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在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眼里,已经是持续好几年的热词,各位教育学者和老师都试图从各方面给出“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及如何落实,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仔细观察部编版历史教材不难发现,课本中出现了大量史料,也出现了大事年表和朝代表,这也充分证实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则是关键。
关键词:历史教学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
(一)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都师范大学徐蓝教授曾提到,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出体现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新理念,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而提出的,是历史学科在深度和内涵上的提高,因此更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更是为未来做准备。
(二)有助于学生辨析历史,培养其客观实证态度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上,在考试命题中,经常给出几段史料,要求学生分析、解读材料,根据材料答题,这就属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通过这种学习,使学生客观公正的认识历史,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并得到经验和教训,学会了收集资料来证实问题,成为能独立思考,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及社会责任感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上,在学习历史后,在树立正确历史观基础上,认同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各国和各民族文化,培养广阔的国际视野。比如学习义和团运动时,他们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虽然此运动失败,但义和团表现出来的英勇斗争精神,却一直值得歌颂,这些史实一次次的鼓舞了学生。
二、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唯物史观的培养方法——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全面看待问题
唯物史观是五大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历史的学习要求我们在学习时需尊重事实,辩证统一的看待并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发生的事情,而要做到这些就离不开唯物史观。我们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时,并不是让学生去背诵唯物史观有哪些观点,而是让学生借助历史事件领会社会发展规律,领悟唯物史观内涵与本质,并且学会用此观点来思考与实践。
要想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就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科学评析问题,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来思考问题,比如,在学习秦统一时,有的同学只看到了秦始皇与秦二世的残暴,剥削人民,但如果用发展与联系的观点时,就可以看到秦始皇不只是残暴,他也有推动历史进步的贡献,比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二)家国情怀的培养方法——多种方式呈现典型案例
家国情怀是五大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价值观,是学习历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家国情怀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持有的高度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国情怀,比如,在近代,此时家国情怀就是救亡图存。在现代,能够树立民族自信,着眼于全球化,了解本国和世界发展趋势就是家国情怀。
据此,可以充分利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比如,学习五四运动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的力量与精神。在允许的条件下,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觉醒年代》中五四运动的片段。借助多媒体技术,比较真实的还原当时情景,让学生能够神入其境。
(三)时空观念的培养方法——利用实物、图片培养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五大核心素养中的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既有时间观念也有空间观念。时空观念就是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时空时序,了解历史发展的时间、地点,以便将历史事物串联起来,探索其中的规律,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提高分析能力。
因此,可以采用一些大事年表和朝代表,或让学生自制时间数轴。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历史地图,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理解历史,同时在展示这些实物、图片时,可以巧用谈话法设置疑难,引发学生思考。比如,在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时,可以向学生呈现清朝中期的疆域图,让他们通过地图来感知当时广阔的领土,进而更进一步的了解当时清的鼎盛。
(四)史料实证的培养方法——巧用史料,关注实证
史料实证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方法,是学生真正学会历史的关键方法,过去的事情不可能再重复出现,因此想认识过去必须借助史料。史料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史料实证要求学生学会辨析史料,去伪存真,逐渐具备客观求真态度,增强自身历史解释能力,使历史解释具有说服力。
要想培养学生此核心素养,就应该让学生既学会辨析材料真假,从史料中读出正确的信息,也要注意实证环节。新课改提倡开展综合实践课程,而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就是要多开展历史探究活动,老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课外探究活动,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五)历史解释的培养方法——多搜集史料,开展合作探究
历史解释是五大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能力,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客观评判的方法。所有的历史叙述都包括史实、解释两部分,而对于解释这一部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这也正是要求学生学会历史解释的原因。
做好历史解释必须依靠多方面的史料,才有可能做出更全面、准确的评析,因此教师一方面在课堂教学时尽可能的向学生呈现较多的史料,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合作探究某个主题,集思广益,这样不仅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总结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培养的要求。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历史观照和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是其历史素养水平的集中体现。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体现“立德树人”要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是实操,体现学科品质和关键能力。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谈到的“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延伸与传承,只不过是体现了很浓厚的学科色彩,让学生拥有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让他们拥有“学科品质”,每一位历史教育者都应该抓住课堂、课外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教师本人应该先具备核心素养,这样才能以身作则,真正地将核心素养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邱琴凤.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101-102.
[2]陈金定.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浅探——以《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9(13):82-83.
[3]朱汉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03):3-9.
[4]徐藍.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25-34.