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颖
摘 要:2020年11月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中提出“新文科”就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文科人才;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基于此宣言,本文提出对建筑院校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新文科建设的思考,最终目的是培养有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新时代专业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环境设计专业、工程性、民族自信、求新
建筑院校下的环境设计专业要有自身的建设特色,首先具有工程性,工程性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原则,更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独特性;环境设计专业具有艺术性,其我国深厚文化底蕴为其提供滋养,是民族自信;环境设计专业具有设计性,其新材料、新技术、新思维为其提供手段,更是创作的外驱力和内驱力的有效结合。
一、以突出建筑工程特色为原则
在坚持国家新文科建设总体构架的基础上,结合所在院校的个性特征,应作出更为细分的新文科建设方法。因此,在建筑类院校下的环境设计专业就应具有其自身的新文科建设特色,即坚持夯实专业基础,加强工程实践,拓宽艺术视野,突出建筑特色,培育设计创新的原则。
二、以传统文化精髓为根基
新文科建设给艺术学科发展带来机遇和动力。《周易》:“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正是我们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是根本。环境设计专业具有综合性与审美性,因此更应强化在“人文情怀”方面人才培养建设。文化底蕴是一切创作力的源泉。对文化经典的研究和再创作是人文精神、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表达,更是未来设计者的文化自信。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创作的根基。
三、以“求新”为环境设计专业新文科建设导向
新文科建设方法谈及较多的是实施学科交叉,有很大的合理性。但“求新”并不能全部用学科交叉来解决,它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建设思想,更易于操作和实施的建设方法,更有各自专业特色的解决方案。”
3.1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设计元素的“求新”
对中国传统设计元素的“求新”,是设计元素、设计手段上的“求新”。这里所论述的求新并不与前文以传统文化精髓为根基相矛盾,而是对它的升华,以更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即对文化根基的现代语言的再现。例如: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的斗拱构件,虽然是我国特有的结构构件,但发展到明末清初时期,因为砖墙的使用,不再需要深远的挑檐来防止墙体受雨水的侵蚀,因此斗拱已经转化为装饰构建,虽然如此,也不影响它继续彰显深厚的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质。但是,照搬其历史设计元素、构建等肯定已不符合现今的审美趋向,因此在当今的创作中如何发挥我们的传统优秀设计元素,那就需要对其求新。例如:进行新中式空间设计时,可否对其斗拱的结构与形态提炼后设计成为灯具、家具的结构样式;传统木构件建筑的内檐装修中,常采用屏风、可拆卸门窗等构件,其可拆卸性,刚好符合我们现今对空间使用要求的多变性,即多功能要求,及可适性。可替换局部部件维护便捷、生态环保(拆卸下来可再利用),基于以上方面考量,都值得我们对其进行创新性设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并对此类构件进行创新性的设计。
3.2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求新”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求新”是设计意境、设计形态上的“求新”。
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影响深远的文学著作,人文理念等均在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中起到关键作用,它给设计思维、设计意境、形态创作等方面带来灵感和设计水平的升华。例如:解析中国文化理念“天人合一”:正是因为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呈现出来的我国历史上的建筑形式并不追求高体量,而是追求如何与大自然的合一,以及由此衍生的中国为什么重视院落文化等,只有对理念的理解,才能指引对专业学习最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点。并且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才是环境设计专业新文科建设的新课题。
3.3引导学生对新材料、新技术的“求新”
对新材料、新技术的“求新”是新设计时代必然的“求新”。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对创作有所创新和突破离不开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和运用。
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很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交叉学科,协同育人的专业建设方法,而且一直以来对交叉学科的掌握和利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但无论从培养方案的设定,还是学时限定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实施困难。让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四年的时间里学完两个专业课程难以实现,这是不可逃避的本专业共性的现实状况。
另外,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科交叉有很大成分的个人意志和需求,因此更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课程设定,这无疑更是增大实施的难度。例如: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化室内环境设计已是发展趋勢,可作为室内环境设计专业的学习很难跨领域研究人工智能在室内设计上的有效结合的技术性知识。如果这两门文理交叉学科同时完成其专业学习,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难度过大,很难实现。再如:设计效果的呈现离不开材料的表达,这就会有同学对材料很感兴趣,希望与材料学科的交叉学习。传统的建筑院校下的材料学院,其课程设置的主体是建筑材料,而对室内材料的课程还是空白。就此问题就应采取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一:考虑在室内环境设计专业框架下增设室内材料专业方向更为合理,其专业细化的建设更利于实施。解决方案二:即便学科交叉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落实,但学科发展的时代性要求增设如“室内设计新材料”类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以往的教学对装饰材料的讲解过于落伍,近些年涌现出大量的新材料未能在教学中加以呈现,导致学生对材料的掌握过于有限,无法满足设计需求。当今出现了大量的优质、环保、新型的室内装饰材料,可传统教材对此方面是缺失的,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教材需要更新更快,及时呈现如:光触媒陶瓷板、发泡陶瓷、透光混凝土、微水泥等新材料的引入与介绍。正如赖特先生所说:“建筑是人的想象力驾驭材料和技术的颂歌”,这对室内环境设计同样适用。解决方案三:在学校增设室内材料美学馆,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掌握新材料。材料美学馆应及时更新,既有各种材料的细节展示,又要有施工工艺流程展示,更要有最终效果展示。因此,在新文科建设中更重要的是发现现有问题,对存在问题的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正是国家提出新文科建设的目的。
3.4引导学生对新风格、新手法的“求新”
对新风格、新手法的“求新”是设计方向的“求新”。风格和手法创新要基于大量的专业积累和对优秀作品的不断思辨的深入思考,才可能达成的,与此同时,环境设计新文科的发展更直接面对的是时代发展的需求,那么如何突破传统思维的固化,成为创新型设计人才,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就应以塑造兴趣广泛,知识面宽广,视野开阔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从更宽广的视角思考创作,创作源泉也会更丰富,更容易打破定式思维的壁垒,形成新风格,新创作手法。而不能局限于培养方案内的课程设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调研,多讨论,并且建立起一整套的培养专业能力的激励机制。
建筑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新文科建设,既不能脱离其根本办学特色,即培养严谨工程性的设计师;又要以传统文化精髓为根基,即培养民族文化自信的设计师;更要以求新为导向,即培养具有创作前瞻性的设计师。即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文科人才。
参考文献:
1《新文科建设宣言》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 2020
2新文科背景下艺术学科建设的思考 许江《中国高等教育》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