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的剖析与思考

2017-04-27 06:23李燕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研究现状人才培养模式

李燕

【摘要】文章对我国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剖析,结合广西实际情况,分析了广西高校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上存在的不足。希望文章的剖析与思考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广西高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研究方向。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思考

【基金项目】广西师范学院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东盟经济影响下广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JGX015)。

环境设计是集功能、艺术和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强、涉及学科门类较多的一门实用艺术。该专业正式成立于1986年,当时称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长期以来,环境设计的语意都具有争议性、专业边界模糊性的特点。虽然国内相关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然而直至今日,这一特点导致的各类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情况仍然存在。这种情况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就广西地区而言,关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专业本身的争议和边界模糊的特点也导致了本地区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极大的模糊性。因此有必要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从而发现在本地区的该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方向。

一、国内研究现状剖析

我国的环境设计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室内装饰系,专业名称从室内设计到建筑装饰,到环境艺术设计,再到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再到现在的环境设计,经历了数次更改,反映了国内在专业建设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而专业教育理论研究则晚于专业教育的实践。

国内关于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6年教育部正式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到1997年。这时期的教育教学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对于专业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这两个问题的探讨仅局限于几所开设有此专业的院校,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国美术学院、同济大学和原重庆建筑大学等。这时期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数量极少,从CNKI模糊检索出的研究成果只有10篇。其中1986年张世礼先生在《装饰》杂志上发表的《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与室内设计专业的几点粗浅认识》是最早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他指出了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提出“建立开发型的教学体系”,“通过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智能和创造力”,强调专业设计课要结合社会实践,尤其是“通过完整的工作程序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形成有效的工作能力。除此之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还有施慧教授在1993年《新美术》中发表的《从构成走向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基础语言教程解析》。她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针对环境艺术人才知识结构上的多元性,指出设置“适合于环境艺术自我体系的设计基础教程”的必要性,认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应该是综合性的艺术人才,专业教学应该结合建筑学科的内容来进行。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的第二阶段是从1998年教育部第三次修订本科专业目录到2008年。从1998年开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名称变更为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因此这一阶段的研究大多数是集中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针对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人才培养研究仍然较少。但是,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该时期和以后的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起到了有益的借鉴作用。比如,刘向东教授1999年在《湖北美术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机制初探》,从设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入手,指出培养拔尖的设计人才应从选材开始,基于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特殊性要求,进一步指出生源的综合素质对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还有鲁迅美术学院马克辛教授的《谈双轨制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设计人才的“孵化”》,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思维方法培养和技能基础训练脱钩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具有的三个级别——基础、方法和个性,认为培养人才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此外,还有华中科技大学辛艺峰教授在《高等建筑教育》中发表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系列课程改革研究》。他从城市建设所需人才的角度入手,探讨了综合性大学中建筑院系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发展取向和课程改革中办出特色;提出以广义建筑学为基础、设计艺术教育为主线,建构有文理两科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建设的思路与方法。还有燕山大学教师赵琳《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较早提出了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应该是复合型人才。总的来看,这一阶段的研究分别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专业建设和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研究成果具有广泛性,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然而这时期研究的不足在于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

第三阶段从2009年开始到2012年,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无论在数量上、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了显著的成果。研究层面从单一的本科专业层次扩展到专科专业层次;从针对艺术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扩展到针对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等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环境设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等都有了较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但是,这一阶段国内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缺少区域特征,地域针对性不强等方面的缺失。大多数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照搬照抄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关于艺术设计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没有结合本地区的优势,更没有立足于学校特点,导致全国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类型千篇一律。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的第四阶段从2012年教育部第四次调整本科专业目录至今。在教育部的调整方案中,从2013年开始,环境艺术设计从艺术设计的一个专业方向独立出来成为专业,专业名称正式定为环境设计。随着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调整,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研究也开始从宏观角度转入微观层面,各项研究都更有针对性,相关成果十分显著。

二、广西区内研究现状剖析

与国内其他地区火热的研究情况不同,就广西地区而言,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目前还没有系统性的研究,已开展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教学方法和单门课程建设两方面,其他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公布的2015年广西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5月,广西27所普通本科高校和9所独立学院里就有24所院校设有环境设计专业,布点学校占比高达89%。环境设计本科教育从1998年广西艺术学院招收首届环境艺术设计本科生开始,在17年里迅猛发展,不仅设立该专业的院校多了,而且毕业生人数也以几何级数增加。然而,尽管设立该专业的院校多了,但是关注专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仍然十分缺乏,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校际间的交流也是最近这一两年才逐渐频繁。

由于缺少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广西各高校在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具有一定的盲从性。开设该专业的院校除了广西艺术学院等少数几所院校外,其他院校在申报该专业时并没有立足于本院校的历史特色和办学情况,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培养的人才类型相同,专业课程体系相似,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模式较单一,因人设课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广西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导致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企业的要求相距甚远,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评价普遍偏低。

三、广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在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广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指导下,与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行业正蓬勃发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也趋向多样化。在此背景下,广西高校已有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理论是行动的向导,在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的先进人才培养经验和设计教育理论指导下,广西各高校都应该积极探索适应广西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具有地区文化特色和办学特色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推动该专业在广西的教学改革。

首先,高校应明确在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下所需的专业人才类型和人才规格。在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岗位的设置对人才规格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其次,各校都应立足自身的办学历史,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办出专业特色。专业特色可以说是高校办学的立足之本,体现的是高校之间的差异化教学和竞争。

再次,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使课堂教学直接与市场对接。众所周知,人才培养一般都有周期限定,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在一个人才培养周期内,教学大纲是根据上一个周期的教学情况和就业情况提前拟定的,教学内容也相对固定。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教学的稳定性,便于教学管理,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市场需求的变化速度总是快于人才培养的周期。如果高校的教学内容不能按照市场需求及时做出调整,将导致企业招人难,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不断出现。

最后,高校应构建全面有效的专业教育质量评价系统,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现在广西各高校所用的评价系统基本上只针对校内评价,缺少校外评价部分,这就导致了评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各高校应该积极开发全面的专业教育教学评价系统,把校外实习基地的评价纳入整体评价系统,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四、结语

環境设计专业在广西已经开办了18个年头,相对于其他很多专业,可以说还是相当年轻而富有朝气的专业。年轻意味着缺乏经验,缺少研究成果;朝气意味着该专业的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虽然广西的环境设计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研究远远落后于国内发达地区,但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成立,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都为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也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广西各高校都应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积极推进专业教学改革,优化自身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张世礼.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与室内设计专业的几点粗浅认识[J].装饰,1986(04):40-42.

[2]施慧.从构成走向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基础语言教程解析[J].新美术,1993(03):35-39.

[3]辛艺峰,黄建军,熊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系列课程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3(03):55-59.

[4]刘向东.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机制初探[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1999(02):19-21.

[5]马克辛.谈双轨制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设计人才的“孵化”[J].美苑,2002(03):32-35.

[6]赵琳.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5(05):452-454.

[7]吕勤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定位[J].高等建筑教育,1997(01):31-32.

[8]海青.社会呼唤“多能一专”的设计艺术人才——对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回顾与前瞻[J].装饰,1991(03):18.

[9]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发布2015年广西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引导信息的通知(桂教高教〔2015〕43号)[Z].2015.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专业研究现状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竞赛的辅导模式与运行机制
环境设计专业技术科学类课程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