屈服、 截面破坏时,U1类材料的受拉区边缘进入到应力-应变曲线软化段,而U2类材料的受拉区边缘达到其抗拉强度. 抗弯承载力计算仍服从平截面假定,由图1简化的UHPC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不难得到U1与U2类的R-UHPC梁达到极限承载力时的正截面抗弯应变、 应力分布图和相应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详见文献[7].
文献[7]已验证了上述方法对矩形梁的适用性. 分别对文献[13]和[8]的箱梁、 T形梁按上述的方法进行计算,文献[13]足尺试验箱梁,最大承载能力加载值为1.815 MN,用本文方法计算值为1.821 MN,误差0.33%,计算方法适用于箱梁; 文献[8]中B2试验梁为T形梁,承载力矩为249.5 kN·m,计算值为241.5 kN·m,误差为3.2%,计算方法也适用于T形梁.
对节1.2的21根R-UHPC梁进行抗弯承载力计算. 计算时,钢筋屈服强度fy为462 MPa,极限强度fs为570 MPa; UHPC的材性取节1.1表1的实测值. 按文献[7]的计算方法,考虑UHPC抗拉贡献时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值记为Mu,不考虑抗拉强度贡献时抗弯承载力计算值记为M′u,分别计算不同纤维体积率是否考虑UHPC抗拉性能时矩形、 箱形和T形3类截面梁的抗弯承载力,见表2.
表2 是否考虑UHPC抗拉性能计算的不同R-UHPC梁抗弯承载力
由表2可知,UHPC材料用量和配筋量相同的情况下,等截面高度的矩形梁和T形梁,在考虑UHPC抗拉强度对抗弯承载力贡献时,矩形梁由于受拉区截面积较大,其抗弯承载力大于T形梁; 不考虑UHPC抗拉强度的贡献时,T形梁由于受压区截面积较大,其抗弯承载力大于矩形梁; 等截面积的箱形梁由于截面高度较矩形和T形梁高,宽度也较宽,其梁截面抗弯承载力最大.
由表3可知,UHPC抗拉强度的贡献率、 受拉区面积比均为:矩形梁>箱形梁>T形梁. 因此,截面形式对R-UHPC梁中UHPC抗拉强度贡献率的影响,不容忽视.
表3 UHPC抗拉性能对R-UHPC梁抗弯承载力影响
将表3中UHPC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对R-UHPC梁的抗弯承载力贡献率与UHPC的纤维掺量关系曲线,分别绘于图4、 5.
图4 抗拉强度贡献率Fig.4 Tensile strength contribution rate
图5 抗压强度利用率Fig.5 Compressive strength utilization rate
从图4可知,3种截面的关系曲线的发展规律相似. 当钢纤维掺量为0和0.5%时,为U0类,按普通混凝土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未考虑其抗拉强度的贡献,故图4中计算的抗拉强度贡献率为零. 当钢纤维掺量从0.5%增加到1.0%时,UHPC材料的抗拉强度大幅上升,因此其贡献率也高速增加. 当钢纤维掺量为1.0%和1.5%时,为U1类,这一阶段UHPC极限拉应变小于钢筋屈服应变,钢筋屈服时,梁底UHPC的拉应力部分已过峰值,进入软化段,抗拉强度增长放缓,因此其贡献率增幅变缓. 此后,当纤维掺量增大到2.0%及以上时,为U2类,UHPC的极限拉应变大于钢筋屈服应变,钢筋屈服时,受拉区UHPC拉应力达到其抗拉强度,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抗拉强度贡献率还有增长,但增幅很缓.
UHPC的抗拉强度主要来自于钢纤维掺量的贡献,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多,其抗拉强度随之提高,具体到本研究的UHPC材料,由表1可知,钢纤维应该有一定的掺量,掺量应不小于1.0%,否则不能发挥其抗拉强度的作用. 纤维掺量最好大于2.0%,即采用U2类UHPC材料. 瑞士和法国规范[3-4]都规定UHPC中钢纤维掺量要大于2.0%,称之为UHPFRC(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
从图4还可以看出,UHPC抗拉强度的贡献率,也与截面形式有关. 总体而言,贡献率:矩形梁>箱形梁>T形梁. 所有曲线在钢纤维掺量为1.0%时有明显拐点,此时,UHPC抗拉强度的贡献率,矩形梁为17.9%,箱形梁为14.3%,T形梁为9.9%,抗拉强度的贡献率较钢纤维掺量为0.5%增大明显. 当纤维掺量不小于2.0%时,也即U2类UHPC时,3种截面的贡献率,矩形梁大于19.5%,箱形梁大于15.5%,T形梁大于10.8%.
因此,对纤维掺量1.0%以上U1和U2类UHPC的矩形梁和箱形梁,其抗拉强度贡献率均超过10%,宜考虑其抗拉强度对R-UHPC梁抗弯承载力的贡献,最好是U2类. 采用U1、 U2类UHPC材料计算梁截面抗弯承载力时,UHPC抗拉强度的贡献,矩形梁应考虑,箱形梁可考虑,T形梁可不考虑.
相同材料用量和配筋量情况下,矩形梁需要增加桥面系才能获得与T形梁或箱形梁相同的使用功能,普通混凝土梁实际工程中多采用T形梁或箱形梁. 在UHPC梁截面设计时,与普通混凝土梁不同,若考虑抗拉强度的贡献,宜采用箱形梁,当然也宜采用下缘面积较大的I形或工形梁.
UHPC具有极高的抗压强度,早期其抗压强度的最低值均定得较高,如法国(AFGC)指南[4]、 日本(JSCE)指南[14]均定为150 MPa,韩国(KSCE)指南[15]则高达180 MPa; 近年来有降低趋势,如法国标准NF P 18-470[15]定为130 MPa,瑞士SIA 2052[3]定为120 MPa. 我国的《活性粉末混凝土(GB/T 31387—2015)》[11]规定的仅为100 MPa. 文献[16]建议UHPC抗压强度最低要求定在120~130 MPa之间较为合适. 节1.1试验的7组UHPC的抗压强度也都在130 MPa以上,从实践来看,制备出抗压强度在130 MPa以上的UHPC已无技术门槛. 以按各自UHPC的实际强度在R-UHPC梁中的利用率,将21根梁的计算结果绘于图5.
由图5可知,抗压强度利用率在45.5%~60.2%,最大仅60.2%,均属于少筋梁,抗压强度利用率偏低. 由节1.1可知,抗压强度随纤维掺量增大而提高,所以抗压强度利用率随纤维掺量的增大而下降. 从抗压强度利用率来说,UHPC最低抗压强度标准的降低,是合理的.
因此,受压区采用较低强度的普通混凝土,组成UHPC-NC(UHPC-普通混凝土)叠合梁,也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17-18]. 同时,为了改善R-UHPC梁呈少筋梁的现象,可采用提高截面拉区受力的措施,如加大受拉区钢筋用量、 使用高强度的预应力钢绞线等,实际工程应用中多采用的是预应力UHPC梁[19-20].
由图5还可知,抗压强度利用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矩形梁>T形梁>箱形梁. 序列与抗拉强度略有不同,这是由于箱形梁梁高较高,截面惯性矩较大,导致截面抵抗矩较大,从而梁顶压应力较低,抗压强度利用率最小. 矩形梁和T形梁等高,但T形梁截面抵抗矩大于矩形,所以矩形梁抗压强度利用率大于T形梁.
1) 进行了7组不同钢纤维掺量的UHPC材性试验,无纤维和仅掺0.5%的纤维,受拉破坏呈单裂缝脆性破坏,无硬化段或硬化段极短,可归为U0类UHPC; 掺量为1.0%时,有相当长的硬化段,但极限应变小于钢筋屈服应变,可归为U1类UHPC; 掺量为2.0%、 2.5%和3.0%的,有硬化段,且极限应变大于钢筋屈服应变,可归为U2类UHPC.
2) UHPC抗拉强度的贡献率,与截面形式有关. 3种截面的贡献率:矩形梁>箱形梁>T形梁. 对纤维掺量1.0%以上U1和U2类UHPC的矩形梁或箱形梁,其抗拉强度贡献率均超过10%,宜考虑其抗拉强度对R-UHPC梁抗弯承载力的贡献.
3) 材料设计时,若考虑UHPC抗拉强度的作用,UHPC材料应具有相应的抗拉性能,宜采用U2类材料. 对于本文的UHPC,掺量应不小于2.0%.
4) 截面设计时,UHPC抗拉强度的贡献,矩形梁应考虑,箱形梁可考虑,T形梁可不考虑. 截面设计时,宜采用箱形、 I形或工形梁.
5) 工程应用时,抗压强度利用率随纤维掺量的增大而下降,利用率在45.5%~60.2%范围,抗压强度利用率偏低. 因此,建议实际工程中可应用UHPC-NC叠合梁或预应力UHPC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