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研究

2021-01-21 19:28胡盼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学阶段有效策略班级管理

胡盼

摘要:小學时期的教育活动对小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决定性的引导作用,优秀的管理制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此,从教师的示范、“契约式”管理、班级岗位的设置三个方面来探讨有效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以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规范自身行为,获得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阶段;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应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班级管理,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教师示范

小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当然是性格好、学识广、才艺多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很受学生的欢迎,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膜拜”,自然而然地“亲其师,信其道”。可是,很多班主任会说:“谁不想成为这样的老师呢?可是自身条件有限,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真的如此吗?实则不然。普普通通的我,没有学富五车,也没有多少才艺,很多东西仅是学了点皮毛,但是我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我拥有以下两个妙计。

(一)扬长避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民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始终影响着学生的言行。我们要求学生成为怎样的人,首先应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多反思、多内省,尽可能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优秀的一面。

藏起急躁,我们就是耐心的;藏起愤怒,我们就是有爱的;藏起粗俗,我们就是温柔的;藏起缺点,我们的优点自然就显现了。在学生面前,我时刻提醒自己,藏起我的“扑克脸”,藏起我的“高分贝”,藏起我有时难以控制的批评……小心翼翼地藏起许许多多的小动作、坏习惯。我时常自我反省,严格要求自己尽量不在学生面前表露出我不合时宜的缺点。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努力隐藏自己的缺点,终有那么一天,那些缺点会被学生遗忘,被我们自己遗忘,最终逐渐消失于我们的生活中。这样,在学生和家长眼中,我们才能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形象,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才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适时露才

教师不但要懂得扬长避短,而且要学会把自己的优势展示给学生。于我们普通教师而言,虽然不可能“十项全能”,但一个总是说“不要问我,我也不知道”“问任课老师去,我不会”的老师,很难受到学生欢迎。特别是对于心智发育不是很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他们是神圣的,可能在教师口中平淡无奇的一句话,都能同圣旨一般,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记得有一次,我提前进教室做课前准备,班里很多孩子正在练习一首音乐课上新学的歌曲,我隐约觉得他们似乎走调了,于是,我开玩笑地说:“好像是这样唱的吧——”我随机唱了一小段,没想到唱完后,班里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孩子们还不停地夸我唱得好。这让我很意外,我笑着说:“这节课好好听,我课后再唱给你们听。”没想到,这节课上,孩子们出乎意料地认真。不仅如此,绘画比赛,我会告诉他们,在手抄报上加入浅浅的背景色,整幅画会更生动;朗诵比赛,我为学生泛读,找出每个句子的轻重音,教他们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当班级一次次在各种比赛中取得胜利时,班级的凝聚力也在一点点提升。

二、“契约式”管理

契约是经双方同意达成的具有约束力的约定。班主任将契约引入班级管理,具有目标导向作用。因此,建立合理的班级管理契约是顺利实施“契约式”管理的前提。那么,如何进行“契约式”管理呢?

(一)契约的制定

制定契约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了解学生的需求,明确依据。建立契约的前提是师生平等,班主任并没有绝对的主导权,契约的制定应该是彼此认同的。第二,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个体之间的差异,充分尊重师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班级制定的契约应以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依据,班级契约实际上是将这些规章制度具体化、可视化。第三,班主任和学生应共同参与契约的制定,只有共同参与,才能加强认同感。

(二)契约的内容

班级管理契约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遵守执行的,因此契约的内容应该涵盖学生和教师两方的权利和义务。由此,可以对契约内容进行分类。从学生的角度讲,应包含品质、行为、学习等方面,这些条款反映的是一个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应该做到的,要让学生产生认同感。从班主任的角度讲,应包含品德、教育方法等,这些条款应体现教师的师德,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该做到的。契约的具体内容指向为具体做法、做到哪种程度。此外,契约还应包含违约责任,这一点尤为重要。

(三)契约的执行

契约的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契约式”班级管理能否有效实施,能否达到预期,受到契约内容、契约双方、班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应利用自己的主导权,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采取沟通、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契约关系。不仅如此,契约的执行需要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管理队伍,负责评价监督。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培训,教会学生因时、因地、因人、因事权宜应变,从而使契约得以顺利实施。班主任要及时总结反馈契约的执行情况,对履行契约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违约的学生要让其承担责任、接受惩罚。

三、设置班级岗位

作为班主任,我最怕班上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学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关键是要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班级的管理。要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班级生活的自主性,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意识。

“班级责任岗位”的制定,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在班级的存在感和主人翁意识,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和管理,大家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每天晨会,你还未踏入教室的大门,远远地便能听到郎朗的读书声,那是早读小老师开始了他的工作;走进教室,同学们正襟危坐,那是值日小班长开始了他的工作,他像小老师一样一本正经地走动着,偶尔轻拍同学的背,提醒他坐姿要端正或注意力要集中;做操了,同学们有序地排着队走出教室,昂首挺胸,正视前方,那是排队管理员开始了他的工作;午餐后,会有同学负责督促收拾餐盒,也会有同学负责擦拭餐桌;午间自习,有小老师提醒同学们要静默读书,也有小老师提醒同学们写字时要注意“一尺、一拳、一寸”的书写规范……

当班级中所有的事情都有专人负责时,人人都是这个集体的管理者,人人都能在其中收获自信、得到认同。这种“认同感”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关键所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也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1)班级小岗位的建设内容要与时俱进。岗位职责不是千篇一律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校园生活的日益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增长,岗位的工作内容可以随时随地地延伸和拓展。比如,低年级的“天气预报员”到高年级可以升级为“气象分析员”,“眼保健操示范员”可以转型为“眼保健操管理员”,“图书管理员”可以进阶为“好书推荐员”……

(2)班级小岗位的建设过程要不断延伸。岗位不能仅仅是设置与实践,还应该包括岗位竞聘、岗位评价、岗位轮换等。其中,“岗位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建设板块,它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意识的提升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在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评价机制的过程中,让学生反思岗位、反省自身、扬长避短、完善自我。

(3)班级小岗位的建设价值要注意提升。班级岗位建设的最终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成事”上,满足于完成班级事务,而要更多地体现为“成人”。小岗位,大学问;小责任,大担当。一方面,在锻炼领导力、培养责任心的班级特色建设中,学生的个体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他们会在问题中寻找答案,在困难中发现方法,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班级中的个体不断自我完善、发展的同时,生态型班级也在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苏洁,傅建明.“契约式”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理性探讨[J].教育导刊,2014(12).

[2]余广俊.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模式的建构[J].行政与法,2006(06).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小学阶段有效策略班级管理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