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条件下偶像崇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2021-01-21 04:02张逸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崇拜偶像思想政治教育

张逸

[摘 要]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自古有之,当代偶像崇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偶像崇拜现象的分析,阐述在新时代条件下这种现象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正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对当下大学生群体偶像崇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偶像;崇拜;大学生

当今的中国秉持着信息化、多元化、开放化的格局,这种格局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个人价值取向及生活方式,在这种社会情况下,偶像崇拜对于新时代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偶像崇拜作为一种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一种常态现象,其自身呈现出多元化和娱乐化倾向。

一、偶像崇拜及其发展演变

偶像崇拜自古即有,崇拜源于万物有灵,现代社会现存的偶像崇拜现象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古代偶像崇拜的一种转换与延伸。

建国初期,我国树立了以保尔·柯察金、江姐、杨靖宇、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一批革命、建设者作为榜样,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开启,一大批港台明星的涌现,冲淡了政府对于偶像崇拜的引导,促使人们根据内心想法自主选择自己的偶像。在进入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引领者,由于其特殊的年龄阶段和文化层次,对于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有着极高的敏感力和接受度,大学生成为偶像崇拜的主要构成群体。

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紧密,相互之间文化渗透液日趋增强,意识形态碰撞也日渐激烈,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了解大学生其偶像崇拜的现状,剖析偶像崇拜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做出相应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偶像崇拜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偶像崇拜的多元化代表着不同的价值指向,这种指向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我们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深刻剖析这两方面的影响,积极引导大学生偶像崇拜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一)积极影响

1. 榜样激励作用

大学生的偶像一般是由其自己发掘选择的,符合自己内心的需求,是自身对于偶像身上的某些特质或品格产生由衷的敬佩、崇拜,这里的偶像也就成为了大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自我”。在对偶像崇拜心理的促使下,大学生往往自发自觉地去学习偶像身上的某些特质,效仿偶像的某些行为。偶像在很大程度上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目标指引,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能从偶像身上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其成长成才的道路提供“助燃剂”。

2.文化传播作用

在这个“万物皆媒”的社会大环境中,速食化的“文化快餐”使得大学生思维变得直线化、肤浅化、碎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帮助大学生抵御碎片化信息的弊端,汲取文化养料。偶像则可以发挥文化传播者的媒介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依托明星红利,每一位明星嘉宾都用心去解读中华文化瑰宝,而崇拜这些明星的大学生也在追星的过程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链条,引导着大学生积淀自身文化修养,提升自我文化水平,增强大学生对于我国文化自信的认同度。

3.意识形态引领作用

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的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入侵我国意识形态,因此,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建国大业》、《建军大业》、《我和我的祖国》等国家献礼片依托偶像明星的加持,吸引大学生走进电影院,接受爱国主义文化熏陶;2018年中国南海事件,由团中央牵头,各路偶像明星积极转发,“中国一点也不能少”成为守卫国土安全的口号,大学生在国家、偶像的引领下积极的自发投身维护祖国国土安全的舆论战争中。种种事件表明,正确发挥偶像的引领作用,对增强大学生主人翁意识,提升国家归属感,加强国家意识形态认同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消极影响

回顾近些年来媒体所报道的粉丝追星系列新闻,一些偶像崇拜现象如果不加以控制则会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对偶像的盲目崇拜和狂热追逐使得粉丝们个人自我迷失,一些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仅局限于迷恋偶像的光鲜外表,甚至无法正视偶像自身的不足。某些偶像在光鲜亮丽的背后,常常隐藏着自身的缺点,更甚者有些劣质偶像还有着吸毒、嫖娼、港独、台独等一系列无法原谅的错误,这都对追随他的崇拜者提供了错误的示范演示,对其价值取向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扭曲。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偶像明星往往是商业化的产物,通过公司的包装推向大众,这些公司的本质则是为了赚钱。大学生对偶像的狂热崇拜,为了拉近与偶像之间的距离,不惜大量购买偶像的代言产品,参加偶像活动,浪费时间、精力,荒废学业,更甚者有些盲目追逐者则会为了与偶像穿同款服装、支持偶像相关产品,高价购买奢侈品,甚至不惜通过网贷、裸贷的方式获取资金,影响十分恶劣。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偶像崇拜的路径探究

当前我国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是社会发展、文化交融、多元价值以及大学生身心特点等几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现代开放社会的必然产物,具有强烈的道德和价值指向。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能够从侧面反映当代大学生思想需求和道德水平发展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导向和价值选择。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对大学生偶像崇拜进行科学的引导,使之发挥积极地正向引导作用。

(一)建构偶像——榜样教育模式,塑造榜样教育魅力

一个好的偶像,除了要在自己的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之外,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暴露在公众面前,培养本土化优质偶像,对于丰富文化产业,对外输出中国娱乐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4]社会应该注重精神偶像的塑造,深挖偶像的精神境界,重视精神偶像在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发挥人的正向积极作用;身为偶像的公众人物也应时刻牢记自己的公众形象,了解自身言行對大学生的示范引导力,发挥正确的影响及良性导向作用。

(二)重视高校教育疏导,发挥教育主体作用

大学生主要生活学习场所是在校园内,所以要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偶像崇拜观,学校的教育疏导和干预是其中的一处关键环节。价值引导的先决条件有两个:一是定向,二是宽容。定向指的是有明确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导向,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对此已有了规定;二是应容许不同价值取向的存在或给以转变的时间。[5]高校要培育多元化的校园文化,用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偶像崇拜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更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在校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给予起码的尊重,只有在尊重的前提下,教育者才能更好地开展引导疏化工作.

(三)形成社会合力,营造良好文化生态环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所有的偶像生活在大众媒体的镜头之中,一些无良媒体为了谋求关注度,往往会对一些明星轶事大肆渲染,这在给人们提供闲暇时的谈资的同时,也把一些负面的价值导向传输给了大学生。针对这种情况,媒体行业内部应树立准则约束这种行为,净化舆论环境,使得大众传媒发挥其应有的正向价值导向作用,承担自身社会责任。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最为关键的就是发展先进文化。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水平的象征,也是人民精神生活的必然需求。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对于引导和规范大学生偶像崇拜具有重要突出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红波、彭怀祖.偶像崇拜现象的德育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32

[2]李北容,宋鸽,张敏.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J].教育导刊,2011(12):59

[3]陈跃红.我国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与教育引导[D].开封.河南大学,2007D705F28E-EDC0-4F93-8E47-586B33907E3A

猜你喜欢
崇拜偶像思想政治教育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大众偶像
Task 4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偶像面面观
偶像效应
我的爸爸是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